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关于“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Barron和阿秉在心里进行了一次探讨。由于内容有趣,我把它记录如下。


B: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读书的意义对吗?

秉:也许吧,但其实几个很严重的bug,先说其中一个:作为人我为什么要“下笔如有神”呢?

B:是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读书破万卷之后,可以变得下笔如有神”,所以它是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秉:那对现代人来说,这句话可以是“赚钱如有神”、“做饭如有神”、“PPT如有神”?

B:嗯……(Barron陷入沉思)好像都不可以,上面3个更多是练习,属于“熟能生巧”的范畴。但这不是重点吧?因为前后语境知道杜先生是在说自己罢了。你发现的第二个bug是什么?

秉:OK,那第二个就是唐朝时候有“万卷书”?据我所知,唐朝时期称之为书的不到千本。

B:人家说的是“卷”不是“本”。别开玩笑,我们在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你认为答案是什么?

秉:你指的是什么答案?是为什么读书还是读书破万卷?

B:第一个。

秉:我觉得还是从第二个开始吧,第一个问题有点像反问句(笑)

B:嘿!

秉:嗯。我们不能静态地看到问题,你同意吗?

B:同意。

秉: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直接把杜先生二十二行是试中的1行拿出来说事就是有问题的对吧?

B:你有一个错别字:诗,不是试。

秉:说话可以有错别字吗?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B:不知道。故事设定吧?但你怎么知道听不出错别字呢?下次再聊,你继续。

秉:其实不知道哪个小坏蛋把这句话单独拎出来说事,然后让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我看来杜先生是在向一位权贵朋友发牢骚而已,而且是意犹未尽的、欲拒还迎的“牢骚”。

B:为什么第一个牢骚不加引号,第二个要加?

秉:无理取闹。第二个牢骚想说:杜先生其实还是想让他的朋友韦大人捞他一把,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用了“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样所谓的“反问句”,在我看就是设问,而问题是:兄台,还有可能吗?

B: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这只是你的解读。而且很危险。

秉:哈哈,也许吧。语文试卷上的解读就一定是正确吗?

B:最起码zz正确。Whatever,和我们要讨论的有什么关联吗?

秉:是的,那回到前面看那句话,就是一句很个人经验主义的判断罢了。或者说是“王婆理论”。

B:但被后世验证是正确的。不是吗?

秉:是的,但什么又是“正确”呢?就像《理想国》里柏拉图对正义的探讨,把斧头还给疯子是正义吗?所以,看待问题——至少是历史问题——应该系统性、动态地来看待。

B:所以,杜甫并不厉害咯?

秉:他很厉害。你看文采,起码飞扬到大气层了。但是我们系统性看问题不是用来把人拉下神坛,而是为了客观公正,然后寻找真善美。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

B:OK,系统性来看:那个时候是有个背景的,李林甫编了个“野无遗贤”的谎,才让杜甫踌躇满志的。

秉:所以是李林甫的问题,还是韦济的问题?甚至是唐玄宗的问题?这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范畴。

B:那回到主题,你有答案了吗?

秉:有的,也说过了。

B:什么?

秉:为了真、善、美。

B:也许吧,但有点遥远。

秉:你想说虚是吧?那就交给书来解答吧。读过之后就知道为什么了。读书的意义也许就是找到意义本身,为什么读书就用读书来解答。


世界本无意义,但人类创造了意义,并用意义再去创造意义。

这些意义都受限于我们的语言、文字、学识、阅历以及客观存在的大脑容量。

但我们要在意义里找到『正确』和『绝对』。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首西川先生的诗:

太正确了,一切,所以荒谬;太荒谬了,一切,所以真实。所以让正确的更正确,让荒谬的更荒谬,乃是令真实呈现的不法门。

——《鹰的话语——关于真实的呈现》节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