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内卷化”这件事。
“内卷化”是近来很热的一个词,查了一下,“内卷化”一词最早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等传到中国国内,意义就泛化了不少,各种不如意都被冠以“内卷化”:生意不好做了,内卷化;国考公务员更难考了,内卷化,北上广深杭的房价依然坚挺,内卷化;工作不好找了,内卷化……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一言以蔽之,我们现在说的“内卷化”,就是“过度竞争”的意思。而且是即便投入大量的资源,再努力,再刻苦,也无法获得增量效益的竞争。俗称“再努力也是希望渺茫”。这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01
比如: 高考。
近几年“高考集中营”的做法很受各界诟病和关注,比如著名的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等等,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就被通过各种手段,排除了一切杂念,只做一件事——“备战高考”,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名副其实的“高考集中营”。
但是,这种以命相搏式的备考,其整体效果却在递减。为什么?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以中国闻名遐迩的一流名校清(华)北(大)复(旦)交(上交大)为例,每年录取的生源总数有上限,分配给各个省的录取名额基本固定。也就是说,即便衡水中学每年毕业的考生中以10%的增幅人数能达到清北的分数线,但由于分配给河北的录取数额没有增加,所以,还是有相当数量够分数线的考生无法上心仪的大学,而且,高考集中营培养出来的做题高手越多,这种反差就越大,够分数线而未能如愿的考生也就越失落。这就是所谓“内卷化”的递减效应。
02
另外一个 例子是关于职场招聘的,最近国内某大行秋招的笔试上了热搜,四十分钟内英语三十道单选 + 五篇长阅读,然后还有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等,据说就差医学没考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葩情况?热门工作岗位报名的人太多了,雇主在海选阶段需要尽量把应聘者拉开差距。据说,不仅仅是国内的银行这么变态,国外的著名投行投资公司招聘交易员也差不多,恨不能把相对论量子力学作为必考项目。
这些所谓的“职场内卷化”,原因只有一个:机会(资源)太少,而竞争者太多,除了人为增加竞争难度,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03
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内卷化”?
首先,早做打算。对于可能出现“内卷化”式竞争的前景,提前预期,提前准备。
例如,我们都知道“职场35岁天花板”这回事。为了应对这个迟早要来的天花板,提前几年就开始做准备,是在目前的赛道上继续上升,升到高级职位,还是提前准备更换赛道,运用自己多年来的职场经验、资源和技能,平滑转轨。
别等事到临头,再临时抱佛脚,那肯定就被动了,被过度竞争的“内卷化”淘汰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再比如上面谈到的子女教育,孩子高考的问题。如果不想象参加军备竞赛那样,把孩子送上残酷的战场,倾其所有购买学区房仅仅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假如当家长的心智能更上一层楼,明白“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利弊得失;那么,是让孩子成为“做题高手”,还是启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TA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全的心智,就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事实是,当孩子拥有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时,TA的考试成绩也往往不那么让家长操心了。
其次,准备后路。着手第二职业,斜杠一把,赚些外快,积累不同领域的协作关系与人脉,或者为能安稳退休,开始布局找关系,等等。
我们大多数职场人,是无法突破这个“35岁职场天花板”的,很明显,高级职位永远是稀缺的,竞争会异常惨烈,前浪还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那么提前找一个相对安稳的地方,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就是理性而必然的选择了。当然,这种做法仅仅就是有个饭碗而已,想继续迭代升级进步,是远远不够的。
再者,也是真正有价值的做法,就是开辟新赛道,学会在新的市场中生存和演进。
既然确定的热门的赛道如此的拥挤,拥挤到已经没有多少增量效益的“内卷化”,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开辟新的赛道,做增量。
对,只有做增量,才能真正摆脱边际效用持续递减的“内卷化”。
但是,做增量,道理没毛病,真做起来,谈何容易?
还是尽早着手,持续提升自己的认知,持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本事,终生读书学习,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这话往后50年也是对的,小步快跑 ,低成本试错,开出一片新天地也是可能的。
试着做,做了就比等死强,只要没做死,就可以继续做。
好了,关于“内卷化”,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告诉我。我是Kevin.Stewart,今天先到这里。下次见。
Bye-bye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