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看似很差,但其实都是有利条件
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出生在古罗马,他的人生剧本有一个“说差又不算太差”的开局。
差的地方是,虽然他名义上是贵族出身,但是祖父辈混得不行。据说,其老一辈的一位祖宗因为违反公序良俗而被全社会指责,导致族人从此再也没能抬起头来。也有的说他的祖宗其实是奴隶,因为伺候主人比较卖力,所以获得了自由人的身份,后来又发了财,勉强挤进了上层社会。
但无论如何,苏拉的祖先具体是什么情况已经无从考证,反正等到他出世的时候,家里已经比较落魄了,既没有名气,也没有人脉,更没钱。虽然苏拉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罗马贵族,但是街坊邻居对他总报之以讥讽和鄙夷。
虽然家道中落,被人看不起,但苏拉还是具备很多先天优势的,最突出的就是长得好看。按照一些传记和小说中的描述,年轻时的苏拉拥有阳光帅气的脸蛋和高大匀称的身材,属于要颜值有颜值、要腹肌有腹肌的“古罗马彭于晏”。不仅如此,按照史料的描述,他脑瓜灵光,能说会道,精力旺盛,具备了一流“渣男”所应具备的基本潜质。
青少年时期的苏拉生活在当时(公元前2世纪)的一流国际大都市罗马城,较早地接触了“魔都”的纷繁社会,开阔了眼界。同时,因为家庭条件差,他也只能在古罗马城的平民区的一栋公寓里生活,街坊邻居大都是小贩、戏子、妓女、氓流、奴隶等社会“下九流”成员,这也让他得以深入地了解充满油烟味和腐臭味的底层市井生活。
苏拉上不起贵族和富人子女们就读的贵族学校,只能在平民区的二流学校学习。而且,由于他家的居住环境复杂,苏拉也有时间在那些窝棚、小巷、酒馆、店铺等“烂地方”组成的“社会大学校”里接受教育,并因此掌握了很多在现实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领。
据说,苏拉的母亲去世得早,他青少年时期的“母爱”大都源自于妓女们。至于他的父亲,历史上也没有太多戏份,有不少说法是其父嗜酒好赌,对儿子的成长缺少关怀。于是,缺少亲情关爱的苏拉,在成长过程中结交了很多妓女、戏子、流氓甚至奴隶朋友,学会了察言观色、花言巧语的技能,顺带掌握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本领。借着这些本事,加上他自身的帅气、腹肌以及旺盛的精力,苏拉开始大批接触周边的良家妇女和豪门贵妇,逐渐为自己立起了“妇女收割者”、“宴会小王子”、“吹瓶不倒翁”、“高质量隔壁老王”等名号。这些名号也体现了他的爱好,且终其一生未曾泯灭(业余爱好)。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一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男人也会有“龙阳之好”,尤其嗜好那些面貌姣好的年轻男性。年轻的苏拉因为有着阳光帅气的外貌,所以成为一些权贵土豪的“猎艳对象”。依据苏拉本人发达之后的表现来看,他也有这个上层社会的“特殊口味”,因此年轻时,他自然会成为某些权贵男人的“包养对象”。
不过,苏拉的女性“粉丝”数量最多,其中当然也不乏有钱有势的主。想当初,中下层贵妇们举办宴会时,都会请苏拉到场,这样才能显得有面子、才能玩得“尽兴”。富婆们愿意为他花钱,迷妹们愿意跟他回家。也就是说,如果苏拉愿意,他随便去哪一家富婆或少女那里“吃软饭”都行,而且想吃多久就吃多久。
不过,这种外人羡慕的生活并不是苏拉想要的。每天辗转在风月场的苏拉反而感觉越来越空虚,日渐忧郁。他越难受,脸上忧郁的神情越能迷死一众妇女。这让他很“无语”。但是,在古罗马那种以金钱和财富来衡量地位的社会里,苏拉自己手上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注定使年轻的他只能被残酷的社会摁在底层抬不起头。
实话实说,苏拉的父亲倒也不白给。虽然给予儿子的关心不足,但他后来娶到了一位有钱的寡妇,让苏拉多了一个富婆继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位寡妇是因为“看上了”苏拉才会跟苏拉的父亲结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其实无所谓,反正后来没多久苏拉的父亲就死了。继母也“顺理成章”地和苏拉过上了“二人生活”。
与此同时,苏拉也找了一位固定的“情妇”——一个有钱的妓女。按照一些小说的描述,苏拉的继母和情妇一起“照顾”着苏拉,让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史料上关于三个人私生活的记载并不明确。但是,史学家们一致认同的是,苏拉的继母和情妇没过几年就纷纷离世,而按照两个人遗嘱的规定,她们的财产统统留给了苏拉。
关于这两个女人的死亡,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可就不好说了。
继承了大笔财产的苏拉,很快告别了“风月场”式的糜烂生活。20来岁的他,忽然脱胎换骨,转而走上了功利之路。
想要人生逆袭,就必须顺应社会潮流
以咱们当代“躺平系”青年的观点来看,苏拉的“女人缘”好的简直逆天,但他却不愿意“吃软饭”、不想过“少奋斗二十年”的生活,实在难以理解。是啊,“吃软饭它不香吗?”“少奋斗二十年它不爽吗?”
