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探索——小组讨论的探索历程和心得

曹明源

虽然一中这几年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但领导和老师们一直有比较强的忧患意识,这几年一直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顺应这样的要求,也是因为有老师在最近势头猛烈的漯河高中学习,提到了他们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卓有成效,我决定在自己班里尝试小组讨论教学的实践。

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是每个优质课的必备环节,尴尬的是,也是基本是高中老师平时不也么用的方法,说起来,老师们总说因为高中题量大,知识多,还是老师讲解来的踏实,于是自顾自说的天花乱坠,风生水起,很多学生却是木雕泥塑一般充耳不闻。与其如此,真的不如放手。

然而理想还要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毕竟高中学业繁重,考试压力非常大,特别是高三,而我对小组合作交流又缺乏经验,也没有机会一睹先进学校的经验,故一周暂只进行一次。以下是实验的过程和经验。

一,最重要的问题,分组

小组讨论的成败,应该是小组能不能讨论起来,分组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分好组,我和课代表几次讨论,多次修改,实施过程中又结合同学们的反馈数次调整。以14班为例

图片发自App
第二次分组
第三次分组

经验:

1.最开始是以六或者七个人一组分组的,实验一次后发现讨论起来无法有效组织,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集团,随后减少到四到五人一组,这是比较合适的。

2.每组要指派一位组长负责掌控讨论的进度,并及时的提醒。

3.要允许学生之间自我调整,适时的进行微调。

4.要多观察,对一些没有形成热烈讨论氛围的小组多在课下与小组成员或者组长交流

二,小组的站位

由于分组的时候并不考虑班里的座次,所以每次讨论都是由组长牵头小组在班里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确定好地方后一般都不会再改变了。

三,讨论的要求

1.必须站着讨论,原则上不允许坐着,除非生病,或者讨论结束。突出一种仪式感。

2.讨论期间允许去别的组旁听或者请教,就是允许学生“乱窜”,但老师要不断的在班里“巡逻”。

3.每次讨论都有明确的讨论议题,比如最近复习的若干节的练习,或者最近做的卷子。

4,讨论之前要讨论内容的答案已经公布,学生对过答案并已经有一些时间自己先改错,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简单问题占用时间。

四,讨论的时间

一般以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为宜。

四,讨论前和讨论后的措施

1.讨论前应该把一些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介绍给同学,避免他们在这些问题上花太多时间或者讨论不出结果丧失讨论的兴趣。

2.讨论后对一些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好的表扬,并让组长介绍经验。不热烈的,冷场的或者小组“分崩离析”的组长也要谈一谈。

五,一些问题和设想

一是一些同学可能性格内向或者学习自卑,不参与讨论,虽然鼓励过几次,但效果不明显。

二是一些小组的讨论其实变成了某个同学的“小课堂”,其实不叫“讨论”,而成了“问+讲”。

三是奖励措施不够,接下来设想每次考试各个小组分开评比,不比平均分或者名次啥的,只比进步。

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学生慢慢喜欢上这样一节课,每次下课后还会有很多小组继续在讨论,班级成绩也并没有因为讨论课有所影响。在历次考试评比中都名列前茅。

最后我觉得不管讨论与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活起来。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的意义。

最后再附上几张学生讨论的照片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课堂的探索——小组讨论的探索历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