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1 不读《学记》无以为师

不读《学记》,无以为师

《学记》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的一篇,1229个字,写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克正。《学记》的文字言简意赅,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模式不管怎么变,我们培养的一定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根脉在哪里?我们的初心在哪里?所以要回到《学记》

《学记》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经典,它倡导“学为人知,学为官长,学为君莽”,这是教育的目的。过去讲“学而优则仕”。为什么中国讲人的教育特别多,因为从老祖宗那开始,就特别在强调,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本书,从正面看,它梳理了中国教育的思想体系,从反面看,也局限了我们的教育。值得我们去体验它,会悟它,这里边充满了教育的智慧、积淀了古人的智慧。

所以当老师,尤其是当校长,不读《学记》,无以为师。

文章提出教学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教人走正道,“教人知道,行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11 不读《学记》无以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