但是,苏拉的选择是那时候绝大多数古罗马贵族男人们的人生选择。在苏拉所处的古罗马社会,男人(有贵族身份)以“佛系”为耻,视“躺平”为恶。
“大丈夫就要建功立业,至少也要谋个一官半职”是那个时代中上层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已经在古罗马社会存在了好几个世纪。“成为罗马元老院的一员”是男人们最高级别的政治追求。
那时候,古罗马是“精英共和体制”,国家大事由“罗马元老院”说的算。元老院里的几百个人都是有权、有钱,且家族显赫的贵族精英。一个人如果能跻身元老院,或者成为元老院下属的执政官(总统、总理)、大法官、大祭司、财政官、营造官、市政官等高级官员,就意味着掌握了国家的部分权力,而且非常有面子。
古罗马人酷爱权力和面子,这是衡量男人有没有本事的主要标准。不过到了苏拉那个时代,古罗马四处征战侵略,积累了巨大的人口、土地和财富。所以罗马人也开始喜欢上了金钱,相应地,权力和面子也跟金钱挂起了钩。所以,主流的社会的价值追求变成了“先有钱,再有地位,再当官,再捞钱”或者“先有地位,再当官,再捞钱”,终极目标就是当官和捞钱。
苏拉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他本来又是贵族出身,因此做出告别“软饭”、拥抱功名的选择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有了贵族身份和足够的财产,并不代表就能跃进仕途、蒸蒸日上。想在古罗马社会当官,要求跟同时期的中国差不多,即:一是要有大人物的支持和推举,二是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对于苏拉来说,靠花钱或者“委身”,就足够能让一些权贵人士站出来举荐自己。但是,他缺少功绩和声望,这样就只能做一些基层小官,难以有大的作为。
苏拉不甘心在社会的中下层混日子,他受够了窄胡同和窝棚区,只有元老院才是他的人生归宿。总之,对于苏拉来说,这辈子要么成为大人物,要么干脆现在就自杀。
寂寂无名的苏拉也找准了自己积累“功绩”的途径,那就是从军打仗。
事实上,从军打仗一直都是古罗马人获取功名最快捷、最直接的路子(古代社会大都是这样)。翻开史书,凡是能在书里被称为“伟大”和“著名”的古罗马人,都是打过胜仗、掳掠过异族财富的人。无论权贵还是平民百姓,谁都羡慕和尊敬那些为罗马击败敌人、扩张领土和带来战利品的人。因而对于罗马贵族来说,带兵打仗是赚取功名的热门专业,也是将来干大事、当大官所应具备的基本功。只不过,这个行当的风险也确实大,因为一旦打了败仗,轻则丢人现眼、污名缠身,重则战败被杀、小命呜呼。
不过,极度渴望功名的苏拉才不会惧怕这些风险,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军队这个组织当中,决心在“战争大舞台”上好好地拼一把。
成功需要努力,努力的过程艰辛而枯燥
其实,古今中外的伟人英雄传记里,你并不能找出关于如何成功的细致描述。很多人看过传记就自以为找到了伟人成功的秘诀,而其实,他们不过是看到了伟人们的某种性格特质、良好习惯和绝佳机遇而已。真正最根本、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成功秘诀他们很难找到,因为作者才不会去描写这些东西。
伟人和英雄是如何成功的?是他们通过从事自己的工作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而后才成功的。这个过程没什么精彩离奇的地方,要是真的描写出来,可能会非常无聊。
苏拉日后攀登权力巅峰所依仗的能力和声望,主要来源于30岁至50岁期间参与的三次战争。这是一段长达20年的历练,史书的记述其实很简略,略过了苏拉经历的那些枯燥但又重要的成长过程。
最初,苏拉花了钱,在军队中谋到了一个职位——财务官。
古罗马军队中的财务官隶属于最高指挥官,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后勤部长,而且也不仅仅只管后勤工作。除了负责士兵们的装备粮草和吃喝拉撒以外,可能还会顺便负责日常训练、组织编制、思想动员以及文娱活动等,总之,指挥官让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所以,财务官是一个有权力但又很辛苦的岗位,一般都是由年轻的罗马贵族担任,用来经受历练,积累经验。
苏拉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总体不错。因为少年时代复杂的成长环境,使他身上既有贵族的教养风范,又有平民的烟火气息。而那时候的罗马军队,绝大部分由贫穷的无产民众组成,苏拉跟他们有共通的语言,十分理解这些贫民出身的糙汉子们。所以,当苏拉用幽默调侃的说话技巧跟他们谈论哪个城市好玩、哪种酒好喝、哪类女人好骗、哪类段子最荤的时候,士兵们跟他的亲近感立刻就上来了。
