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收获(中25-5)

胡晓会  心理咨询师  中原焦点讲师团讲师、网络初级第九期、中级第九期 2021.4.22坚持分享第1143天

一、生活中的难得(3)

因为爷爷来家,爱人也参与照顾老人,早上起来做饭,还把中午的菜备好,下班回来很快就把饭做好了。

二、中25-5听课。还没有最后定稿,有一些需要今天在复听(注:刚才看了甜甜老师的分享,现在可以补充一下)

课前答疑

1.每次的咨询都应该遵循目标资源一小步吗?

目标资源一小步,只是一个框架,一个思路,要在咨询中视情况而定。消费型:有可能这样聊会快一些;抱怨型,要先陪她去聊她抱怨的主题;游客型,能够来就不错了,慢慢陪着,能够聊聊就不错了,能聊什么就聊什么。在咨询过程中,也有可能是跳着聊,也有可能是反复聊,有可能来回倒着聊,先学招式,再学变式,再到无招胜有招。熟能生巧,巧能生华。

2.长程咨询是怎么做的?

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会跟着来访者探讨一个大方向,焦点每次探讨的主题都有可能会有他想聊的点,在这个大方向,下一步一步去改善当下的状态,逐步实现他的目标。避免双重关系,恪守咨询伦理和咨询原则。

3.赞美是有感而发,发自内心的欣赏,同时接纳他的不好,并且看到他背后的努力,不鼓励更多的语言赞美,这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4.具体化技术怎么去聊细?

不知道怎么聊,更多是因为我们感觉我们都懂了,来访者不需要聊更多了,要保持足够的好奇,比如说孩子十分优秀,家庭很和谐,但是想更好,怎么聊,怎么具体化?比如说是什么想更好?哪些方面想更好?怎么会是这些方面呢?孩子怎么想的?爸爸怎么看的?你又怎么看孩子的想法?这些和孩子交流过吗?和谐,怎么个和谐法?

5.休学的孩子大多作息不规律,该怎么帮助孩子逐渐规律起来?

陪伴加等待。家长忍受不了孩子不规律,孩子就会更不规律,进入恶性循环,当整个家庭系统消停了,孩子就规律了,进入良性循环,一开始张力太大了,慢慢松弛下来,之后改变就发生了。

6.不上学的孩子:

刚开始没有完全脱离学校,是去是不去,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去,之间会发生一些对抗,这个社会功能还在,不过孩子很难受,这个时候做咨询效果比较好,但这个时候家长是没有这个意识,到最后孩子难受到一定程度彻底爆发,做咨询需要好久,社会功能会迅速消退,越来越去不了学校。破而后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再重新建立这样的功。可以看刘老师的分享:厌学常见规律

家长关于孩子上学这事儿去也行,不去也行,孩子去家长也不兴奋,他不去,孩子也不会太失望,都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可能去了几天,又不去了,家长也没有太多的反应,让孩子专心和问题作斗争,不用考虑来自家长的影响,压力。到那个时候孩子才会有更大的改变。


咨询细节

关于提前通知:

来访者约了咨询,要不要提前一天再通知他一下?一般不要,如果交费了,你不通知他也来,如果没交费,你通知了,他也不一定来。这就是提前交费的原因。

如果没有交费,要提前一天确定一下时间,给他留不留?避免突然来,并且转费用转过来。

我们很多信息一定记得,提前告知很多的问题,其实都出现在沟通不畅,没有提前去交代及时沟通,在所有关系中至关重要。

关于提前到:

如果来访者提前到了好多,提前到就提前到,没有关系,我们不要提前倒太多就好了,咨询师提前几分钟到就行。

准备物品:

咨询室里准备的有水,杯子,来访者坐下来之后再把杯子拿出来,细节细节还是细节,要注意具体的东西。所有焦点在乎的点都会具体化。人家不来,你把提前准备好,人家也不知道这个杯子什么时候拿出来的,是不是也不会用过?连我用的杯子也一块拿,跟他们的是一摞的,用过后和来访者的杯子一起丢弃掉,来访者也会感觉这样比较安全,舒服。

进门不要换鞋,安全与放松是敞开心扉的前提,有时候孩子和家长聊既不安全又不放松。咨询室简单布置就行。

关于打招呼:一见面需要打招呼,这是谁谁谁吧?先和孩子打招呼,孩子更期待别人能和他先打招呼,去掉姓叫他名字,你喜欢我叫你什么什么还是其他的称呼?不要预设陪同来的不一定是他爸爸妈妈,时刻记着,不要预设,你可以以为,但不要当真,一定要保持未知,问和来访者是什么关系?

