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图片发自App

作为二导,下午和首导一起去家访,今天我们选择了离学校比较近的两户人家,他们在同一个小区。这个班级是我新接的一个班级,所以学生对我,我对学生都是全新的陌生的。

第一户

第一个学生据说是班级的学霸,成绩和能力都比较强。名字很好听,叫wx,我以为是一名女孩子,结果迎接我们的是一名男孩子,这倒是让我印象深刻了。今天不是周末,孩子的妈妈本来要上班,特地请假赶回来迎接老师,还准备了水果、茶招待老师,可见家长之用心和重视。WX还有一个四岁多的弟弟,因此家里有很多的玩具和孩子物品,妈妈对家里的零乱颇有些不好意思,但当首导和孩子妈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说到孩子的编程获奖和各项能力时,能看得出这时妈妈颇为自豪和骄傲。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了解到,为了孩子的学习,妈妈也是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当老师当初给孩子推荐编程夏令营(免费的)时,孩子妈妈全力支持,在好几个孩子中途放弃的情况下,WX妈妈15天连续接送,坚持让孩子全程学完,才有了获奖的收获。当平时老师和家长反应孩子的情况时,孩子妈妈都能及时重视并采取措施。在老师和家长聊天的过程中,WX不知是害羞、紧张亦或没兴趣,一直单独坐在沙发处看电视或和弟弟玩耍。孩子的妈妈作为班级家委会的财政部长,也是为班级大事小事出了不少力,干了不少活,首导为此也对家长表示了感谢。

总的感觉:这是一户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父母也比较热心参与学校事物,并能和老师配合的模范家庭。

第二户

第二户的小孩,首导特别和我强调,非常调皮,习惯很差,老师们很头痛很无奈。在这样的预设下,我猜想,这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小孩,家里有些杂乱,父母不太重视孩子学习。然而,当孩子爸爸打开门时,一水箱生命力旺盛的金鱼印入眼睑,家里收拾得挺干净,茶几上摆放着水果、点心和茶具,电视柜上放了好几盆绿植,家里看上去整洁而不失生活气息,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我心想,但当看到小孩时,我又开始评判了:成绩不好,不奇怪了! 小孩胖胖的,看上去像是好吃懒做那种体型和类型的人。当坐下来聊天时,一次又一次颠覆我的既定思维和评论。孩子看到老师有几分羞涩却又不失热情,他亲热地和老师们一起坐在沙发上,与我们自然愉快的聊天,完全不是吊儿郎当或者懒散麻木的样子。他勤快而独立,暑假爸爸妈妈要上班,家里就他一人,每天早饭中饭都是他自己在家做的,煎牛排,洗衣服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对比我女儿,比他大好几岁,生活自理能力要差很多,而且我还经常不放心她一人在家,顿觉惭愧),爸爸很重视他的学习,给他买了各科学习资料,报了书法班还有钢琴班,风雨无阻地接送他上下课,而且孩子也挺配合地学习各项知识。只是他不太喜欢做动笔的作业,字写得比较潦草,学习习惯的确需要加强。暑假时,他还参加过为期15天的夏令营,说起这个夏令营,他眉飞色舞,看得出,他比较喜欢,于是我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他聊天:

"CYZ,你暑假参加了15天的夏令营啊,那这个夏令营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这个夏令营每天有2公里跑步,10分钟蛙跳,还会学习道,佛......"CYZ兴奋地讲了半天。

"哦,这个夏令营每天有......(复述一下孩子说的内容),那你参加了这个夏令营,感觉怎么样呢?开心吗?快乐吗?累吗?"(询问感觉)

"有点累,但是挺开心的。"他笑呵呵地说。

"这15天,我们大人都不能去看的,完全靠孩子自己,他还是挺独立,挺不错的。"爸爸不时地也参与到对话总来,语气中充满了肯定和自豪。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聊了不少时间了,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少了拘谨,多了理解。

总的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闪光点,每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不要带着偏见和评价去看待他人,用心去感受,用爱去链接,也许今后还会有很多挑战,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