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心里话

开复的心里话

摘自《财富人生》电视访谈(2009321播出)

http://finance.joy.cn/video/350719.htm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今天在中国(在谷歌)的这份事业?

开复:我在谷歌的工作,其实并不只是一个跨国企业在中国做一个分公司。我觉得我们的员工都有一份理想,就是如何能够把全世界的信息整合好,让中国人享受这些信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挑战,比如说,85%的世界的信息都不是中文,我们能不能做一些机器翻译,让那些看不懂英文、日文、德文的人也能去读外国的网站和内容。第二是,中国的网民有那么多,现在有2亿5千万网民,他们需要一个精确、公正的搜索引擎。假设2亿5千万人,平均每一天搜索四次,这就是10亿次的搜索。如果我们能够做得更精确一些,如果我们能够让每一次搜索节省1秒钟、2秒钟,让每一次搜索把更好的结果放在更前面,那么就是节省了10亿秒中。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是巨大的贡献。我们会把用户最想要的放在前面,而不是谁付钱最多的放在前面。

主持人:您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开复:最完美的快乐就是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追逐自己的理想,每一天都在学习、成长。

主持人: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开复:我觉得,我其实是比较没有恐惧的人。面对所有的困难,我会知道它成功或是失败的可能性。所以我只要能够尽我自己的能力,做好我该做的事情,我不会特别地去恐惧。但是如果说什么事情会让我沮丧、最伤心的话,那我觉得,如果我的理想无法完成,那我觉得可能是最不好的事情。

主持人: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开复:我可以想像两种我有兴趣的职业。第一个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把繁杂的技术做得让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第二种职业是能够帮助大批的年轻人或者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主持人:你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墓志铭可能是他这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你曾经为此还修改过你的墓志铭。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两次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开复:在我接触中国的学生之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墓志铭是:把复杂的技术做得让人人可以使用。但是,当我发现我在学生中有很大影响力的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过写作、网络、演讲,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路,自己的心。

主持人:我非常喜欢你的一句话,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且,我也喜欢你的那个诠释: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开复: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财富,应该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力。也就是说,你能够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有你的,一个是没有你的。怎么让那个有你的世界和那个没有你的世界的差别越大越好,而且世界因为有你能够更好。如果说简单地说一句话,财富应该是这么衡量的,不是看你这一辈子拥有什么,而是看你能为世界留下什么。

摘自《波士堂》电视访谈(20094月采访,88播出)

http://finance.joy.cn/video/671876.htm

主持人:我知道你有一个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就是给自己写墓志铭。而且还写过好几次。

开复:对对对。这是一个人定位自己理想的很好的方法。因为一个人在世界上,他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他留下多少。那么他留下来的一件事就是墓志铭上短短的一句话,代表了他离开以后,希望别人想到他的时候,想到他为世界做了什么事情。

主持人:所以你的墓志铭前后才会发生一些改变。

开复: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经过写作、演讲、网站,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叫他开复老师。

复旦大学蒋昌建老师:开复,你刚才说,你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叫“开复老师”,我感触很多,因为我也是做老师的。就像我刚才开场讲的一句话,谷歌中国和开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作为谷歌中国来讲,它不能没有你,至少现在。对于你来讲,无论各种各样的原因,你也不太好离开谷歌。这样的一个价值,在你人生的选择上不是越走越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会变得很窄。所以,你的墓志铭当中,我做另外一个解释:“在中国很多曾经做过人生长跑的人,总是听到一个声音在不断地为他加油,喊出这个声音的人就是我。” -- 这是(你的)墓志铭。

主持人:开复的人生理想就是办一所开复大学,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大学能够实现。这个大学当然一定可以用谷歌搜索到。早日实现梦想,帮助更多青年学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摘自《鲁豫有约》电视访谈(2009421播出)

http://www.56.com/u87/v_NDI4NjA2NTI.html

主持人:我觉得你做这份工作,那种成就感很特别,就是你永远带领人类拥有最前沿的科技,或者告诉我们会有这样的新的科技。那种感觉是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的。

开复:在Google的话,我觉得就是说,能够让我一方面做最前沿的技术,同时在这样一个公司,它的文化是扁平的,平等的,我觉得的真的蛮幸福的。

主持人:为什么平常会跟学生有那么多交流?

开复:其实是很偶然的。应该是说我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认识了一个同学,感觉他对成功的定义是相对比较肤浅的,说成功就是出名、有钱。那我就想了,是不是因为当时中国在迅速进步,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种错误的成功的理念,和这种一元化的成功的理解?后来,我多认识了一些同学,发现确实有同样的问题存在。然后,我就写了一封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信。当时就叫一封信,没有说第一封,但是得到了很多很正面的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感觉不但因为我的事业、成功啊,但是他们可能更感谢或者更认可的是我愿意花时间 –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演讲,还是写书,来帮助他们。然后就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过去九年基本上没有停止地和学生这样对话,让我感觉这样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可以看到,当时2000年、2001年的很多学生都毕业了,然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常常会发邮件感谢我。那我就觉得,其实跟学生的工作和我在公司的工作是一样有意义的。是不同的意义,不是创造技术产品,而是帮助一批青年学生,所以我会继续做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