苏拉当然也有驭人的手段,毕竟他了解这帮士兵的成长环境,也具备跟这帮底层人打交道的经验(少年时代的积累),更懂得如何揣摩并操控人性,所以赢得大兵们的拥护不会太难。当然,更多的时间里,苏拉还要协调处理士兵们的各种私人矛盾,研究分配各类军用物资,学习掌握军事训练和指挥的技巧,同时也要跟上级长官以及其他同僚们处好关系。
是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打工或创业时都要经历的过程,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后来,苏拉赶上了人生第一场战争——朱古达战争(前111年至前105年)。在这场战争中,他结识了自己军事上的导师和日后政治上的死敌——马略。而且,也是这场战争给了苏拉一跃成名的机会。
朱古达是个国王,是罗马在北非的附属国努米底亚的国王。因为他夺权上位且不听从罗马人的摆布,因而爆发战争。战争持续了大约6年,马略是在后半段负责指挥的。他上场表演的时候,苏拉正好在他的麾下担任财务官。
作为苏拉的战争导师,50岁的马略是很有实力的。他跟苏拉不同,祖上就不是贵族,而是在乡下做生意的平民。后来马略参军,因为表现优异而被步步提拔,混上了高级将领的职务,并且在西班牙(罗马殖民地)指挥过几场与土著人的战争,打了胜仗,还当上了殖民地总督,然后在总督任上大肆敛财。后来,他又跟古罗马贵族名门——尤利乌斯家族(凯撒他们家)联姻,从而跻身上流社会。
马略有军事指挥天赋,本人也热爱军旅,特别喜欢跟士兵们同甘共苦,尤其是喜欢把战利品分给部下,所以他很得军心,麾下的军队也很有战斗力。而且,他在参加朱古达战争以前,在国内搞了一场军事改革,废除了以前那种“自己花钱当兵”的征兵制,改为“国家发工资”的募兵制,吸纳了一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充实军队,使得这些军队逐渐职业化,打仗的专业素质提升不少。
马略指挥这支军队横扫北非,打得朱古达四处躲藏。在此期间,苏拉作为马略的幕僚一直鞍前马后,尽心尽力,学到了不少东西。苏拉悟性高,学习很主动,因此在军事指挥方面长进飞速。马略对他很是喜欢,并委以各种重任。
虽然战争对罗马人有利,但早日抓住朱古达才算最后的胜利。后来马略打算获得毛里塔尼亚国王的支持,来共同对付朱古达。这位国王也是朱古达的儿女亲家,并能够跟朱古达取得联系。
马略在外交方面并不擅长,所以就派口齿伶俐、办事利索的苏拉去跟毛里塔尼亚国王沟通。事后证明,这个决定十分明智。
苏拉为此“豪赌”了一把,赌注是自己的命,赌的是朱古达被俘。
他来到毛里塔尼亚人的地界内,在国王面前挥洒自己的外交才能。与其说是开展外交,不如说是操控人性。苏拉很熟悉人性卑劣的一面,知道在足够多的利益面前,“人间正义”就是个笑话。所以,当苏拉陈述利害、开出条件以后,毛里塔尼亚国王犹犹豫豫地答应了与苏拉合作。
随后,朱古达接到毛里塔尼亚国王的邀请,前去谈论大事。当他来到亲家那里,却被五花大绑,很快被送给了苏拉。
朱古达被俘,战争就此结束,马略率军凯旋,苏拉几乎成为“孤胆闯敌营,俘虏敌大将”的“传奇英雄”,从此被罗马高层和社会大众所熟知。而这些就是政治资本。
朱古达战争不久,苏拉又经历了第二次锻炼——辛布里战争(前105年至前101年)。这场战争是罗马人与从北方南下迁徙的野蛮民族之间的一场较量。由于蛮族数量庞大(数十万),好勇斗狠,初期让罗马人损兵折将。后期,元老院不得不再把马略请出来救急。
马略整顿兵力,并再次启用苏拉作为副手,然后与其他几个指挥官分兵几路,前往抵挡。这场仗持续了大约5年,漫长而艰苦。马略的统帅天赋确保了最终的胜利。而苏拉则在此期间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其成长速度之快,出乎马略的意料,并且让他觉得:这个苏拉将来有可能会凌驾在他头上。
不过,大敌当前,“师徒”二人合作得还是很融洽的。但等到战争一结束,友谊的小船就翻了。
马略战功卓著,苏拉也功绩不小;马略是老资格,战争威望高,苏拉是新星,人际关系好。逐渐地,苏拉脱离了马略的羽翼,开始打造自己的权力网络。
接下来的10年间,苏拉当过保民官,主持过平民维权活动;当过驻军指挥官,打击过少数民族的进犯;当过市政官,参与过首都地产项目的运营;当过地方总督,经营过殖民地的小金库。。。。同时也离了几次婚,结了几次婚(全部是政治联姻)。可以说,这十年,是苏拉成长的黄金十年,可惜你找不到详细的历史记录。
随着官职的一步步提升和社会接触面的一点点扩大,有了权力和人脉的苏拉越发地看不起马略。苏拉觉得马略出身贫贱,学历不高(未接受过希腊化教育),只会打仗,不会玩政治;马略认为苏拉轻浮傲慢,贪婪自大,只会油嘴滑舌,不会以德服人。双方相互鄙视与侮辱,但一开始大都是在背地里搞一搞,公开场合还算给面子。
