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大学 第四十七课

今天是百日成长的第六十五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学,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人有怎样的使命,就会呈现出怎样的写举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汲取之道的具体内容。

先来朗读一遍原文: 所恶 [wù]于上毋 [wú]以使下,所恶 [wù]于下毋 [wú]以事上,所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絜[xié]矩之道。

大意是不喜欢上司对自己的一些做法,就不要这样去对待下属,不喜欢下属的一些表现,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来应付上级,不满意前人做过的事情,自己就不要接着做,以免以患后人厌恶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不喜欢右边人的作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左边的人,不喜欢左边人的作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推己及人,恕己皆勿的絜矩之道。

这周我们学习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大学8条目当中的最后一条平天下展开的,对有志于平天下的诸侯王来说,他们前后左右都是其他的诸侯。就像昨天我们通过齐桓公的例子体会了遵循絜矩之道,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今天我们通过曾经向孟子请教过的魏惠王来体会违背絜矩之道要付出的代价。魏惠王在即位之初也想像他的父辈一样大有作为,于是就选择了富国强兵作为魏国的出路,率领魏国的精锐大军北上进攻赵国,还一度拿下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但是赵国人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急忙向齐国求援,结果就是上演了著名的围魏救赵。

赵国还没打下来,魏国自己的首都就被别人给围困了,于是魏惠王只好下令撤军,眼看向北不好发展了,魏惠王就转而攻打更加弱小的邯国,为惠王的大军1度5次击败邯军,但之后齐国再次从东面派来援军支援邯国,为惠王又一次战败,这次自己的长子也死在了战场上。

这时远在西边的秦国看到了魏惠王反复战败,趁机发兵夺回了此前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让魏惠王一度失去了700里土地。又过了几年,魏惠王趁着楚国国君更替的时机,夺取了楚国的禁山。因为当时楚王刚刚即位,还根基不稳,所以暂时没有发兵反击。结果5年之后,楚军兵强马壮的前来复仇,不仅在相邻大破魏惠王的军队,更是占领了魏国的8座城市。

正如大学所言。所悟于右,无疑交于左,所无与左,无疑交于右。魏惠王上下左右的哪一个诸侯王都不愿意被他人入侵,所以面对外敌自然会拼命的反击,这样有违了絜矩之道的做法,自然是难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的,魏惠王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所以当魏惠王见到孟子时,他感叹地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城墙可到了我这儿,在东边被齐国打败,连大儿子都战死在军中,在西边丧失了700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到了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感到非常的羞愧,要怎么做才行?孟子回答道,只要有方圆100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附。

大王如果给老百姓施以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让人们在家能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哪怕只有木棒,也可以击败那些兵精良渚的秦楚军队了。因为他们的君王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让百姓的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还和您抵抗?我们看孟子啊正是从哲学的角度纠正了魏惠王的偏差,在魏惠王看来,4处征战,开疆拓土是对自己国家的好,而在孟子看来,顺应民众心中的渴望,才是真正的对国家好。

不仅魏惠王前后左右的诸侯王不愿被入侵,各国的老百姓也不愿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妻离子散,而顺应民众心中的渴望,才是平天下或者说是利天下的根本规矩所在。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同样如此,不论是在团队当中脱颖而出,还是让自己的事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拥有一席之地。如果像魏惠王一样,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迫使他人服从,那么凭一己之力想要征服天下无益于是以卵击石。而如果把我们的哲学转变为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利益到身边的同事客户和消费者等等。那么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不再是0和博弈的对立对抗,而是同舟共济的众志成城。这时我们的人生舞台也将会更平坦更开阔。

让新一代员工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今天我们学习从平凡到优秀的第二个成长型思维,勇于行动。我们看到一些成功的人总是那么英勇且势不可当,成长性思维告诉我们,勇气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勇敢的人,那么是什么障碍了我们英勇的步伐?勇气到底从哪里来?有如何构建勇于行动的思维模式呢?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障碍了我们英勇的步伐,成长型思维。这本书当中告诉我们,人们拒绝行动,害怕的是风险,而最害怕的风险不是商业经营的风险,而是个人风险。比如害怕犯错,害怕丢面子,害怕批评与失败。

