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自我完善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尤其擅长雕刻。他用尽全部心思、热情和才华雕刻了一尊完美的象牙质少女雕像,并在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中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为她穿上美丽的长袍,将她命名为盖拉蒂。但是雕像没有生命,无法感受国王的爱意,国王不堪忍受单相思的煎熬,便带着祭品到爱神阿弗洛蒂忒的神殿求助,他的这份真情感动了女神并被赐下神迹,当皮格马利翁回家后惊喜地发现雕像的眼睛有了光亮,面露温柔微笑,雕像活了过来,最终在皮格马利翁的执着下,有情人成为眷属。后世,人们将皮格马利翁因为执着而产生神迹的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只要真心期望和认可,就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雅克布森(Rosenthal,R.和Jacobson,L.)开始在教育领域对类似现象进行研究,并发表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一所名为奥克的小学(Oak School)设计进行的一场心理试验:首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内容就是智力测验;随后,在各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约五分之一学生,让老师确信到这些孩子在测试中显示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更优秀的孩子。八个月后,两位心理学家再次来到学校进行第二次智力测验,他们惊讶地发现被随机抽中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中等智商的孩子,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显著提高,表现出更强的适应力、人格魅力和好奇心、求知欲。通过这个试验表明,老师的期望可以作用于学生并产生实质的鼓励效应,使其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学上也将其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四个相关联的心理学理论:一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能力,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尤其是教育者的激励变得更完善;二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而需要与激励内在统一,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期望与赞美就是满足需要、激励发展的有效方式;三是巴甫洛夫的阳性强化法,认为人会因奖励而加强被他人所赞赏的行为;因惩罚而减少不为人们所认同的行为;四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激励和老师的自我榜样力量,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形成外部强化和引导。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发现不仅适用于教育学领域,对每一个人自我心理发展也有现实意义,按照罗森塔尔的定义: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用直白的话说:你期待什么,就有可能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所期待的很有可能是他人或者整个外部世界所期待的,而并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大部分人会忘记了这些只是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将其内化成了自己的期待。当今社会,总有人在呼吁觉察自我、发现自我的本真,不要把自己丢了,都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激烈表现,核心的实质是:我们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皮格马利翁效应存在两面性:当你和外部世界期待别人可以变得更好时,别人也一定会更积极去行动响应这种期待,反之亦然。 比如,孩子就像白纸一样懵懂无知,当父母告知他对色彩敏锐,具备学习美术的绝佳潜力,将来非常可能成为齐白石、张大千一样的画家,这时孩子就会把这个期待变成自己的期待,投入更多地兴趣和精力去学习锻炼,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外界赞美和成就感,也更坚信父母的判断和自己的天赋,从而形成了正向的循环,最终走上艺术家之路。在夫妻和爱人之间,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走出热恋后的情侣们通常都会经过或长或短的磨合调整,最终适应彼此的期待,家庭关系也趋于和谐。如果调整不好,则会出现婚姻破裂。

        可以看出,在自我心理调整和发展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找到自我,也可以带动他人共同发展,如何利用这个工具,主要的做法:

      一是自期。正向的、积极的、合理的自我预期和期待,可以让我们更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和想活成的样子,也可以摆脱对外部评价的依赖,不再人云亦云,也不会因为外部评价的突然扭转而导致自身情绪和心态的崩溃。

      二是自知。现在自己的状态底数如何,距离期待目标还有哪些差距,需要沿着怎样的路径做怎样的努力,需要外部怎样的配合,对这些必须心里有数,并形成清晰可操作的计划。

      三是行动。①持之以恒做下去,每次变向的成本都非常高昂且随着计划的进行会越来越高,因此持之以恒是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努力;②坚信微小的力量,人难免会有惰性,告诉自己每天做一点点就行了,不妨尝试分段目标,例如要去跑步,告诉自己我不是去跑步跑,只是穿上跑鞋而已;穿上后告诉自己,我还是不跑,只是去外面走走而已;走到外面走起来告诉自己,我只是跑几步而已。其实,我们有时候只是被自己的大目标吓住了而已,真正通过小目标行动起来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③及时给自己反馈,对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正向反馈,可以用日记、备忘录等等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发朋友圈、微博,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是在实际向自己的目标更进了一步;要根据实操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围绕最终目标不断动态调整完善计划,通过正向目标+清晰自知+计划下的持久行动,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四是复盘。美军将复盘称之为行动后回顾(AAR: After Action Review ),积极的复盘有益于提升计划完善性和行动效益,有益于校正自我认知和期待,被校正的自我认知又能够再次促进行动的完成,形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正向循环。

 



    附复盘方法:

      一是回顾目标(当初的期望的结果是什么;要达成的目标&里程碑),特别注意把握两点:①注意分清目标和目的,目的是为什么要做,目标是做成什么;②事前所提目的、目标不清晰,复盘时追补清晰,便于对照以提高下次定目标的准确度。

      二是评估结果,比目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特别主要把握三点:①实事求是,不指责、抱怨和撇清责任等;②回顾过去,重现当时当地的情境,厘清过去实际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以及关键事件是如何发生的;③找出成功之处(亮点)和可提升之处(不足)

      三是分析原因:成功关键因素(主观&客观);失败根本原因(主观&客观)。特别注意把握两点:①对成功的剖析和对不足的分析同样重要;②分析成功因素时,多想想客观的;分析失败原因时,多深挖主观的,包括检视是否是因目的、目标设定明显有误才导致的失败,否则原因分析可能围绕错误的目的、目标展开。

      四是总结经验:经验&规律;完善行动计划。特别主要把握两点:①要尽可能站得高,寻求更广泛的指导性,尽量不局限于就事论事;②务求谨慎,不能把一时一地的认识当做普适的规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