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风雨靠山屯(19)

靠山屯青头家的茅草屋总算是在二大爷吴振勇、大大爷吴振标的帮助下,修整一新。已经很久没有笑模样儿的青头妈,也开始慢慢地舒展了眉头,一家人好歹算是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窝了。


青头妈,这个闲不住的大脚女人,开始在狭小的院子里用一把锄头开出一片小菜园儿。种上了黄瓜、茄子和西红柿、扁豆角等。小院儿周围,用玉米秸秆插成院墙,院墙下面,种上了本地称呼为瓷葫芦、龟子姜的泡咸菜的秧子。每到冬天到来时,将生长在地下的瓷葫芦、龟子姜挖出来,洗干净,龟子姜切小块儿,瓷葫芦直接用,一并放入一个拌有咸盐水的小瓦缸里,半个月后,味道又脆又香,可以有咸菜吃啦!那时候,靠山屯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墙下种这两种咸菜秧子。有的人家,这一缸咸菜,能够吃一整冬天。


冬天,当地天气出奇的冷,仿佛能把人们血管子里的血液都凝固了。青头家在冬天最犯难的事儿是吃水。庄户人家都得从村里的水井挑水(担水)吃,靠山屯一共有三口水井,沿村子中心街,分为东水井,中水井,西水井,一字排开。每天天不亮,人们就要排着队等着从井里用辘轳取水。那辘轳是圆形木制的,有一个长手把儿,架在井台的一根木栏杆上。辘轳上卷着一根小孩儿胳膊粗的麻绳子,一头栓在井架上,另一头系着一个扁圆形铁扣,铁扣用来扣住水桶的铁梁。用辘轳上卷着的麻绳送水桶进井里,待它舀满一桶水后,再用辘轳卷着麻绳,一圈一圈地把满水的桶拽上井台来,男人们再用一条扁担把两只水桶跳回家里。


挑水活儿本来就是男人干的,过去,青头家有长工,都是长工挑水。他们用长长的扁担,从水井担来两桶水,先把水缸灌满,再给牛、马牲口槽加水。现在,家里男人就是青头这个刚满13岁,还没有一根扁担高的孩子,吃水怎么办?娘俩只好抬水吃。平时还好办,冬季最难熬。这里的冬天,北风像一把刀子,专门欺负小孩儿,常常把衣服单薄的小孩裸露皮肤拉得一道道血印,冻得孩子小手像两个小馒头,家庭变故后,青头就成了这样的可怜小孩儿。滴水成冰,井台滑得像溜冰场,娘俩没少栽跟头,青头脸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这孩子懂事儿,从不哭,摔得再疼,也会赶快爬起来,去扶妈妈。一家人顶着富农这顶坏分子专属的帽子,谁敢上前帮他们一下呢?


乡下十三岁孩子,其实正是半大小子,一边长身体,一边懵懵懂懂不懂事儿。那可是一般孩子,青头不在此列。自从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后,他就已经不是普通孩子了,生活迫使他像大人一样,过早地帮妈妈担起了养家的担子,现在,他在家里就是被当成大人使唤!


早年的那场让青头爸差点被日本人打死的事儿,已经让青头奶奶的精神受到重创,落下了双手颤抖,吐字不清的病根儿。儿子的跳崖,更是如锤击一般,重重地击碎了她本已脆弱的心脏。晚年,老太太几乎一直是瘫在床上。她自小对三儿子大远儿倾注了太多的爱与希望,她一直觉得这个孩子一定会是个最有出息的孩子。大远儿也很争气,干啥像啥,孝顺懂事儿。可是,这孩子的命运为啥这么曲折…,她想不明白,也不可能想明白。如今,老伴和三儿子都去了另外世界,她甚至也盼着自己能够早些解脱,能够早些随他们而去…


青头经常去神泉村为奶奶抓药(买药),他一般去中医石先生的药铺子。中医石先生,大名石玉田,是靠山屯东边神泉村的一名中医,大远儿跳崖那年,石玉田大约四十多岁。他家是祖传三代中医世家。神泉村人都说村里出俩宝:“温泉池的水,石先生的嘴”。石先生祖父曾经在马兰镇开过中医药房,医术远近闻名。守皇陵的贝勒爷经常请他爷爷去府中看病。除了极少数人参、鹿茸、麝香、犀牛角外采外,他爷爷很多中药材都是从附近深山老林里采来的。


有一年,马兰镇上,一个旗人大户人家的六岁小孩子,头上生了一种奇怪的毒疮,密密麻麻生了一脑袋,流脓水,看了很多医生,都说没救了。孩子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石老先生(石先生爷爷)。他也犯了难,自己行医数十年,真是没有碰到过这种怪病。后天,他根据以毒攻毒的招法,用蝎毒、蛇毒、蜂毒拌药草泥配了一种中药,给这个孩子敷在头上,七七四十九天后,那孩子头上的毒疮竟然消失,病也痊愈了。从此,石老先生在四乡八村赢得了神医的称号。他家的中药宝典增加了治疗这种毒疮的药方子,其实,他家的许多珍贵药方子就是石老先生多年这样积累起来的。


俗话说,“能父出弱子”,尽管石老先生医术精湛,四外扬名,却不幸养了一个败家儿。老先生结婚晚,妻子也是一个旗人,直到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儿子。老两口老年得子,对孩子宠爱不得了,慢慢的,这孩子被从小娇惯坏了,不学无术,长大后,惹是生非。石老先生两口子悔不当初,却没啥好法子,便任由他胡闹。别看他不学无术,好的东西一点没学到,倒是赌博,抽大烟,打架斗殴,许多坏毛病无师自通。后来,老两口为栓住他的心给他娶了媳妇,以为有了家,他就能收收心了。谁料到,媳妇怀上孩子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后来,竟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这个事儿也从此成了老两口的一块儿心病。


人世间,悲喜无常,祸兮福所倚,儿子失踪后,儿媳妇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孙子,这孩子聪明伶俐,人见人爱,成了老两口晚年最大的安慰。石老先生除了行医、采药外,和小孙子形影不离。后来,看着孙子慢慢长大了,老先生觉得马兰镇街上忒乱,治安不太好,怕教化坏了大孙子,就和老伴商量,关了中医药房,一家人搬回了老家神泉村。老先生亲自教孙子识字,背三字经、百家姓,还把毕生中医学问一点一点传授给了小孙子石玉田。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 | 风雨靠山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