作者小传
杨天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壹心娱乐CEO、Plusmall创始人。
这本书等了好久,到的那一刻,有一种终于可以看到杨天真是怎么玩转娱乐圈的开心。在娱乐圈,俊男美女成群的地方,杨天真还真真成了一个站在舞台中心的人。
一个比明星还要红的经纪人,找她做经纪人,优势是她手头资源很多,劣势就是很容易被她压了风头。但是读完这本书,才觉得杨天真一点都不天真,时时刻刻都透着通透。
通过这本书,有几个好用的观点非常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一、充分感受自己的需求,不要为了别人为难自己
沟通中的情感绑架来自一种不平衡,一方用感情的方式把压力倾轧到另一方的身上,而被施压、被绑架的一方常常会因为自认为无法拒绝的理由不得不做一些不情愿的事。
这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观点,也是我曾经不断陷入而爬不出的坑。虽然各种书籍都在强调要平等对话,公平沟通,但客观来讲,这是有难度的。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体会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强势些,喜欢高高在上提要求;有些人性格柔弱,喜欢委曲求全做牺牲。
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忘记了“不情愿”这件事。
杨天真在书中提了一个问题,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就不值得被看见么?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自己的牺牲和付出不求时时被人看见,可是是否牺牲和付出可以选择,牺牲和付出要不要被人看见也是可以选择的。
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付出。
公司的培训中心距离我的工作地点有很远一段距离,而且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幸运的是,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趟去培训中心的通勤车。同事阿秀的家比我家距离那边更远,而且她有两个孩子,但是她自己有车。
通常情况下,为了体谅阿秀,如果有培训,是由我从家乘坐通勤班车前往培训中心跟着班级做后勤保障工作。
前几天也不例外。
由于这个班级受训人员临时决定在结束培训后回到工作单位,受上级领导指示,阿秀在最后一天班级收尾的时候,开车到达培训中心,并安排了一辆接送车。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阿秀因为自己开车的原因,在没有与我商量的情况下,主动报了我的名字,要求我跟车回到工作单位。换做平时,我会尽量克服。可是那天暴雨如瀑,我还有一个行李箱,如果我到达单位再回家,就会有诸多困难。
我突然意识到,之前的付出和牺牲,并没有换来阿秀的体谅和感谢。反而,让阿秀下意识就认为后勤保障的工作自然而然成了我一个人的事情,而并没有想到我的不便。
在我提出由于暴雨和行李的问题时,我要跟着通勤车回家而不回公司时,阿秀一下子黑了脸。
因为她已经答应了领导,说我可以配合工作。
看着她的情绪,我带着强烈的内疚,差点忍不住要松口,却最终忍住了。
那一刻,我认真体会了自己的情绪。比起内疚,我的内心对于阿秀没有跟我商量便做了决定这件事带有更强烈的气愤,只是被掩盖掉了。
明白了自己深层次的情绪之后,我觉得自己拒绝他人是合理的。她答应了领导却没有完成工作,这是她应该要处理的事情,而不是我的。
这个时候沟通主题就从“因为内疚不得不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变成了“怎么样可以更好完成这项工作的公平对话”。
二、相信自己有处理好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多准备B计划
超前的思维预判,是让解决问题成为沟通前提的重要元素,这种思路的形成需要进行强化的刻意练习。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
杨天真在书中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沟通办法,分成四步:
1)做好沟通准备,锁定问题,并想好解决方案;
2)进行沟通,根据沟通中的细节,调整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完成沟通,与对方协商并确定解决办法;
4)执行沟通,将沟通中的解决办法运用到实处。
在拒绝了阿秀之后,其实我在脑海中想了很多办法。
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也给了相应的答案。
如果我不出现在接送车上,上级领导会不会同意?这个需要等阿秀的答案。
如果同意,我需要做得是:跟接送车的司机说好,确定路线;跟学员说清楚,他们的集合和解散地点;在学员内找一位最信任的,拜托TA全程负责……
如果不同意,我需要做得是:跟着车回去,安排好学员;向上管理,要在适当的时候,说出自己困难(也许上级可以帮忙解决回家的问题);考虑如何回家,是等雨停还是请家人来接……
当我有了很多方案后,按照阿秀的意思,领导最终目的是把学员送到位置,而不是一定要求我要跟车。
但是因为下暴雨,要变更集合地点和解散地点,所以需要我跟司机去沟通确认。
整个过程将会变得很顺利,因为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已经有了提前的预设。事实证明,司机久经沙场,更改路线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而学员内最信任的那一位,在到达解散地点,第一时间向我说明了全程的情况。
再由我把整个情况说明给阿秀和上级领导。
这次沟通,即完成了我自己的目的,也完成了整个工作安排。
三、当不明白要什么的时候,先从不要什么开始
自我沟通中,迷茫之所以能够困扰我们,是因为我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奇怪的是,无论再怎么迷茫,我们也会坚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杨天真指出,当我们明确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所以在那个节点上排除了不相干的事,也排除了不愿耗费精力的选项。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我第一反应选择“拒绝”这个选项后,我确认了自己的下一步沟通方向。
我需要的不是无尽地说服自己去做这件事,也不是找各种理由让自己的“不想去”看起来合情合理。
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不去”之后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不去”是自己的意愿,当我们顺从自己的意愿去沟通时,会比“不得不”做的事情,更加高效且对症。
说出“不”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表面看起来,拒绝自己,顺从他人比拒绝他人,顺从自己要容易得多。
但从长久来看,一直强迫自己“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容易扰乱内心秩序,让自己变得冷漠,自私,无感。
就如同我和阿秀,我觉得牺牲了很多,很是委屈,却仍旧换不回阿秀的体谅。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需要自己完成的主题。
阿秀夸下的海口,需要她自己去解释;我想要直接回家,就需要我自己想出B计划。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965121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