不久,罗马遭遇第三次战争——同盟者战争(前91年至前88年)。这一仗,是罗马人与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拉丁人爆发的内战。起因是罗马人对待意大利的同盟城邦“太不够意思”,属于“只想占有人家的身体,却不愿对人家负责”的态度,因而导致盟友起来造反(具体是公民权分配问题)。这一仗打了将近2年,短促而惨烈。
罗马人启用了众多将领参战,苏拉成为其中之一。作为方面军的指挥官,苏拉多年积累而成熟的军事才干得以充分发挥,并融合进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当别的方面军稳扎稳打的时候,苏拉果断进攻,大搞奇袭。而且,苏拉也经常采用心理攻势和利诱打法。能劝降的,就劝降,不投降的,就往死理打;能搞死全家的,绝不放过老弱妇孺;能骗你上当的,绝不跟你公平决斗。
苏拉巧用谋略,并心狠手辣,因而降服的敌人众多,与此同时,凡有战利品入账,苏拉总会与手下人慷慨分享,甚至自己分毫不留。因此,苏拉的个人威望急速增长,麾下大兵们对其奉若神明。相反,同样参战的马略,却采取守势,只靠自己当年“战无不胜”的威望来威慑敌人,几乎没有发动过正面进攻。由此,大家对马略的认可度开始下降。
很快,罗马高层方面与同盟城邦们妥协,答应让他们享有跟罗马人一致的权利,正式“结婚领证过日子”,于是,反抗很快就没了,战争结束。
苏拉战功最高,政坛和民间的支持度都大大提升。借此机会,苏拉开始利用前十年当官积累的“小金库”,去跟罗马元老院的各位元老“沟通感情”。自然,顶层人脉就通畅了不少。很快,年过五旬的苏拉荣登罗马最高职位——执政官。
但此时,“六旬老英雄”马略已经容不下苏拉这个昔日的下属兼徒弟了,他纠结了一帮政治团伙,展开了对苏拉的反击。
登上人生高峰,既要有机遇也要够果断
苏拉走上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之前,需要经历一段“黎明前的黑暗”,短暂却危机四伏。
话说同盟战争那两年,罗马在东部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遭到了西亚国家本都的进犯。本都是个希腊化的地区大国,位于土耳其半岛。当时的国王是米特拉达梯六世,是一个有学问、有颜值、有腹肌、有头脑的中年大叔。他认为罗马人陷入内战,肯定没空管东边的事情,于是开始侵吞周边的罗马地盘,并屠杀了一批罗马侨民。结果罗马人两年不到就结束了内战,并开始着手对付本都的米特拉达梯。
距离遥远,发动远征,需要能力强,威望高的人来指挥。时任执政官的苏拉有着辉煌的个人履历,他在花钱疏通关系之后,很快就获得了战争的指挥权。然后,苏拉让自己当年在军队里的亲信们去意大利各地收拢旧部,广招人马,准备出征。
然而,同在元老院任职的马略也很想指挥这次远征。因为本都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在西亚算是有钱有势的,只要能打败本都,不仅个人履历上会增添光辉一笔,而且还能掠夺巨大的财富,可谓发家致富、一步登天的大好机会。马略更需要这个机会来扳倒苏拉。于是,他组织自己的一伙政治势力,开始搞事。
马略依仗的是当年跟随自己打仗,现在获得“身份证”、拥有投票权的一批老兵;苏拉依仗的更多是元老院内外的一批政客。大家原本势均力敌,但后来马略的支持者在首都罗马城占据上风。这群老兵出身的平民在马略一党雇佣的打手们的带领下,对苏拉一党发起攻击,导致苏拉一派中的很多人被当街打死或惨遭灭门。
苏拉眼见大事不妙,于是当机立断,拔腿就往马略家里跑。是的,就是跑到敌人家里,但不是去拼命的,而是去“求和”的。
苏拉一见到马略,立刻“声泪俱下”,痛斥自己“狂妄自大”,悔恨自己“幼稚无知”,并恳请马略看在当年一起共事的份上,不要再赶尽杀绝。同时,苏拉表示甘愿把远征本都的指挥权让给马略。
马略很高兴,并宣称以个人的名义来保证苏拉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然后双方握手言欢。马略又安慰了苏拉几句,就让他回家了。
一出门,苏拉就露出狰狞的面孔,并暗自嘲笑马略的“妇人之仁”。如果他俩交换位子,苏拉绝对会毫不客气地在家里直接弄死马略,或者等马略一出门就派人把他弄死。
总之,性格决定命运。
逃过一劫的苏拉迅速离开罗马,直接跑到位于罗马城南方的远征军营地。在这里,苏拉的亲信们已经招募了5、6个军团,其中骨干力量大部分都是苏拉当年麾下的老兵。
来到自己部将们的身边后,苏拉召集他们搞了一次危机演讲,声称:元老院那帮人疯了,他们跟马略那老头一起合谋要杀我。我只是想带你们去东方打仗发财,他们却不愿意,还说我是罗马的敌人。弟兄们,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出口气?