曾经的燕山就是这样的人,燕山是昨天我们案例主人公立强的部门同事,一名数据工程师,有一次燕山接到一个任务,领导让他去培训公司业务部门的同事学习编程,助力他们做数据报表。燕山拒绝了,他一口气说了好几条理由,这事不行,他们没有编程基础,而且他们天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学习,还有我是个程序员,让我站在台上讲课,这不是开玩笑吗?

我说话都困难,真没这个能力,领导听后笑了笑他知道当下伙伴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维,他想帮助伙伴拥有勇于行动的成长型思维,领导开始耐心的引导燕山说道,很多时候人们不敢行动是因为害怕害怕做不好。害怕出笑话,这些想法都源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我们内心的认知,我们内心有怎样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强不能勇,也就是我们认为只有强大了,才能英勇无畏,才能所向披靡。

看看那些勇敢的人都那么强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事实是什么?

慈故能勇,就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慈故能勇,心中有对他人的关爱,能感知他人的苦与痛,才会生发起真正的力量和勇气。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领导问燕山,你想不想帮助业务部门的同事,他们花三天时间累死累活才能做出一个报表,如果他们学会了编程,三分钟就能做一个报表。

听了领导的话,燕山的内心勇起一股暖流,他升起了一股力量,他抬起头跟领导说,我试试,就从财务部门开始,他们的统计工作特别多,接下来事情的推进远远比燕山想的更好,财务部门只有一人拒绝学习,其余的都愿意学。

燕山每天教大家一点基础知识,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一个月后,在公司晨会上,一位财务特别高兴的分享,有了燕山的支持,他以前需要三天的统计工作,现在只需要几分钟,他向燕山表示真诚的感谢。在财务部门学习成果的激励下,其他部门业绩人事等等,纷纷希望燕山给他们做培训。

燕山也从一个数据工程师成长为数据培训师,伙伴们是什么障碍了我们行动的步伐勇气?到底从哪里来?障碍我们的是内心错误的认知,比如强固能用只有强大才能勇敢,这样的认知让我们反而丧失了勇气,勇敢、勇气等美德,它来源于内心正确的认知。圣贤告诉我们,慈故能勇

想想一位母亲,若是孩子遇到危险,这位母亲将展现怎样的英勇?一位企业家深悟笃行中华文化后,从讲过一句肺腑之言,他说我发现这颗心最有力量的时候,它是柔软的,是的慈故能勇,伙伴们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心柔软起来,开始利益他人成长便真正开始了,因为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正如燕山从数据工程师成长为数据培训师。

最后我们来分享构建勇于行动的思维模式的三个步骤。第一,改变内心深处的认知,从强故能勇的认知改变为慈故能勇,对于英雄而言,做一份工作从来不是因为容易,而是因为它难,从来不是因为自己强大,而是因为心中的慈爱。英雄感知他人心中的苦与痛,感知他人内心的渴望,因而力量无穷,所向披靡。伙伴们,我们同样如此感知客户的苦与痛,感知他人的渴望,你也可以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力量,让你勇往直前,势不可当。

第二,建立闭环,持续激励。当心中认知改变,你就给自己建立起了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心中有对他人的爱,去利益他人,你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正反馈,在闭环的持续激励下,你越来越勇于行动。

第三,建立起勇于行动的思维方式,心中的认知变了,你的思维模式自然从固定型思维变成了成长型思维。面对挑战,你的第一反应不再是这个条件不合适,那个条件不具备,而会思考如何突破这些困难,如何做成这件事儿。后者就是勇于行动的思维方式。伙伴们,慈故能勇感知他人心中的苦与痛,唤醒我们心中的英雄,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深深的祝福大家。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大学 第四十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