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极限考验 全新形式 团队呈现

遇见“特训营”  升华教育梦

——2021年暑期陕西师范大学未来卓越教师 “思维导学”特训营侧记


韩世文


        “选择参加这次‘思维导学’特训营,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它让我的人生目标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陕西师大地理与旅游学院学生王于星的这段感言,说出了参加2021年暑期陕西师大未来卓越教师“思维导学”特训营(以下简称“特训营”)60多位学员的共同心声。至此,为期十天的特训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7月19日到7月30日,来自北京、深圳、武汉、郑州、昆明、海口以及西安等七个城市十所知名中学的16名优秀教师,与来自陕西师大九个学院的60多名学员,从尝试运用“创建学习小组、思维导图应用、有效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工具开始,一起研讨“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这两个教育的重要命题,共同学习“学习目标设计、实现路径规划、关键问题凝练、问题练习改编、课堂观察评价、学习方式变革”六个模块的主体内容,最后以”课堂实操与观评”——语文和生物两个课堂实战与观察评价收尾,顺利完成特训营预先确定的学习计划和任务。

         这次特训营以“意志、智慧、体力的极限考验,引导、交互、体验的全新形式,团队、创新、责任的团队呈现”为诉求,在落实陕西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党怀兴的“四子”(脑瓜子、笔杆子、嘴皮子、身板子)要求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特训营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大胆运用“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原则,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能运用要素评价的要求和流程,尝试评价课堂教学;能尝试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

         历史文化学院学员龙雨在她的学习记录里写下这样一个细节,彰显了特训营的“特”——对学员“意志、智慧、体力的极限考验”:“我以为的‘再眯五分钟’(其实是,实在太困睡过头了)。‘怎么睡了半个小时!’惨叫一声,然后翻身下床,一边慌乱洗漱,一边叫着另外一个学员赵远卓起床。迅速刷牙间隙,瞅着镜子里‘沧桑’的脸庞:哦,这还是我自己吗?一想起时间不多,便立刻冲出寝室,狂蹬自行车,追赶公交车,就更加“面黄肌瘦”了……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明天起,我要做一个早起的学员!”

        为了更好地达成特训营的学习目标,总导师房超平及其他导师和助理始终坚持以“思维导学”方式组织、实施思维导学特训:每天都要设计学习目标、实现路径和关键问题(目的是让学员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思维导学”目标导航、路径导引和问题导向的魅力,并大胆尝试);每天都要点评学习记录和检查课后作业(目的是训练学员们的整理能力和反思能力,让检查作业的小组成员学会积极评价他人行为的方法);每天都要画出当天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并展示交流(目的是让学员们学会结构化思维,熟练运用这一有效的工具),每天都要运用“激励学生的语言模型”评价其他学员和小组的表现(目的是让学员们在反复实践中学会运用这一评价工具),每天都要开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展示质疑(目的是让学员们在实践中体验新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每天都要对学员们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导师评价(目的是让学员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感悟评价的主体、手段和意义),每天都要落实课前自主、课后小结的要求(目的是让学员们感受全链条设计教学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感悟与实践中学会全链条设计教学流程)……这些设计思路与实施措施,使特训营的学习目标与实现路径、关键问题浑然一体,进而为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特训营活动,是以短暂的时间,极高的效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以前,我根本不敢想象,一堂课的学生参与度与自主度可以高到如此程度。在这次特训营活动中,除了‘目标——路径——问题’这种思维导学课堂流程的反复运用,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与思考外,还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炼要点能力、向同伴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对于学生上限能够做出的改变。”陕西师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员师冉婷的感受,诠释了特训营“引导、交互、体验的全新形式”带来的强烈冲击。

       在7月30日举行的结营仪式上,学员们通过“突破与颠覆——我思故我在”微型演讲、“铭记这一刻——致敬每一位优秀的你”(学员们按照“激励语言模型”相互致敬)、“永远的朋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导师及助理给学员寄语)等活动,使特训营收官之战高潮迭起。学员们或以个人视角深情回顾团队成长;或以感性语言解读十日学习时光;或以热词“内卷”为线索,颇为“内卷”地总结全队学习成果;或以诗词成语综合应用,用新思维解读新成长;或以西部未来教育人的身份,审视和思考教育未来的可能性:或以学科角度深入分析学科特点、解读团队发展思路,在小事件、小情感的表达中寻找成长可能;或以一张思维导图串讲整个学习过程,学以致用,点面结合,事思融合,思路清晰,首尾呼应……在看似琐碎的事物中,学员们由我及他,由问题及方案,由昨天及明天,聚焦学习的真挚表达,讲述他们的教育认知,阐发培训的收获体会,用特别难忘的培训经历展示未来教师的成长魅力。

         来自深圳罗湖外语学校的徐明老师对学员们的表现赞不绝口:“外国语学院的学员,你们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个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在十天的相处和学习里,你们永远活力无限!笑声干净爽朗,是久违的青春的声音。你们总是积极参与,做事极其认真,待人如此宽容,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看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你们是我的榜样,我向你们学习!”而来自西安庆安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的秦玉萍老师则对学员们的团队精神予以充分肯定:“文学院的优秀学子,你们是一支不断成长,日趋超越的团队!团结协作,勇于担当,是你们的性格;败而不馁,奋起直追,是你们的信条;善于学习,不断进步,是你们的智慧;不断超越,完善自我,是你们的追求。”……导师助理们寄语的字里行间,既是对师大莘莘学子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卓越教师的殷殷期待,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对特训营“团队、创新、责任的团队展现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王伟副处长在总结发言中说道:十天的训练带给每个人思维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的东西不同。王伟还引用孔子名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激励学员们向优秀的同伴学习,保持谦虚的态度,永远对知识抱有求知欲,不断反思与进步,做到学无止境。

       十天的特训营结束了,但是学员们未来卓越教师这一人生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陕西师大外国语学院学生赵芸在以“遇见”为题的微型演讲说道:“在十天的特训营里,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在思维层次上有了飞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把特训营中所学融入我的课堂中,努力成为一名能够拓展学生思维、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卓越教师。”其实,对于每一个学员而言,这次特训营都是一次难得的“遇见”:因为“遇见”,才有了学员们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遇见”,才有了学员们出乎意外的成长;因为“遇见”,才有了学员们教育梦想的升华。

                                                                               (撰稿:《中国教师报》韩世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