听到当年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大哥这么说,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替大哥报仇。于是,数万名全副武装的军团士兵浩浩荡荡地朝罗马开进。自此,苏拉成为了“罗马第一人”——第一个指挥罗马军团去攻打罗马城的人。
天谴?报应?亵渎?苏拉才不会在乎这一套。他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祖训和教义、公平和正义,全都是有权力的人忽悠老百姓才说的。权力才是王道。
于是,在众多元老们大骂“苏拉亵渎罗马祖训”(军队永远不能进入罗马城)、众多群众在神庙诅咒“苏拉不得好死”的氛围下,苏拉带着大军来到罗马城外。
马略一党惊慌不已,迅速招募一批平民和治安队以及奴隶,组成城防军,准备抵挡苏拉。可惜,苏拉手里的都是正规野战军团,马略手里的全是“保安”队伍。一交手,高下立判。
苏拉的军团迅速冲进城内,大肆逮捕马略一党。马略本人仓皇出逃,跑到意大利北边躲藏了起来。然后,手下人询问苏拉下一步该干啥。苏拉则列出一份名册,交给他们,并吩咐“全部弄死”。
再然后,苏拉召集元老们开会,建议他们宣布马略为“罗马公敌”。
看着会议厅窗外火光四起的城区,听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元老们瑟瑟发抖地表示同意。
元老院大会结束后,苏拉还来到城市广场,向广大群众发表“苦大仇深”的演讲。演讲台附近,站着一圈虎视眈眈的士兵,脚下还有几颗血淋淋的人头。
苏拉表示:“我都是逼不得已才这么做的,是马略那帮人逼的,都是他们干的坏事。”台下的听众一边看着士兵和死人头,一边疯狂点头来回应苏拉的演讲。
在官方和民间的“一致支持”之下,苏拉再次成为执政官和远征军司令,随即整备军队,做好了出发准备。
临行前,苏拉在士兵们的护卫下,与元老院的元老们展开了各种“轻松友好”的交流,并使后者批准了他的各项法案,用以报答支持自己的士兵和盟友。同时,他也拉着另一个执政官秦那(罗马执政官每一届都是两个人,一个人负责打仗,一个人负责处理政务)去了一趟神庙。苏拉让秦那对着神明发誓,保证远征期间,他会在罗马遵循苏拉的政策行事。秦那当即拍胸脯表示:哥,你放心,你走了我一定帮你处理好家里的事,等你回来给你接风。
秦那信誓旦旦,苏拉却并不相信。一方面,秦那虽然不是马略一党,但也并非苏拉的铁杆盟友;另一方面,苏拉没有时间再扶持新的代理人,因为东方的军情十分紧急。所以,苏拉只能用此下策。而其实,他自己都不信这一套。
交代完家里的事之后,苏拉带着大军奔向东方。这一去就是4年。
处境艰难之时,沉着应对方能获得破局之道
苏拉走后,罗马立刻“热闹”了起来。
秦那忽然翻脸,公开反对苏拉颁布的各项政策。没有人知道他这么做的确切原因,估计是对苏拉血洗罗马的行为不满,但又不敢当面反对,所以才在苏拉本人不在的时候“蹦跶”;又或者他暗中与马略一派勾结,就等着苏拉走后再造反。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苏拉一走。秦那就向马略伸出橄榄枝,取消其“罗马公敌”的罪名,并希望他回到罗马“主持大局”。年近70的马略接到邀请后,异常兴奋,随即率领新招募的几千个士兵,杀回罗马。
是的,马略也违背了罗马人的祖训。
不仅违背祖训,马略也像苏拉一样展开了“血腥报复”。谁也没有想到,当年万人敬仰的“罗马英雄”竟然成为恶魔。
马略的屠杀比苏拉的过之而无不及。不仅苏拉一党被杀了个精光,连当初没有反对苏拉的无派系人士也被马略当做“叛徒”、“走狗”而杀掉。很有可能,70岁的马略已经被前期的恐惧和现在的仇恨冲昏了老朽的脑袋,出现了老年痴呆前兆。因为他不仅杀了一大批反对派和中立派,还把自己的亲家——大名鼎鼎的尤利乌斯家族的亲戚也杀了好几个(马略曾娶了尤利乌斯家的女儿为妻,才跻身贵族行列)。
罗马陷入巨大的混乱,精英阶层中的亡命者不计其数。然而,复仇之后不久,马略就在“倍儿爽”的复仇感中垮掉了身子,很快一命呜呼。
秦那接替马略,掌管了罗马政坛。他随即对远征在外的苏拉展开政治攻势:一是宣布把苏拉驱逐出境并没收家庭财产;二是宣布解除苏拉远征军指挥官的职务。如此一来,苏拉手下的军队就成了“非法武装”。
由于当时通信手段落后,苏拉得知罗马乱局的消息时,已经很滞后了。那时他带兵进入了希腊境内,这里原本也是罗马人的藩属,但米特拉达梯已经成功煽动了希腊人造反。苏拉打算先把这里的叛乱解决掉。然而,他还没动手,就收到了罗马“大清洗”以及自己“被解除职务”、麾下军队成为“非法武装”的通知。
