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何如此难对?

          “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什么这么难对呢?作为一个楹联爱好者,我也想谈一下我的看法。当然,首先在此声明,言论仅是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学会团体组织无关,更与此次赛事无关。(我不是评委,只是一名楹联爱好者)。

          “观音山上观山水”70万征联,六年间,征了五次,奖金从5000元一路攀升至现在的700000元。这个奖金是相当吸引的。据我了解,这是至今为止,中国征联赛事奖金最高的大赛,不但在联界引起轰动,而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华人的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憾力。

          近几年,我参加过很多全国征联大赛,也侥幸获得过包括特等、一、二、三、优等奖项,认识了不少全国楹联大咖。我们也交流过这个征联,这两年我也曾两次参加过这个征联的投稿,但也没中,这是早就料到的事情。在交流中,也得知国内很多超级高手不敢投稿,或投了稿也没有信心,这是其他征联赛事极少会出现的情况,高手们一般都很有自信的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上联机关重重,而且气势非常大,还受限于观音山上的景点名称,可以说,是难!难!难!

        相反,在网络中,很多不知名的联友(也许是隐藏实力平时不露面的超超超高手),还有更多是业余的,甚至是外行的,他们却信心满满,好像是70万已经是十拿十稳,在网络上猛晒自己的大作,有的甚至已作了“公证”,作了“认证”,作了“注册”。更有激进的,拿着自己做好的“下联”红布,带着长梯,硬是要挂上观音山门楼……

        我们静心分析一下联句。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按照对联传统格律,七字联句,平起的标准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三字和第五字可平可仄,故而出句的格律是无问题的。我们在对下联时,采用仄起,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三和第五次不论平仄,属中,则可采用:中仄中平中仄平。出句如注明是用平水韵,则对句必须使用平水韵,不能采用新韵。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超80%)是连最基本格律要求都未能达到,这些作品,按以往评联标准,立刻出局。

        之后就是对仗了。对仗讲求词性相对应,从大处讲,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从小处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词对连词……这个上联,“观音”是专属名词;“山“是名;“观音山”是专属名词”,后面的“观”是动词;“山”和“水”都是名词,而且这两个名词,是并列关系,“山”和“水”是两样不同的东西。如果两个名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名词,指一样东西,就不符合出句的要求。例如,用“杨柳”去对“山水”,或用“衣裳”去对“山水”,这就不符合要求了。严格来说,最后两个名词,最好是反意词,如“天地”、“果因”,这样会更好。

        在语法方面,可以是“观音”作为主语,意为“观音在这座山上观山水”,也可以是无主语,意为“我在观音山这个地方观山水”,对句中,这是一个挑战;再者,这句中间有两个重字,“观”和“山”都是重字,也特别要求了“山”“水”是并列的,可以转化的,山、水可以转化为景观,而且,不单是看山或单是看水,更是看整个观音山、甚至是观音山周围的山水景观。重字,不但要重复用,而且还要在对应位置重复,即有规则重字。不对应应位置,则出局。假如您对了:“耀佛岭前耀佛光”,意境很好啊,可惜佛字虽是重字,却不对应“山”字,这是很可惜的。

        接着谈一下怎样断句(即是节奏)。观音山上观山水,可以是:观音/山上/观山水;也可以是:观音山/上/观山水;甚至还有其它断句方式。那么要求下联的断句也能同时跟上联的断句能对应得上。

        还有,刚才说到气势。很多朋友认为自己的下联什么都好,平仄合、对仗工、节奏准、意境佳,但是,就是这个气势上就输了。我们在创作对联时,除了对,还要联,还要下联气势不能被上联重重压倒。上联的“观音”、“山”、“观音山”、“山水”,气势太大了,下联用什么物像去对呢?观音对如来、对罗汉、对道祖、释祖、儒圣等等,这些应该气势相配,但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不少用”金鱼/金鱼池”、“动物/动物园”去对,您觉得下联弄出这样的气势行吗?感觉对联变成了虎头与鼠尾了。

        最难对的应该是限定了观音山上的景点。网络上很多朋友用“感恩湖上感湖X”去对,恩字是平声,立刻出局;“吉祥道中吉道X“,祥字平声,一票否决。印妙轩前印轩X”,轩字平声,想也别想。

        谈到“山水”两字,前面也提及了,“山”与“水”是两个名词,属并列关系,指两样东西。而且,“山”与“水”,既指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更有意义上的转化。山水可引申为眼前的一切景象,世间万物,由眼前所见而引发的心灵感悟等等。这种转化是这个征联的重点所在。如果简单地去理解,以为就是观音山上的山峦和观音山上的湖水瀑布,那境界就低了。

        “要有诗意”也是此次征联的一项条件。上联文字简朴但语句意境开阔,如一幅画卷,令人陶醉,读来更象一首抒情的诗。下联,当然需要融进这种浪漫与抒情,不能为了对仗而对仗,为了对仗而生凑,为了对仗而堆砌。下联也要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才能与上联相映成趣,“如画更如诗”。

        说了一大堆,我想一定会有人问:那你对的下联是什么啊?在这里,我第一次发表我的三个下联。其实,我在写出三个下联时,早料到不能入选,因为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志在参与吧。

①道祖像前道像真。

        道祖,指(道教道祖) 即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道教最高祖师三清之一。又称:老子、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混元祖师、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 。 道教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为道教道祖与道教教主。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观音山有道家养生院,研究道文化,供奉道祖。道祖应是观音山内景物。道祖/道祖像,是专有名词。第五字“道”是动词,而第一个“道”和祖合起来是一个专属名词,破解了第一个字的机关,而且可与“观音/观音山”完美对仗。“像真”,“像”是虚像,虚幻的;而“真”,是真实的,实在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是“像与真”所展现的情感。当然,“像真”这两字不易理解,这应是落选的主要原因。

②道树叶前道叶花。

        何谓“道树”?道树即菩提树,百度可查。道树叶,即菩提叶。“道”字的词性变化上面已经讲了,不再重复。叶花,叶与花,取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观音山满栽菩提树,也是园内景观,并且“叶、花”不止指树叶与花朵,更有引申与转化,整句也有诗意。不入选原因可能是“道树”一词,很多老师不知是指菩提树,另外下联托不起上联的气势。

③道树果中道果因。

        道树果,是指菩提果、菩提子。果因,即因果。因果,指原因与结果。佛教认为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灭坏。因是能生,果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历然。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关系。如外界客尘与众生主体内心也互为因缘,由众生之无明生起我见,我见缘外界之客体,客体唤起众生之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为因果。“果因”也有转化,且下联也有禅意、哲理与诗意。不入选原因,应该是下联气势相对于上联弱吧。

        正是由为这个出句,机关重重,四周埋伏,全国的众多对联获奖专业户,望联兴叹,不敢下笔。高手如此,何况是业余呢!

        有时看到网上的对句,作者自以为世界第一,非他莫属,谁知不用大赛评委去审核,就一般的联界老手一看,就在一旁偷着乐了。

        官方在征联截止后,曾公布投稿量为十六万多,原计划评150比下联入围,但后来由于评委认为很多稿件满足不了这么高的要求,后来一再放宽了要求,也只能选出49比下联入围。我也相信这点的,但或许因稿件太多,个别稿件未入评委法眼而成遗珠,也是能理解的。“各花入各眼”,您认为好的,不一定评委说好;相反,评委认为好的,您也未必认同。

        通过这次大赛,激发了全国极多朋友对楹联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中华楹联文化是有重大推动作用,这也是主办方的初衷与贡献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何如此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