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怀念金庸,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金庸先生去世了,94岁,算是喜丧了。

一片怀念之声,认识的不认的,全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抒发着对老先生的怀念之情,就连相隔千里的襄阳城也在晚上的时候,在青灰色的古城上点了万盏火烛,那意思,似乎有一种“他这一去,大概就不会有人再这样爱我了”的怆然悲壮之情。

金庸先生这一走,说点儿不过分的话,可以说几乎是带走了几代人的回忆。从声震寰宇的大人物到我们这些市井小民,从老年人到年轻人,都絮絮叨叨地在说着:“啊,我小时候啊,可喜欢金庸老先生了……”

想现在的中文世界里,能有这个影响力的,大概也就数着老先生了吧。

有趣的一点,老一辈人怀念金庸先生,大都是跳出了金庸笔下的人物本身,兜兜转转地回到先生的身上。

比如说远在非洲的马云,说到先生的时候,说的是“先生赐字‘天行’于我,学生终身铭记。”说先生赋予了他们处于创业阶段的阿里人以“正直,情义,担当,洒脱……”,说他们阿里“会努力活出先生教会我们的模样”。末了,一句“侠者已逝,来者当追,江湖路远,侠义长存。”更是诠释了阿里未来远大的志向。

这些东西,大概就是他这一辈人从先生那里得到的,比书本上的恩怨情仇快意江湖,更加深奥绵长的东西吧。

与马云这类声名在外的企业家不同,父辈们这些比马老师晚生了十来年,也没有亲自见过他老人家的人,在听到金庸老先生去世的时候,倒没有马云的那些豪情,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哀伤: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身边陪伴了多年的挚友,突然地不见了。

与其说哀伤,倒不如说“慌乱”更为合适。

他们的这种慌乱,体现在一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的默默无言两行泪。老先生的书曾经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食粮,从刀光剑影的襄阳城到横峰侧岭的黑木崖,从令狐冲潇洒飘逸的剑到小龙女的偏偏长袖里……

似乎是,他们那一代人,都深深地烙印着“江湖”的印味。

与老一辈人不同的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00后谈到先生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嘿,我看过刘亦菲版的《射雕英雄传》,看过苏有朋演的《倚天屠龙记》还有于正拍的《笑傲江湖》,陈乔恩演的东方不败还是挺不错的。

怎么说呢,与老一辈人从书里了解金庸不同,90后00后这一代人大都是从影视渠道了解到先生,年轻人嘛,总爱争个高低,杨过和郭靖究竟谁的武功更高,小龙女和黄蓉哪个更沉鱼落雁。

至于先生藏在书里面的层层深意,年轻人们,似乎是还不到在意的年纪。

之前在《别了,我的旧情人》里写过:

说到漫画书,大人们总认为是闲书,是不正经的书。

可是,孩子嘛,总归是热爱着“孙悟空”“贝吉塔”“库林”这类热血英雄似的角色,就像大人们喜欢的古龙金庸笔下的大侠一样,但是这类大侠书对于小孩子来说读起来还是有些“费劲”,哪有具象的“漫画”来的实在,来的热血沸腾。

不在意,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如果非要90后00后理解金庸先生的江湖,把杨过换成路飞,把郭靖换成孙悟空(卡卡罗特),这样一代换的话,大概就是90后00后就能理解的了了吧。

不同的人,看一样的金庸,却有不一样的江湖。

这大概就是他老人家留给不同人的回忆吧。

老先生千古。

江湖不终。

我们都在怀念金庸,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在怀念金庸,到底是在怀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