苏拉吃惊气愤了一阵子,但随即冷静了下来并认真思考当前的局势:
第一是有利的方面。秦那那帮人把他驱逐出境、解除远征军指挥官职务、手下军队成为非法武装,这些都不叫事,毕竟自己活得好好的,手下这帮4万人的军队对自己也很忠心。他才不在乎罗马那边怎么“谴责”或者“制裁”。只要手里有这支“私人冲锋队”,他啥都不怕。
第二是不利的方面。既然罗马那边跟自己“决裂”了,那么他手下的军队就不可能再收到罗马提供的后勤给养了。这对于一支劳师远征的庞大军队来说,是最致命的。当前倒是还不缺粮草,但过不了多久,等粮草消耗完,军心就会不稳,手下人的忠心迟早也会被饥饿夺走,那自己可就凶多吉少了。
第三是破局的策略。主要是解决后勤问题。既然罗马不给粮草和军费,那就只能自己去搞。怎么搞?以战养战呗。眼前希腊地区有很多富裕的城邦,只要把他们的钱抢过来,那就不用担心后勤问题了。所以必须尽快把希腊拿下来,作为自己的后方基地。
第四是后续目标的选择。等粮草军费不愁了以后,是回去打罗马呢?还是继续打本都呢?苏拉决心选择后者。因为如果再打回罗马,这支军队就必须耗在意大利维持秩序。而且还得抢罗马人自己的钱来满足军队的军饷需求。这样会使他的政治名声更臭、敌人更多、民心支持更低。但如果不抢罗马人的钱,手下军队就得不到满足,军队的忠诚就会下降,将来敌人搞他的时候就得不到军队的帮助。所以,不能回罗马,只能继续往东走,按原计划打本都人。只要打败本都,攫取他们国家的财富带回罗马,不仅能收买军心,还能收买民心,扭转局势。而且,他在本都打仗的时候,敌人是碰不到他的,而罗马乱局怎么发展还不知道,没准敌人内部自己就乱了。
综合考虑之后,苏拉暗自做好了规划,并决心克服任何阻碍,务必实现内心的目标。
首先,他让军队向以雅典为首的亲本都派城邦发动猛烈进攻。在此期间遭遇过一些反抗,但在罗马军团压倒性的战斗力优势面前,希腊人迅速投降。苏拉很温和地接受了主动投降的人,但却毫不犹豫地把城市神庙里的金银珠宝搬运一空,而且向希腊人承诺:我暂借一下,回头再还。然后,苏拉把这些财宝作为军费,并拿出一部分发给士兵们,满足手下的胃口。麾下军队因而士气大振。
而此时,米特拉达梯派出的将军们也带领着本都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往了希腊地区。
苏拉在随后的两年里转战希腊与安纳托利亚半岛,与本都军队打了三次打仗,几乎每次都是依靠4万罗马军团士兵战胜了两倍甚至三倍于己的本都军队。
过程也不复杂,罗马军团靠着灵活的战场应变能力,加上苏拉本人在战前全面细致的谋划以及战斗中一马当先的英勇,击败本都人并不是太难的事。
三场大败下来,米特拉达梯不得不亲自出马去见苏拉,并答应了苏拉提出的和谈条件。自此,本都再次臣服于罗马,并提供给苏拉一大笔“赔偿费”和“所得税”。
除了本都人的臣服以外,苏拉还顺便接收了秦那派出的一支“正规军”。这是秦那在罗马宣布解除苏拉职务以后,重新招募并派遣的一支远征本都的军队。这支军队从海路进入本都腹地,所以没有跟苏拉的军队碰面。
话说苏拉接受了本都的投降之后,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来到这支“正规军”的驻地附近扎营。苏拉不打算跟本国同胞在国外打架。他转而采用攻心策略,让手下的士兵没事就去对方营地外面串门,跟对方的士兵聊天,还经常帮人家搬搬砖、扫扫地啥的。一来二去双方就熟络了起来,苏拉的士兵整天给对方士兵送个小酒、小钱啥的(在本都打仗的战利品),还夸奖苏拉对他们有多么的仗义。这时间一长,对方士兵就觉得苏拉那边比自己这边强,于是纷纷开小差逃跑,投奔对面苏拉的阵营。
于是,苏拉几乎兵不血刃,就收纳了国内敌人派出的1万多士兵,实力更加强大。
解决完本都的事情之后,苏拉带着军队往回走。但当走到希腊的时候,苏拉让军队停了下来,他按照之前的约定,从军费之中(来自本都的战利品和赔款)拿出一部分还给各个城邦,算是归还之前从城市神庙里“借来”的财物。然后,苏拉命令军队就地驻扎,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休整”。
为啥苏拉不尽快回罗马收拾自己的政敌呢?因为他有政治上考虑:一是本都虽然遭受军事重创,但国土和人口并没有削减太多,苏拉走后的一段时期内很可能再次作乱。而希腊距离本都国境不远,一旦本都人不听话,苏拉能迅速回去收拾他们;二是罗马的政敌知道他要回来,现在一定会全力纠集力量做出反抗,立刻前往势必会陷入消耗巨大的恶战。而驻扎在希腊(距离意大利本土也不远),会对罗马的秦那一派会产生威慑,让他们寝食难安,甚至会动摇其内部的团结稳定,使苏拉发动全面进攻以前就削弱他们的实力。
