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一枚长安的荔枝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读你到杜牧这句诗时,会想到什么?

16岁的我,未经风霜,满眼皆是浪漫。

唐玄宗独宠杨玉环,岭南八百里加急日夜奔袭,只为她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

小时候读长恨歌,惊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感动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师说是唐玄宗重色轻国导致王朝覆灭,可我从小便是叛逆的非主流少年,我说这是弱水三千只取你一瓢饮的浪漫。

书上说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丢了天下,我却说这三千烽火不抵她笑靥如花;动画片中说纣王迷恋妲己昏庸无道,我却说宁负天下也绝不负她;很多人说烟花再美也只是一瞬间,而我却说虽烟花易冷但那一瞬却定格永恒。

二、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叙事

26岁的我,初谙世事,眼中已有悲悯。

小时候读《资治通鉴》,史书上描述着冰冷的数字与宏大的叙事,那时的我并没有强烈的感知。读过之后除恢弘磅礴的历史事件外,读不到一丝人间烟火气。史书潦草的几页,便翻过了无数人的一生。

在这些宏大的叙事面前,难免忽略的作为最真实的个体。

相反,《长安的荔枝》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入手,从岭南将新鲜的荔枝送达长安,

才能感受到简简单单的一个政令,对于底层人的影响之深,体现出同为普通人的共鸣。

又想到历史书上那些璀璨的人类文明,金字塔、长城、大运河、故宫等等历史的地标,也是王朝发展巅峰的埋点。在感叹雄伟壮丽的同时,是否会想起那一个个运石的工人,拉船的樵夫,雕琢的工匠,这些都是鲜活的生命。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感受,没有人记得,也没有人在意。

小时候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我能够理解,但盛世的百姓为什么还会苦?长大了或许懂了一些,即便于贞观之治,百姓也不过刚刚温饱而已,无论是王朝是兴是亡,百姓都是各有各的苦。

统治者总习惯强调宏大论述,重构集体记忆,忽略个体的感受,因为个人的苦难与遭遇,都不如达成宏大的目标。

但如果我们能记住个体悲剧,那么宏观叙述就被消解了,因为纸上的数字并没有太强的冲击力,但真实的故事有。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叙事,还有更真实的人。

正如这钢印般旷日恒久的爱恋,不过只是一枚长安的荔枝。 不过是一枚长安的荔枝_第1张图片

三、悲剧的价值在于让我更勇敢

个体的悲惨,执行者的无奈。而身处于这艘巨轮,我们只能向前。

幸好现在的我对“一骑红尘妃子笑”这句诗的认知,终于剥离了少年少女时期的浪漫幻想,裸露出对其间真实苦难的悲悯与诘问。倘若能在书里得到反观现实的力量,倘若这是支持世界改革向好的一则经验,那么这部书便有意义,我时常这样想。

真实的生活本来满是遗憾、破掉的镜子本来难以重圆,所以我们才要珍惜此时此刻,才要更勇敢

真实的历史充斥着哭声,而此时此刻的很多地方亦然。

最后,作者说这一切是为了贵妃一笑。这点我不敢苟同,其实并不是。这一切,是最上面的那个人为了在美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至高权力而随手表现一下罢了,美人,不过是借口。

我们不可能成为李白,将盛唐写于笔尖,也不可能都会是杜甫,将忧国忧民镌刻在心间。

但我们可以做李善德,带着这份少年感,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祢天真。

这句话,愿你我共勉。

- END -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