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强化学习训练】打卡第十七天 一期90天

11.8.1厥阴篇条文11.80-11.90讲解

《伤寒杂病论》中“下利”的归类

从太阳篇、阳明篇一路学到现在,张仲景的六经传变里学过的“下利”有很多种:

1)太阳篇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葛根芩连汤证,它的确是在一个太阳病的框架下面,葛根汤证

2)少阳病的框架之下发生的下利,必须要调畅少阳的气机,才能够让这个肠胃的情报恢复正常

3)太阴的下利,理中汤

4)少阴的下利,要温脾阳,温肾阳,要驱寒,四逆汤、白通汤,越拉手脚越冰冷,到最后脱汗亡阳而死

5)下利到后代的时候是分成:比较虚冷一点的叫泄泻,比较热一点的叫痢疾,张仲景在处理下利的时候是没有把泄泻跟痢疾分得很清楚;葛根芩连汤证可以算到泄泻,也可以算到痢疾,偏痢疾一点的是太阳篇的黄芩汤证,

或者是少阳篇的大柴胡汤证——其实大柴胡汤证也不在少阳篇,少阳里头的那个大柴胡汤证的下利那个比较偏到痢疾一点;四逆、白通啊、理中的下利都比较偏到泄泻。

5)厥阴下利最单纯最代表性的这个白头翁汤证,的确是痢疾,不是泄泻,因为它是肠子在发炎,厥阴病往往会伴随着这个肠道的发炎的症状

1.【11.8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11.80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宋本不是写“令自愈”是写“今自愈”,今天的“今”,“今自愈”就是现在要好了

有微热并且会渴,代表这个下利本来是一个阴证的下利,但是有阳证的特征,又会发热又会渴,代表这个人的身体有一个痊愈的机制,

下利之中——寒性的泄泻的下利之中看到了热象,会比较容易好起来

“脉弱”就会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因为脉弱也是一个阴证的特征,拉完肚子之后因为水不够,身体要运行气血要跳,心跳要跳得快一点;会有这种比较代偿性的跳得快,阴虚的人,水不够的人,阴虚会出现数脉;

阳气通得上来了,人在恢复了,已经拉掉了那么多水,觉得渴是很正常的,脉弱也是一个很普通的状况

2.【11.81】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为欲愈;脉紧者,为未解。

拉完肚子出一身汗好得更快一点,所以拉完肚子以后觉得人热烘烘的,能够出汗,就是要好了;脉跳得比较快,又有一点点烧烧的,说明阴证见到阳的迹象

如果脉还是有紧绷的感觉,代表身体的抵抗力还不能松下来,可能是有寒邪或者邪束在;紧脉是比较偏寒的,代表身体里面还有寒压住你的正气,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会立刻的痊愈

3.【11.82】  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拉肚子拉到脚冰冷、无脉的时候,复脉是要靠补津液,补津液是要靠人参,现代医学是打生理盐水,张仲景年代补津液是要靠人参,恢复津液之后,人体能量才能通。

病人处在极度失水的状态,就会遇到“灸之不温”的问题,使用艾草把热气通到他的身体里面去,身体里面缺乏这个阳气的导体,乃至于灸进去的能量没有办法运作;如果身体里面的水气还有一点点就有希望救回来。

“脉不还”,灸了之后,身体的气没有通,脉还是把不到,人开始有点喘了(灸进的阳气外脱、阴阳隔绝),在张仲景时代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在今天的话就是注射一点生理食盐水再灸就可以活下去了

桂枝新加汤证:也会发生在一个人运动、流汗之后觉得身体这里那里酸痛,因为身体的水不够了

4.【11.83】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

柏叶阿胶汤方

柏叶三两  阿胶二两  干姜二两(炮)  牡丹 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柏叶阿胶汤方:是偏热一点的下利状态。

“下利,寸脉反浮数”,当一个人的身体处在一种兴奋状态的时候就会有热气上冲,热气上冲上焦热烘烘的时候,寸脉就会浮数;寸脉反浮数;相反“尺中自涩者”,下利那么多,下焦已经干掉,津液虚,血虚,血不够烧,拉出脓血

有细菌蔓延或者原虫繁殖细菌性痢疾、原虫性痢疾:白头翁汤证。

5.【11.84】  下利清谷,下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病人“下利清谷”的时候,是标准的少阴下利,不可以攻他的表,不可以用发汗药来发表。

肠子冷到几乎不会动就会产生很多的气体瓦斯,整个肚子胀起来,胀气的那种胀;在阴证的时候,如果用麻黄剂去发表的话,人更加虚

6.【11.85】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拉肚子时,脉是沉、弦的厥阴病的脉,直肠会肿起来,拉完大便以后觉得拉不干净,是厥阴下利的特征。厥阴下利可以不下利,痔疮也是厥阴病,用白头翁汤可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厥阴病的下利。

“脉大者,为未止”,脉粗大,跳得比较汹涌,下利就不会停,脉大是气虚血虚(阳气浮越于外),虚劳的脉大是扁扁的,宽宽扁扁,

邪实的时候也会脉大,阴证的大脉最标准的就是脱阳(第一个阴证里面最危险的大脉)

“脉弱微细者,”脉都沉沉细细的

“虽发热,不死”,发烧,身体太干了,烧一烧再喝一碗稀饭等补充一点水分,可以好

7.【11.86】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少阴病的特征是虚寒,而厥阴病的特征是阴阳分裂。

沉而迟的脉,是里寒,湿气比较重的脉。

8.【11.87】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阳气比较够,因为在拉肚子,总是要喝水的,这样的状况的脉基本上是ok的,拉着拉着自己就会好了;如果没好就会拉血(肠子太热而发炎)

9.【11.88】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后,脉绝”,腹泻的状态已经停,然后手脚冰冷,脉也把不到了

“啐时”,要等二十四个小时再来观察,这样的情况意味着这个人是处在脱水的状态。这个时候既不能开附子剂也不能用灸法,因为补不进去反而脱阳。

脉绝到底是阳气耗尽的脉绝还是津液不足的脉绝?因为阳气用尽会脉绝,阴阳分裂会脉绝,津液不足也会脉绝;观察二十四小时,手暖回来,还有救,手暖不回来,脉没回来,请节哀

在张仲景时代非常难搞的是下利脱水的状态,现代医学可打点滴、生脉散、五苓散,恢复电解质的平衡。

10.【11.90】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出者愈。

里寒外热的通脉四逆汤证。

下利清谷通常是必用四逆。里寒外热的状况之下要用通脉四逆汤来修复这个阴阳格拒的状态。

里寒外热,发高烧到四十度,让你觉得这是很热很热的证,可是又拉肚子,水泻,甚至是下利清谷,不管是什么脉,马上用附子剂来救。

附子炖老母鸡汤——把附子炖在肉汤里,格拒的状态会少很多。

如果寒邪逼不出或者出不干净,炖通脉四逆汤配点大曲酒——加一点烈酒能让药行开,把寒气慢慢逼退。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寒强化学习训练】打卡第十七天 一期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