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京城(三)

汪清浅忐忑焦灼地又等了一个星期,毕业论文还差最后的校改就可以付印了,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该答辩了,可她根本没有心思去好好校改。

到了清浅和严大姐约好的周六。清浅急切地拨通了严大姐的电话。

“严大姐,约好了吗?张主任明天能出来吗?”

“清浅呀,你别着急,我还在协调中。这样吧,不管张主任明天能不能出来,你先准备好几样东西吧,明天咱俩怎么也得见个面。”

然后,严大姐又交代了清浅要准备的东西:两种好茶,一定要去老字号XXX茶庄买;酒,至少要是XXX相当的。餐厅她订好会通知清浅。

清浅看严大姐安排得这么细致,心里又稍稍安稳了些,去学校旁边的打字社把论文给校改完了,明天就能开始付印装订了,不耽误下周送给各位老师审阅。

在打字社门口,清浅巧遇了过来校论文的王羽。王羽有点泄气地说,他打算放弃了,太难了,还是回定向单位省事。

清浅道:“我都还在努力,你倒是先放弃了?”

王羽摇摇头,又给清浅打气道:“你再努努力吧,希望你能成功,也算给下面类似我们这种情况的学弟学妹们趟出一条路来。”

清浅其实心里也很没底,还不知道张主任肯不肯出来呢。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宿舍里的对讲机叫清浅下楼接电话。清浅知道是严大姐的电话,快速地跑下四楼。但仍是不好的消息:张主任最终还是不肯出来。

清浅沮丧极了,看来只能打道回府了,京城终是留不下她这个小小的人物。

严大姐让她不用带礼物,过去一起吃顿饭。清浅本是不想去的,实在是太没心情了。可又想到,不管怎样,严大姐还是一直在帮忙的,怎么也该去表达一下感谢的。

清浅到餐厅的时候,严大姐已经在那儿了。见清浅无精打采的,严大姐安慰道:“清浅,我知道你很失望,但咱们的能量太小呀。昨晚,我和张主任通了快一小时的电话,他最终告诉了我实情,他们政委一个亲戚的孩子要进去,而且,人家还是正牌中文系硕士,男生,党员,从哪方面比,咱都比不过呀。”

清浅勉强笑了笑,说:“严大姐,谢谢你一直为我的事奔波辛苦!我也想通了,像我这样的,想留在京城,大概比登天还难。我还是回去算了。”

“不过,清浅,你听我说,你真要想留在北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可以不用管户口什么的,现在很多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在试行聘用制,就是你的户口、档案关系什么的可以不过来,但用人单位给你签一份劳动合同,给你工作岗位,付你应得的报酬,你照样可以在北京工作生活下去。”

清浅瞪大眼睛,惊讶道:“还可以这样?不是用人单位一旦录用,就必须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都要调进来吗?”

“这是刚开始试行的一种用工制度,我估计,慢慢都会向这种方向靠。北京目前要大量吸引外资,鼓励外国人过来投资,设立公司,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听严大姐这么一描述,清浅似乎又看到了一线曙光,问道:“但是,没有户口,能行吗?那不是相当于漂着?吃饭、买东西什么的有问题吗?”

严大姐笑笑:“到时候有钱就行吧,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的,凭票供应的时代应该会慢慢过去的。只是,你自己一个人在京城漂着,开始几年会比较辛苦,这个你要有心理准备。”

“辛苦倒不怕,慢慢总能站稳脚跟的。只是我怎么才能找到这种聘用制的用人单位呢?”

“你要真下决心要留下来,我一个朋友在航天部下面的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他们正在和香港一家公司谈合作,需要扩充大量人力,你这个硕士学历肯定没问题。”

“行啊,严大姐,那你帮我确认一下呗,只要他们要我,我肯定留下来。”清浅急切地表示着。只要有工作,能留下来,其他的都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东方不亮西方亮,汪清浅就这样留在了京城。

毕业论文答辩后,清浅拿着派遣证回了趟老家,把户口、档案等关系都转了回去,挂在县委党校,但人并没有去报到上班。

清浅直接加入了航天部那家公司与香港公司合资的筹备工作中,作为协调中方和港方的助理。她的职责是熟悉航天公司产品的技术特性,跟香港的资方演示解读,并让港方清楚他投资的意义和前景。

由于清浅本科的专业是物理,有理科背景,所以,工作起来倒还算得心应手。但“漂”在京城的第一大问题是住宿的问题,一般试行这种聘用制的用人单位是不解决聘用人员的住宿问题的。多年以后,进入北京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才最终成立了一个外企服务中心,解决外企人才的住宿问题。

七八月份,趁着新生还未入学,清浅一直住在原来的学生集体宿舍里。八月底,学校开始清理宿舍,清浅不得不搬离,投靠留在京城某大学的闺蜜宁燕。

当年,大学年轻老师的集体宿舍并不宽敞,20平米左右,两人一间。清浅这一进来,只能和宁燕挤在一张床上。这人口密度一大,房间确实显得挤挤挨挨的,同屋的老师自然是有意见的。

清浅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暂时借住而已。清浅一直在想找一个合适的房子租下来,不要太贵,离上班的单位近点。

但九十年代初期的京城,基本都是单位分房为主,没有商品房,也很少有人有富余的房子用来出租。

你可能感兴趣的:(漂在京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