填写资料:成年人的咨询一定要签咨询协议,身份证号、必要的时候身份证复印件、紧急联系人、和家长签协议,保密保密,例外,义务,家长在青少年改变中至关重要,尤其是收集信息阶段,让家长进来一起聊,作为他们自己随便安排就行,咨询师坐在哪里都可以?不要看手表,他会觉得你不喜欢跟他聊,只关注时间的。

如果你感觉有危机的可能性,你都要确认,紧急的时候你根本都联系不到人。孩子咨询一般来说也和家长签协议,把家长给拉进来,不要让她一下子就跑掉了,是把孩子留下,我们要有家庭系统的意识。

待一会儿家长出去之后,我们可以问我,可以坐你旁边吗?不要带手表,就看墙上的表。最终我们要成长自己,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成长自己。

和孩子开始聊:

可能寒暄一下,聊聊天气,咋来的呀?多远啊?吃饭没有啊?不主张一上来就问奇迹,问句这个太难回答了问题一难他就不会放松,做人讲究循序渐进。

父母离开不离开,要顺势而为,根据情况看,有时候父母在,孩子就聊不下去,那咨询师要敏锐的觉察到。

常用的方式用总分,比较多家长在一起了解情况,了解信息,接下来分开和孩子聊,和孩子聊完之后,征得孩子的同意,和家长聊,需要强大的功力。

(有时候会吵起来,手锤墙

刚才发生了什么,之前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面对家长有需求,希望咨询师能够和孩子聊什么,回应:我知道了,咨询中聊到哪不一定看孩子想聊啥?

跟谁聊,要试着和谁一伙,是理解她,感受她的感受好,倾听他,尊重他,但并不是就认同了他的观点,就和一伙去否定另外一伙。

确定意图和类型

今天到这儿来,是你想来的?还是爸爸妈妈让你来的?看看孩子可能是什么情况?看着好做的,不一定好做,有的看着很配合,其实很难聊,真是神奇的探访之旅,永远不要预设

是什么让你自己想来的呀?怎么跟你说的呀?怎么威逼利诱了?家长开始笑,生活中的模式就出现,那不是给你商量吗?跟我商量下才跟我说。感受孩子的感受。

那以前做过咨询吗?了解既往史,看过病啊,去过医院吗?吃过什么药啊?效果怎么样啊?咨询是什么情况都比较了解吧,保密原则也了解吧,保密要反复提,我跟孩子聊的话题,不要问我,问了我也不说,除非孩子愿意,咨询的两次之间不要联系,普遍一周一次,最多一周两次,就是为了让他有反思觉察的时间,慢慢后来一个月一次也行。

协助来访者学习自助,痛苦就让他痛苦着,蝉变知了的过程你壳如果你硬揪出来,某一天破茧而出。

对咨询了解吗?一般还好,如果事先知道孩子认为做咨询是有问题,有的人会认为咨询是有问题的人,咨询来的都是正常人,只是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如果说有一些问题的话,那就该去医院了,12岁以下的一般不这样问。

咨询是不给建议的,我会陪着你们一块探讨,看看怎么样?看看怎么样?对你有帮助

也不是一两次几次的事情,我们聊着看。

今天来可能比较想聊的是什么?

(让他们主动,咱不要参与,可以看天花板交给他们。自己喝水。)

如果其中一个人说,如果我发现他们说的还挺顺畅,那我就让他们多聊,如果发现聊不下去,就可能要考虑很快的分开聊

如果发现来访者是游客型和抱怨型,通常也是和来访者自己聊。(游客行要建立关系,抱怨型元首的运用,倾听她的抱怨)

要不咱俩单独聊聊?好的,随便都行,都是可以的意思

家长离开后问,我可以坐你旁边吗?位置很重要,面对面的像审犯人,像犯错了一样,感觉不太好。

咱们是接着刚才的话题,还是聊你想聊的,不知道的时候可以让他想想看,也可以说咱们聊着看呢,或者问他少说一点可以吗?再次确认他的知觉,顺势而为,这就是尊重和接纳,贴着他走,以他为中心。

聊着聊着可以问,咱们是从哪儿聊过来的?怎么会聊到这里呢?咱们去继续聊这个话题,还是最开始的那个话题呢?是什么让你想聊这个话题

怎么不是刚才的话题?中间都是贴着走,好奇贴着走好奇,具体化具体化目的就是确认知觉,弄清他的脉络,他想要啥?他想要啥?他看重啥?他希望是他希望是他的努力,他的资源他的打算,他的感受,他的重要关系。每个学派都有他注重的信息。

心理咨询是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的过程。

征得他的同意,约定下次的时间,她想和妈妈商量也可以。

第一次,20分钟以内一起聊

和孩子聊一个小时30分钟左右,接下来再和家长一起聊,和孩子商量哪些能给家长说哪些不能给家长说,如果是保密例外的话,那这个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需要给家长说的。不想活了,割腕,爸爸妈妈知道吗?如果爸爸妈妈不知道,这个是属于保密例外的,牵涉你的人身安全的这个我需要和家长聊聊,咨询师有哪些事不能说的?有哪些点儿是比较想说的?家长的链接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都不能说和恩,家长要问了,咱怎么办?你看还有没有?把家长请过来吧。

家长过来之后,一定要记着先共情家长理解家长,如果有功劳,把功劳放到家长身上,这一段应该挺不容易的吧?怎么样啊?老师反馈一些孩子的情况,如果时间短,让家长多关注正向,什么时候相对好一些,家长也好好照顾自己。

也不是具体的建议。咨询中是不给建议的,虽然生活中有人给建议,但不一定能用得上,给家长这一块,我们做教练主体是孩子我们不能同时给孩子和家长做咨询。(不能把孩子做来访者做咨询,又把家长做来访者做咨询)和家长在确定时间

咨询是50分钟到一个小时严格来说,50多一点到55分钟就要收住。

确定下一次咨询的时间和安排,和家长再确认一遍。

具体化内功,如果跟不上孩子他就烦了,他感觉你是为了打探她的情况,他就会抗拒。

《中国心理协会咨询伦理守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收获(中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