基于以上的考虑,苏拉在希腊地区一边“养精蓄锐”,组织部队正常训练,一边派出间谍探子,回罗马打听消息、策反敌人。在一年的时间里,当初那些逃离马略屠杀的幸存者和老部下纷纷前来投奔苏拉阵营,有的地方总督和长官也写信答应站在苏拉一边。
不过,由于秦那在最近3年多的时间里采取了相对开明的政策,使得意大利半岛相对和平,生产生活正常开展。所以也有不少人坚定地站在秦那一边,包括众多元老院的精英。他们也在本土集结征召了一大批军队,与苏拉的军团势均力敌。
如此一来,双方的血战在所难免。
经过了全面休养和疏通关系之后,苏拉决定摊派决斗。他同样先是争取军队的效忠,在出征大会上痛斥政敌的无耻,陈述自己的无辜,表扬将士的英勇,宣布进军的计划。
演说期间,苏拉用“直刺灵魂”的口才把大兵们“迷得神魂颠倒”。只见他动不动就看着某个士兵的脸,双眼闪着泪光说:
“张三,你还记得你的老父亲吗?他因为是谁谁谁的亲戚就被罗马的敌人杀害了,我多想现在就为他报仇!”
“李四,我记得那天咱俩一块冲锋来着,还干掉了好几个本都人。以后你还会跟我一起砍人吗?”
“王五,那回你为了救战友,背上挨了好几刀。你这么仗义的爷们,我怎么忍心再让你跟我受苦。”
大兵们一个个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嗷嗷地表示要跟随苏拉“从天堂打倒地狱”。他们甚至要自掏腰包,筹集军费来招兵买马、购买粮草。
苏拉拒绝了士兵们的“自主集资”,并表示:我苏拉不缺军费,就算缺,也不会要弟兄们辛苦打拼换来的血汗钱!
于是,士兵们几乎把苏拉当成了自己的“亲爹”。无论他在那里出现,士兵们都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到此,苏拉觉得自己获胜是迟早的事。
当处在人生巅峰时,内心所思所想只有自己知道
50多岁的苏拉成为了士兵们心目中的“神”,他平时为人慷慨、慈爱平和、公正无私,战时勇猛无畏、果断机智、所向无敌。谁要是欺负苏拉,数万士兵就会把谁弄死。
于是,苏拉被士兵们团团簇拥和护卫着,向罗马行进。这群士兵既忠诚,又勇猛,士气高涨,经验丰富,简直不可抵挡。
同时,苏拉当年的一些老部下和同僚们(其中就包括几十年后的“政坛三巨头”之二的庞培与克拉苏)也纷纷按照苏拉的指示,从各地带领军队前往应援,使苏拉手下军队的数量接近10万。
50多岁的苏拉已经不是20多年前的“帅小伙”了。虽然军旅生活让他保持着相对健壮的身体,但俊俏的脸庞已经不见了,紧致的脸皮布满了皱纹和麻子,当年的“彭于晏”成了如今的“倪大红”。
但是,他那个“登上权力巅峰”的人生理想依然没有变。
不过,毕竟马上就是他实现“伟大目标”的最后一步。因此就像打游戏一样,“最后一关”也是最艰苦和最惨烈的。
好消息是,秦那本人还未与苏拉交锋就死了。具体的原因很模糊,说是一场意外。而且还是在苏拉进军以前的事。但是,马略的儿子小马略接过了反对苏拉的大旗,继续带领秦那一派的人马作斗争准备,可怕的是,他们确实依靠自身的影响力纠集了近10万军队。
于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名副其实的内战爆发。几十万精锐的罗马军团陷入了长达3年的厮杀之中。历史上关于这次内战的记述,极致体现了“血腥卑劣”和“惨无人道”。到了战争后期,双方士兵厮杀的理由已经不是政治口号,而全部都是刻骨仇恨。
胜负是一定要分出,虽然苏拉不一定就是优势的一方,但他确实是最后胜利的一方。
同时,似乎也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最后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就发生在罗马城下。谁能获胜,谁就能进入罗马,“通关”游戏。
这一战,双方投入巨大,拼死相搏,战斗过程充满着各种悬念和意外。在胶着和危机的时刻,苏拉与麾下人马在绝境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获胜。
在留下近5万具尸体并当场处死数千名战俘之后,苏拉得到了罗马城,而敌人纷纷溃逃,再无还手之力。
罗马城再次成为苏拉“清洗”的对象。几年前,马略的那次屠杀大家还记忆犹新,更早的时候,苏拉也搞过一次“屠杀”。而这次,苏拉并不打算草草了事。因为在他内心中,自己的“罪孽”已经登峰造极,仁慈和怜悯已不会得到失去亲人的政敌们的宽恕,留下他们的性命,就代表着下一场恶战迟早会到来。
“我老了,不能再等了,走向人生巅峰就得在今天!”所以,苏拉下令开启了新一轮屠杀。
