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章节读后感

前些日子,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写作。没有多么宏大的目标,只是期望自己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把所想所感用文字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够在工作中不为下笔而犯难。在工作的13年期间也经常写文档、材料,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语言组织上有很大困难,写出的语句有很多语病让人很难理解,甚至都不算是语句,只不过是一些拼凑的短语罢了。在写第一篇文章期间,愈发觉得自己在语法基础知识上欠缺太多,需要系统地学习。
终于,在网上筛选之后,选定了《现代汉语》这本书的下册。看完之后豁然开朗,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时代一直搞不清楚的语法概念,在本书中都有系统性地描述,比如:

“什么是介词,介词的作用是什么?”
“做介词的宾语是什么意思?”
“有时说状语,有时又说副词、形容词,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语法、语义和语用到底是什么关系。”

语法概述

语法是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固定的,但会有比较多的语法学体系。举个例子:

“我不吃很甜的糖。”

本书的语法学体系认为“我”是主语,“不吃很甜的糖”是谓语。而另外传统的语法学体系认为“我”是主语,“吃”是谓语,“糖”是宾语,“不”是状语,“很甜的”是定语。哪种语法学体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法本身。学生时代的我听不同老师讲语法,总觉得他们讲得互相矛盾。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他们讲的语法所处的体系不一样。

语法、语义与语用

从系统地角度来看,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是搞清楚了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和各自侧重点。“语义”这个词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尤其是在机器学习的今天。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句法分析,主要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等。比如第一句的主语是“狼”,谓语是“咬死了他家的羊”,谓语又是一个中补短语等等此类分析。
而语义呢,重点在分析动作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句的“狼”是施事,“咬”是动作,“羊”是受事。
语用包括话题和说明、语境、语气和语调等。比如第一句、第二句的话题是“狼”,而第三句的话题是“他家的羊”。

词类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它们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实词是充当句法成分的,而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
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叹词等。名词是用来描述事物、人、时地的,常做主语和宾语;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形状、性质或状态的,常用来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的,常做动语。副词是表示程度、范围或时间的,常做状语;代词呢,是用来代替和指示作用的,所以代替的词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代词也就能做什么句法成分。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介词,是个人在学习汉语和应用中最头疼的一种词,之前完全没有搞懂过。其实既然是虚词,就要和实词在一起才能起作用,那介词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用来做状语的,标明跟动作、性质有关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等等;连词不说了,之前对它的理解还算比较透彻;助词呢,是用来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的,比如用来表示定中短语的助词“的”,表示动态的“了”、“过”等。

句法成分

从句法成分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和补语。其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定语和状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语的,不同的是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性的短语,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等谓词性短语;补语是用来对谓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
要牢记“太阳系图”,如果要做句法成分分析,拿到一个句子后,首先要找到核心谓词这个太阳,其次再找到“谁”这个在谓语前面的主语,再找到“谁”“什么”这个在谓语后面的宾语,然后再找用来修饰主语的定语,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的状语,以及在后面起修饰作用的补语。

句子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每一个句子都可以是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中的一种,找到每个句子的核心,一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讲解的标点符号,个人也知道了逗号不一定只是用在一个句子中的句子成分之间,也可以用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只不过逗号表达的停顿时间较短罢了。在所有点状符号中:句号、问号、叹号是一级停顿,分号是二级停顿,逗号是三级停顿,顿号是四级停顿。

语法笔记思维导图

下图是个人整理的语法章节的思维导图,供了解、复习、检索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笔记.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汉语》语法章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