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是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用来定位和排查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
1. 记录用户的登录日志,方便分析用户是正常登录还是恶意破解;
2. 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方便数据恢复和定位操作人;
3. 记录程序执行时间,方便优化程序和提供数据支持;
在 springBoot 中内置了日志框架:SLF4J+logback,这两者的关系就类似于JDBC 和 MySQL之间,SLF4J对于日志的多种实现方式做了统一。所以在程序中进行自定义日志输出的时候,也通常是借助于SLF4J框架来输出日志;
1. 每个类都有自己的日志对象,所以习惯用 private 修饰;
2. 为了方便调用,习惯用 static 修饰;
3. 且该日志对象不希望被修改,习惯用 final 修饰;
4. Logger 是一个接口,无法直接 new 对象,一般借助 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获取日志对象;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类对象);
注意 Logger 对象要选择 slf4j 包下的!!!
使用对应方法来打印对应层级的日志;
log.trace("i'm trace");
log.debug("i'm debug");
log.info("i'm info");
log.warn("i'm warn");
log.error("i'm error");
日志级别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控制日志级别,来让日志内容更加准确明了;
日志级别可以控制不同环境下,打印出不同的日志内容,例如在开发环境下,需要很多详细的信息,而生产环境下,为了保证性能,一般就会需要较少的日志,此时就可以提供日志级别来实现这个需求;
trace:级别最低;
debug: 调试时候的关键信息打印;
info:默认的日志级别;
warn:警告,不影响使用;
error:错误信息;
fatal:致命的,因为代码异常导致程序退出执行;
级别越高,能接收的信息就越少,例如设置为 warn 级别的时候,此时就只能接受 warn,error,fatal 级别的日志了。
日志级别的设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配置;
# root 设置了默认级别
logging:
level:
root:error
也可以针对文件路径来另外设置,例如将 com.example.demo 路径下的日志级别设置为 trace:
logging:
level:
root:
com:
example:
demo:trace
所谓日志持久化,也就是将日志内容保存下来,因为在生产环境下,通常需要保存好日志文件,方面后续进行追溯;
同样是在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指定日志文件的存储目录和文件名;
# 日志保存路径 绝对路径!
# 只设置name的话,此时路径就和项目的路径是一起的
# 也可以在 name 的基础上加上路径
logging:
file:
# path: D:\\test\\
# name: springboot.log
name: D:\\test\\springboot.log
并且存储的 springboot.log日志文件是实时更新的。日志文件的最大容量是 10MB。
使用 @slf4j 注解,前提是要有 Lombok 框架支持;
@slf4j 是一个类注解,表示给当前类中添加一个叫做 log 的日志对象(这是 lombok 提供的对象名),此处的 log 对象就是 slf4j 中提供的 Logger 对象;
@RestController
@Slf4j
public class Logger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log")
public String sayHi(){
log.info("我是 log 的 info");
log.error("我是 log 的 error");
return "hello3";
}
}
此处再简单补充一下 Lombok 的一些原理知识:Lombok实在编译时期起作用的;
Lombok在程序中运行时起到的作用就是,使用注解代替,来快捷的实现一些语句。这点可以通过 target 目录来观察;target 为项目最终执行的代码;
Lombok 还有很多注解是经常用到的:
1. @Getter:自动添加 getter 方法
2. @Setter:自动添加 setter 方法
3. @ToString:自动添加 toString 方法
组合注解:@Data:包括 @Getter + @Setter + @ToString + @EqualsAndHashCode +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 @NoArgsConstr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