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恋歌(99)

秦小新回到住处,父亲就谆谆教诲他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间读书启智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做个有用的人。并和蔼地指点他若课本上的作业做完后,也可看一些课外读物,反正展卷有益,看啥都比闲着强;格外宽容地想给儿子秦小新创造一个自由读书的美好环境。

秦小新本是个从小就喜好读故事书的少年,以前在家乡时,受楚大风影响,常从楚大风那里借书读,更有趣的是,两小无猜,为一本好友,俩人经常在一块共阅一手卷,一起讨论,一同认知,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一同悲一同喜,哀伤着书中人物的哀伤,欢喜着故事里人物的欢喜…由此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时光。而如今,父亲让他读一些课外书,还让他任意去选择,他当然连一丝一毫的抵触情绪也没产生,就乐哈哈地接受了父亲的主张。赶忙在父亲办公桌里侧的一堆书里找了一本《苏武牧羊》,退回床沿儿坐了,看看封面,再翻开扉页,望了望,即从第一页读起,读着读着,就沉浸到书中感人的情节里去了。

直到父亲站起来问他:"心儿,妳这会儿全神贯注看书的状态让爹我很暖心…我都不忍心打扰你。…天色不早了,心儿快吃点儿东西,洗洗睡吧…明儿个星期日,可接着再读!"

秦小新嗯了一声,合上书。到火炉边上的铝锅里自取了一块蒸红薯和半拉玉米碜窝窝头儿吃了,又仰脸儿咕咕咚咚喝了少半碗不凉不烫的温开水,就算吃过了晚餐。

父亲问:"不吃啦?"

"吃饱啦!"秦小新答。就转身去门后脸盆架前洗手脸儿。

父亲又问:"心儿,读课外书就没遇到不懂的地方?"

秦小新正用湿毛巾捂在脸上揉搓,顿了一下,想了想,说:"有。"

"哪咋不问问呢?"

秦小新苦笑了一下,搭晾了毛巾,吱吱唔唔地说:"…有时见不到要问的人,就…就糊而含之囫囵吞枣地冒充过去…了事啦。"

"唉!这种不求甚解的看书态度可不行。极其荒唐不说,还极其有害!学习,要认真,世人无论谁怪聪明,哪个都会遇到疑难,遇到疑难不用怕…要不耻下问,要放下身段肯领教别人,以达到弄通弄懂为目的,这才是积极而正确的学习态度。课外书虽不列为必考科目,但也要融会贯通不能留死角,更不能不懂装懂糊涂麻缠一片儿沾。…人不能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试之外的知识犹如汪洋,浩瀚无边,学海无涯…要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成自己生命生活中的一种良好习惯保持下来才好啊!"

秦小新点点头,聆听着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等待父亲一段话讲完,才犹犹豫豫地说:"爹,就这一本故事书里,我就遇到一个词…不太了解。"

父亲绽开笑容,欣喜地问道:"心儿…什么词?妳尽管给爹我说么!哈哈。"

秦小新眨眨眼,说:"就是那个鸿雁传书…我不知道是个啥意思。"

