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室友对我的评价让我记忆犹新,她说,“你的目标感太强了,很功利。”
她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当时我正在准备一场考试,我所有的时间都围绕着这场考试来计划,我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这场考试能够通过。她和我经常一起吃饭,所以能够发现这一点。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目标感太强,经常做计划的人很功利,不如不做计划来得自在。和那些每天排满了学习计划的人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折磨。
我一度因为她的这个评价降低了自己的目标感,减少了自己的计划。
但是,随着我不断成长,我发现其实问题可能并不在于我功利。而是我的目标感和计划让她这个很少做计划的人,无形中有了压力。就好像你无所事事在路上走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同学身穿运动服,正兴致勃勃地跑步锻炼。你除了觉得自己也应该锻炼之外,是不是还小小地觉得有点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于潜意识。也就是说,你潜意识觉得人生也应该有计划,但是你却没有去做。
你没有去做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计划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
我两年前就养成了事事做计划的习惯,但是有一段时间,有些懈怠,有一天竟然忘了在早上的时候做好计划。
早起写完晨间日记和一些思考之后,就匆匆忙忙去上班。我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有种习惯的事情没做的空落落感。
来到公司之后,开始一天的事务。慢悠悠做到上午11点,基本完成后便起来放松一下。本来只准备和同事稍微聊两句休息一下,最后看了看时间,却发现已经是12点。而我也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件虽然不紧急,但是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我匆忙吃了午饭,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工作。工作到一半,又来被派来一个复杂的事情,我两头忙乱,一直到下午四五点,才处理完事情。而那个时候基本上又到了下班时间,整整一天,我几乎都被工作搅乱了。
然而,实际上我上午的时候提高一下工作效率,把重要的事情先做,紧急的事情稍微退后一两个小时,会让我在下午两点左右完成所有的任务。这样我就最少能够多出三到四个小时用来读书,提升自己。
这次事件给了我深刻的教训,让我无论多忙都会制定好计划。
一旦我制定了计划,我早上还没完全醒,大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句话:今天早上我的任务是写晨间日记和文章的大纲。
有了这样的计划,我就好像有了动力一般,很快从床上起来,开始做事。
当我完成了一天的计划之后,我每天晚上的时候会进行简单的反思。我能非常清晰地知道,我今天做了什么计划,哪些计划完成了,哪些计划没有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我明天做计划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改进。
每天反思,我每天都在进步。
但,计划带来的好处不止这些,计划还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为了能够完成制定的计划,你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工作最高效,你需要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你需要知道你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打断计划……
做计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了解自己,了解生活,甚至是了解世界的一个方式。
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学会管理自己。
计划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管理。
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的是管理学界的神级人物——彼得·德鲁克。他一辈子写了40多本书,几乎每一本书都能被称之为经典,他甚至开创了一门学科——管理学。而管理学这门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交叉学科门类最多的专业之一,也就是说,你要同时掌握很多门学科的知识。
他是如何做到的?
德鲁克有一个爱好,每过三年,他就会选择一个领域进行深度学习,直到觉得学得差不多了,才会换下一个领域。他一生研究了16个学科之多,这些学科包括了小说写作、历史、政治学、社会学。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了非常有成效的管理,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他自己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要充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每一份时间都卓有成效。
李笑来说过,七年可以是一辈子。因为七年他的人生就会经历一次飞跃式地成长,让他来到世界的另外一个层级。
而德鲁克,他简直是三年就可以是一辈子。每过三年,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都会实现一次飞跃,就好像是重生了一般。
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实现人生的飞跃和重生,我们也可以在不足一百年的生命历程中经历多次飞跃,实现多次重生。
这是计划赐予我们的力量,它让我们有了披荆斩棘的刀剑,让我们有了攀登巅峰的勇气,让我们有了更多生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