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子好习惯养成——看板管理的心路历程(3岁)

为了帮助咖喱小朋友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以帮助他提前做好入园的准备,列出几条生活自理的事项:洗漱、洗手、用三餐、看书、规律的睡眠、时间管理、整理、独立穿衣、不打人等。希望可以用一个月的事项打卡,帮他养成独立管理自己的能力,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状态。

回顾周打卡情况:

图片发自App

第一周:目标72颗星星,咖喱还处在对打卡的好奇兴奋期,虽然有未做到或做的不够好的事项,但在不断地提醒与游说下他达成了目标数量的星星,获得了他的周奖励。他很开心,我们也有了继续的信心。

第二周:目标星星80颗,咖喱经历了一周后,对这个游戏规则有了了解,知道做的好就可以获得星星,孩子都有被奖励的心理,所以在提醒下,他努力的去完成每个事项,除了午睡。本周也因为午睡与他发生了拉锯战,对孩子各种威逼利诱或者采取高压政策,他一概不接受,只是表达“我不困”,我开始心力交瘁,反而自己想要放弃了。

第三周:目标星星85颗,某些事项上,咖喱可以自己去完成,同时他有了新认知与想法,知道“X”意味着不好,因此,他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把"X"擦掉了。而我呢,认为他这个行为不合理,当着他的面又把“X”画了上去。他的挑战让我感受到了不可控,也感受到了看板推进的瓶颈。而他的这一行为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第四周:目标星星91颗,咖喱开始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来让我给他星星,我也改变了一些做法,心情也轻松了一些,使看板管理可以顺利推进。

一个月过去了,咖喱获得了他的目标奖励,有几个事项已成为了他的习惯,不需我无时无刻的提醒,并且幼儿园的老师也夸咖喱的适应能力很棒。

图片发自App

看到咖喱的成长与变化,我内心非常的开心,但回想这一个月的看板管理中有自己挖坑、有与孩子间的对抗,也算是历经了艰难险苦才少许提升了段位,确实想整理出一些经验与反思:

1、树立目标感、营造仪式感、不吝啬赞美

目标感,在推进看板管理时,我发现建立孩子的目标感很重要,而目标的来源不是家长赋予的,而是让孩子说出他心中所需。并且在推进中,时不时地让孩子了解一些关于他想要目标的信息,勾起他内在的期待来强化他的目标感,并鼓励他靠自己的努力坚持下去,通过收获到星星来换取自己想要目标。

图片发自App

仪式感,一定要营造一个比较正式的的氛围,双方一定要对于这个规则进行签约,用击掌的方式达成合作,并且用照片、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每次的周目标达成时,颁发周奖励时,同样要进行正式的颁奖流程与照片、影像的记录,可以发到家庭群里进行宣传,赋予孩子的荣誉感。因为孩子都是视觉主导,所以除了看板之外,我还做了一个趋势图,让孩子更客观、直观地看到自己每周的完成情况。一个月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剪辑成小短片,回放给孩子看,他自己的内心也会泛起不一样的涟漪,有可能是为自己感到骄傲,有可能会想起这一个月的努力而激动,总之,仪式感会是一个对孩子正向的鼓励方式。

图片发自App

赞美,孩子都喜欢被关注与表扬,所以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是能看到孩子微小的变化给予鼓励与赞美,同时带动家人一起来赞美与鼓励他,孩子就会越是开心,越有动力去表现,慢慢的就会把被动执行变成主动的完成。这里给大家分享表扬与赞美的不同,建议大家多用赞美的语言。

图片发自App

2、家长的想法与态度很重要

在第二周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时,焦点解决跳出来敲打了我,让我及时切断念头,从焦点解决的视角来解读,看板推进中呈现出的一些好与不好的现象,是我和孩子互动的结果,是我们共同建构出来的。

因此,试问自己“如果继续推进看板,那我要做些什么?”

回答是:我不能太在意他未做到的任务项,应该多看到他已完成的,而且要不断强化他的目标。

毕竟我们都会对孩子有所期待,所以不在意未完成的任务项真的很难,但通过扩大对于看板管理的认知,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与做法。我重新思考了一下做这个看板管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帮助他建立好习惯吗?那么,睡午觉就是好习惯、不睡就是坏习惯吗?其实我们成人很多人也不睡午觉。在这样自我对话之后,我发觉习惯的好坏变成了相对的,因此,孩子不想午睡应该尊重他需求。同时,我更加清晰了目标:每天进行任务项打卡,为的是锻炼他的坚持品质。给他创造及提供一个在打卡过程中去感受面对困难,但为了自己所想要目标,坚持努力是一种什么样心情的机会。同时,孩子在亲自完成一件事之后,他会获得并增加自信感。想明白了之后,我的注意力转移了,烦躁的情绪也消失了,更有耐心地陪着孩子一起打卡,一起总结每天的表现。我不再去关注他未做到的事情,他的动力也就被再次激发了出来。

3、与孩子交流的语境很重要

看板管理中,我希望孩子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友好的,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在看板中,我画的标识却是“不打人”,这个标识让我经历了孩子的挑战与推进的瓶颈。后来在进行一次焦点浸泡学习之中,我突然想明白了,孩子把“不打人”标识上的“X”擦掉,是在用他最单纯、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他不想要(“X”)不好的、负向的提醒;我发觉是我们大人想复杂了,应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表达“友好”的信息,之后,我改变与孩子的交流内容,把“今天打人了吗?”换成“今天你和小朋友发生了哪些友好的互动、玩耍吗?”我发现交流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孩子也会更加刻意提醒自己的友好行为,也会经常与我们交流他做了哪些友好的事情,反而更促进孩子与小朋友多友好互动。

图片发自App

4、不预判及贴标签

在初建立看板时,标题是“好习惯养成”,想通之后,不仅主动的把“好”字擦掉了,还取消了“X”,任务做到就奖励星星,未做到就空着,或者画“三角形”表示有待提升。在没有了“好、坏”标签的状态下,孩子身上也去掉了无形的压力,我发现他会更容易接收到我们鼓励与激励,也会更快速的养成习惯。

以上,就是我的看板管理心路历程,汇总成一句话就是:有效继续,无效速变,灵活应对。用最近经常提到的那句话结个尾:“人类社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我们队未来的某种理想,更取决于每个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对这样理想的建构。”换成亲子关系来解读,就是亲子关系的模样不仅取决于我们对于它模样的想象,更取决于父母孩子以什么样的方法参与对这个想象模样的建构。想要做到“知行合一”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践行的路上继续加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儿子好习惯养成——看板管理的心路历程(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