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鼠繁殖能力强,在远古时期就分散到世界各地,进而在不同地区因其自然环境进化出不同的外貌和习性。
·统一外貌习性:
尾巴是身体的两倍长,算上尾巴身长都控制在1m-2m间,最大不会超过3m,最小不会超过0.5m。
耳朵较小。眼较大,占脸部4/2。嘴小,有嗉囊,会把食物塞进嘴里。后腿比前腿长,可以直立,但不能直立行走。前爪3指,后爪4指,有肉垫。花色只有两三种颜色,都是大片覆盖,罕见纯色或花斑。眼睛颜色都以浅色为主。
雌雄比例1:2,部分雄性若足够有魅力,会出现一夫多妻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有雄性争夺雌性的情况。一年交配一次产卵两次,产卵一次3-5颗。幼年时期都无毛。寿命平均10-15年,最长不会超过25年。年龄于15岁以上失去繁殖能力
·不同地形的修鼠介绍:
火山修鼠:居住于火山口附近。因其高温环境毛短且稀疏。在距离火山口两百米左右的地方挖洞,并确保自己挖的足够深,确保卵孵化的足够快却不会被煮熟(若失手把卵煮熟,成年修鼠会将其吞食)。
遇到火山爆发前,修鼠们会提前跑到安全地带。火山爆发停止后才会重新回到火山口。因此,附近的人们也会以修鼠们跑到山脚看作警示。
主要食物是当地的植物,因此牙齿较平。夜晚出没,竖瞳。
平原修鼠:居住于大草原。在野草繁茂,水源旁挖洞。
因身体小,天敌多,草原开阔,而且群居面积大,天敌容易发现它们,所以群体会有一只放哨鼠,看见或听见天敌的踪迹就会发出号令,让群体回到洞穴。洞穴四通八达,有多个应急洞口。
会统一在一片草长且多的地方挖坑,储存食物。一年的中期阶段会迁徙。冬季会冬眠,冬眠时会把各个洞口全堵上,直到春季再醒来。要冬眠的原因,繁殖活动都会在春季或夏季结束。
以野草,小虫或附近水源的小鱼为食。白天出没,圆瞳。
沙漠修鼠:居住于各大沙漠地区。白天与夜晚巨大的温差使他们毛较短,白天独自行动,夜晚簇拥在一起。
当生活的区域的野草吃光就会迁徙。嗉囊中会提前储存好水。当靠近水源时,会嗅到空气中的稀疏的水分,并往水源聚拢。休息足够就会继续迁徙,循环往复。
为防止沙粒进入眼眶,在眼眶进化出透明眼罩,罩拢着眼球。
因其环境恶劣,卵也有被烤熟的情况。被烤熟的卵会被用作食物不足时的食物。
以野草为食,迁徙过程会吃路途的干草。非常情况下会吞食未孵化的卵。也有偷其他修鼠的卵的情况发生。白天出没,圆瞳。
森林修鼠:居住于森林中。大多数居住于树顶,有部分居住在树干。
前腿与后腿间有翼膜,会在树与树之间滑翔。滑翔过程中会通过摇摆尾巴控制方向。刚孵化的修鼠没有翼膜。
会像鸟一样筑巢。用小树枝和泥巴定型,用树叶覆盖上巢的边缘。有些修鼠会为了追求美观在树枝间插花。
会爬树,爪子会扒着树干往上爬。爪子也会成为它们击退蛇等来吞食卵的动物的武器。
一棵树上会居住5-8窝修鼠。
以树果为食,有时会吃树干里的虫子。白天出没,圆瞳。
海洋修鼠:居住于深海珊瑚礁中。有鱼鳃,无毛,指间有蹼,鱼尾。
为融入珊瑚礁环境中,卵的颜色五彩斑斓。
以各种鱼为食,拥有鲨鱼一样锋利的牙齿,爪子很锋利。因此雄性争斗起来往往战况都很激烈。
当遇到洋流时,修鼠们会顺着洋流飘到远处。若当地温度舒适会定居,若不舒适或威胁太多会顺着另一股洋流继续到下一个目的地。
深海都很黑,白天夜晚没区别,因此没有正常的作息规律。无瞳孔。
雪地修鼠:居住于雪山或雪地。毛长且密,全身都覆盖着毛发。
遇到暴风雪会躲在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在暴风雪停止前都只能以嗉囊中的食物维持生命活动。
有厚厚的脂肪层,并不是虚胖。
因寒冷的环境,卵很难能孵化。在繁殖活动结束后,群体会统一在一个洞穴中孵卵。每只修鼠都带着几颗卵孵化。孵化后的幼年修鼠都会被雌性修鼠背着。
捕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有时遇上冻死的动物也会吃。白天出没,圆瞳。
·关于雌雄:
雌性修鼠往往相较于雄性修鼠体型要小一倍左右。耳朵会稍微大一些,爪子要比雄性更锋利。
通常都是雄性出去捕食,雌性护巢。
雄性们在成年后会散发出很吸引雌性的气味。若雌性被吸引,就会相伴一生。若一群雌性都被吸引了,就说明这群雌性就会和这只雄性一直在一起了。
繁殖期间,都是雄性们的发情期。发情期会持续一两个月。期间雄性修鼠想做,雌性不能反抗。雄性想做的时候没有规律,只会控制在这一两个月,一次多发,确保雌性会怀上。
年龄15岁以上的修鼠,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都会失去繁殖能力。这时的雄性也不会受到发情期影响,变得很佛。但雄性会和自己的配偶(或者配偶们)继续在一起,直到死亡。若其中一只修鼠先死去,另外一只(或一群)会把死去的修鼠身边都放满鲜花,并且伏在旁边,陪着尸体,直到全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