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日记4——美食

晚上路过老北街,依旧昏暗的路灯下,零零散散摆着几个打着灯光的小摊。我小声嘀咕着:“这样的冬夜,这里应该有元宵摊的!”再往前走,真的看到几个灯泡,照着一口热气腾腾的锅,飘飞的桌布上赫然写着“元宵”俩字。我一下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的我们在舞阳上师范,周末不回家时,就几个人去街上乱逛,逛到晚上,路边昏黄的元宵摊便是歇脚点。一块钱还是五毛钱一碗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里面是三个汤圆,但汤是随便加的。味道不算多好,吃起来却很暖和,几个人说着笑着,吃着喝着,续了一碗又一碗的汤,实在吃不下了,才站起来摸着滚圆的肚子回学校。现在想想,什么馅儿的汤圆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我这个不爱吃元宵的人怎么会坐下来那么快乐地吃呢?怎么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

北街的南边有汤圆,北边就是我最爱的砂锅面了。开始两块一碗,后来涨价了要两块五,一对中年夫妻站在路边,前面摆着五六只砂锅。我们是老熟客了,每个周日下午从家里回学校,经过这个街口都要吃上一碗。有时贪便宜,给老板说今天不饿,要一块五的,老板也爽快地答应。我那时不吃海带,总要给老板叮嘱一句“不要海带”,后来变成我报完饭老板会接着加一句“不要海带”。记忆中那家的砂锅面特别好吃,以至于毕业了之后再去舞阳,还是会专门跑到北街口去吃一碗。但毕业后不常去舞阳,不知隔了多久,再去时发现那家店已不在,没有了牵挂,我离北街就越来越远了。现在偶尔走过,物非人更非,陌生极了。北街,再也不是我的主场。

那时的美食现在说来稀松平常,但在那时确实是地地道道的美食。来舞阳的第一个夏天,我便发现了一个特别好喝的消暑饮料——酸梅汤。我这个乡巴佬可是第一次听说这东西,那家店开在学校大门口,偶尔好奇过去看看,一个个子高高的老头端着一个平时吃饭用的白瓷碗,在冰箱里舀了各种豆呀果呀的,再倒上水,喝下去酸甜解渴,真的是没谁了!嚼着这些果呀豆呀,都舍不得咽下肚,那味道,现在想想都流口水。但在那时天天喝这个太奢侈了,只能忍着,隔些日子去一次。那个好手艺的老头大概想到了我们的处境,主动说可以只喝汤,不带果和豆,那样可以从一碗一块便宜到一碗五毛。我们那时真是贪吃,可也真是很穷,一碗五毛的酸梅汤也不敢天天去,心里老是盼着盼着,哪天手里宽裕了去解解馋,还总想奢侈地喝那一块一碗的,好好过一把瘾。大概是我们这帮穷学生实在是养不了这家店,没过多久,这个店就没了,上街去再喝别的酸梅汤,却总没有那家的好喝,再没遇到老人那样的好手艺。

回忆总是带着遗憾,才会更加美好,那些美食,那些人,那些事,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淳,成为值得我驻足的一页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寒假日记4——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