"嗬嗬!这个词语呀,很好解释的…爹我给妳说:这个词语的由来牵涉到一个久远的典故。西汉汉武帝时,派外交大使苏武出使北匈奴,那北匈奴生活在极北冰冷洪荒地带,那里的人生性卑劣,善于出尔反尔,很不讲信誉与道德。两国交往,不斩来使。当时的国际法就是这么约定俗成的。那苏武本是为国事邦交而去,一去却被匈奴当权者扣押,不让返回故国。一滞留竟是漫长的十九年!…苏武在那里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没办法,破衣滥衫…为了生存,在那荒凉的草原上忍辱负重,想门路放起了羊。…妳刚才看的那本书,其内容就是写苏武在恶劣的环境下壮志不移忠心大汉王朝而又眷恋故国的故事。但事情的结局就此还远远没有完篇儿。…那苏武大使历尽艰难困苦十九年后,终于迎来的转机,西汉逐渐强盛,威慑四夷。大汉又派使节赴匈奴,打探苏武的消息。匈奴当权者,耍赖不承认有苏武此人。大汉使臣追逼得紧了,匈奴人才谎称那苏武早己死了多年了。而新到的汉使也不是好糊弄的白痴,便当着匈奴人的面就心生一计,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虚拟说苏武大使有书信传于大汉,他至今仍活得好好的…怎么可能会死呢?匈奴人性情多疑,反质问道他苏武孤身一人,又无外人帮扶,怎会有书信传递出去呢?…不可信,鬼都不会信!大汉使节说,苏武大使使用的信使正是一年一度往返来回的大雁呀!匈奴人一听大惊,发觉再无法抵赖,就乖乖地交出了苏武,苏武大使才得以随大汉使团回到了梦牵魂绕的天朝故国。文中鸿雁的鸿,是大的意思;雁,故名词意就是今天飞的大雁,这个好理解,抬头望蓝天,那飞起来排成一排排,有时又形成人字形,还发出嘎嘎鸣叫声音的大鸟,就是大雁,古今相差不了多少;而传字呢?是传递,捎带的意思。最后一个书字,不能只从字面上领会,也就是说不能以现代人的认识去理解,在古代,书,是指书信,也就是现代人心目中所共知的信件,消息等。鸿雁传书,统一起来说就是大雁传递的书信。我这么一批讲,心儿,妳听得懂么?"

秦小信微笑着说:"我懂是懂了。…爹,从故事对话里反映的实事看,好象…难道鸿雁就不能传书或从来就没有传过书这回事么?这一点儿也是我一直纳闷的…。"

"嗯。心儿,妳提出的疑问很关键,也很值得人去思考。史书上的确没有依大雁传递书信的确凿记载。大雁是随季节性变换而南北大迁徒儿的候鸟,只因没见过哪位先智先觉利用过大雁送过信,但取其美好的愿望,作一类似的喻譬,表明有心念的人的信息传到了…这么个情况,就可以了。也体现了大汉使节在当时情况下临危不惧充分发持才智制胜的典范,后人多半把她演绎成了有急盼的好消息的到来。不过,不过到了北宋年间,北方战事吃紧,西夏和北宋两个王朝的能人智者,还真用鸽子传地过战地消息与军情秘报,这一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战争胜否的进程,也相应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向前发展。但那只能叫飞鸽传书,而非鸿雁传书。且那鸽子,还是家养的好使,鸽子是比较灵敏且温驯又能记住来时路的飞禽。而野鸽往往是办不成的…若硬要比猫画虎,拿野鸽子加以摩仿的话,弄不好,会弄巧成拙,是会误事儿,而且还容易闹出笑话来的!"父亲秦满金如是对儿子说。

秦小新如梦初醒,叹道:"噢,原来传个信息在古代还有那么多路数儿呀!看来弄啥事儿也不是象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更不是象想象中的那么充满了诗情画意啊!"

"对!世间事儿只有亲自做了才知个中难易,平时光靠眼高手低,终究是显得有些浮浅,做不成大事的。三国时蜀相孔明为何那般智谋多,精明过人,就是因他肯勤动手善思考的结果,他还主张事事必躬亲,也就是立求让自已动手做事儿,而不是指靠别人去做…这种严谨处世以及亲手做事的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又是我们后人最应该向他学习的呀!"

秦小新见父亲讲得头头是道,打心眼里佩服爹的博闻强记知识丰富。口里一个劲儿地应着:"您说的对。爹,您解释得极是!"

秦满金见儿子如此听话,心里一喜,从抽届里抽出一页纸,以少有的欢快心情对儿子说道:"心儿,这里有别人抄写的北方草原民族歌曲,歌词哀婉而忧伤,富有真情实感,也是专一写《鸿雁》的…很不错,心儿妳也顺便看看吧!"

秦小新接了,注目一瞧,内容如下: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苍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秦小新读着读着,不由地已语音哽噎,泪流成行…。

        <未完…待续>

21年2月12<新年>午于苏州玉出昆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风恋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