先是城内4000名战俘被拉到广场上集体处决,惨叫声响彻云霄。然后,为了弥补军队人手的不足,苏拉挑选了1万名健壮的奴隶,给予他们自由人身份,并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帮助自己的军队提升“杀人效率”。
同时,苏拉再次列出一份厚厚的名册,交给手下,让他们按册子里的记录“画勾清零”。后来,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苏拉发布悬赏公告,把政敌的名单画像公开张贴,保证人人都可以拿人头来换取巨额赏金。
一时间,罗马街头巷尾陷入了一片“杀戮的海洋”,抢劫案、谋杀案、灭门案在苏拉的政敌和反对者的家中陆续上演,罗马的上层精英和知名人士惶惶不可终日。
这期间,苏拉曾逮住了尤利乌斯家的一位小伙子,名叫凯撒。他是秦那的女婿,年方18,此时也是尤利乌斯家在内战中唯一幸存的家族男性。苏拉很有可能跟这个小伙子见了面,而且有过短暂却深入的交流。然后,苏拉就决定把这个家族独苗也给除掉。但身边不少人劝阻苏拉放凯撒一马,因为尤利乌斯家族也算大族,就此断了香火太不人道,而且这个毛头小子看起来也成不了气候。
苏拉起初执意要杀凯撒,但经不住大家三番五次地劝说,最终答应释放凯撒。但他却对众人说:你们知道个啥?这个凯撒可比100个马略都危险!
凯撒确实危险,但那是以后,而且也危及不到苏拉。
当政敌死伤殆尽,财产尽归苏拉所有之后,一切才相对平静。
此时,当苏拉询问元老院还活着的元老们“下一步要做点啥”的时候,大家伙儿纷纷点头哈腰地说:“干啥都行,您看着办就行。”
于是,苏拉开启了一轮政治改革。
其实,改革的幅度不算大。因为元老院的精英们看到,苏拉颁布的政策措施绝大部分都是在“修补”传统的精英共和体制。而最近十几年的动乱中,这个体制已经被折腾的不成样子了。
不过,以往搞这类政治改革,一般都会经历各种派系斗争,异常艰难,这是罗马过去的常态。然而,苏拉现在是“罗马第一人”,是元老们一致推举的“独裁官”。这个职位只有在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才能临时赋予能力最强的人,且拥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专断权力,并能凌驾于元老院之上。
内战前后,马略、秦那等人都担任过独裁官。今天,苏拉也获得了这个职务,而且几乎无人反对。同时,他也实至名归。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苏拉借助独裁官的权威大力推行自己主持的改革,并用土地和财富回报了跟随自己征战的老兵们。
虽然改革并非人人支持,但总体效果却是积极地。罗马本土及各个殖民地的秩序得以恢复,社会相对安定了下来,政治斗争也不再激烈。而苏拉本人,也忽然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变成一个眼光独到、处事稳妥、勤劳公正,甚至有些平易近人的领导人。
当苏拉在办公的时候,他总会严肃专注,一丝不苟地跟同事商量如何处理问题;当苏拉在家的时候,他却热情好客,风趣幽默地跟朋友和下属在一起吃喝玩乐。逐渐地,他的反对者纷纷沉默,安于现状;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前呼后拥。老一辈妇女们曾经迷恋他的帅气和忧郁,新一代妇女们则迷恋他的成熟与气度。
苏拉再次完成了蜕变,他让世人看到,自己虽然曾经是浪荡的公子哥,但如今却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当年有能力叱咤风月场,后来又有本事驰骋战场,如今也有器量掌控权力场。
人生巅峰不过如此。
没人知道苏拉走上“最高峰”以后内心的真实感想。有的只是羡慕、嫉妒和恨。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拉并没有打算在“人生巅峰”待上太长的时间。
当担任独裁官一年多以后,元老院本打算推举他继续担任这一职务。不料苏拉在推举大会上毫无征兆地宣布:“我都58了,该退休了。”
而后,苏拉辞职,离开罗马,回到那不勒斯一处海滨别墅开始养老。
苏拉没有个人日记留下来,也没有亲朋好友记录他的心路历程。所以没人知道为什么他会这么选。
当年那个被社会“打压过”的年轻人,对社会的仇恨消失了吗?也许早就消失了,或者当初根本就没有反社会的情绪。
有人说,这是苏拉“沽名钓誉”,不想一直搞独裁被对手诋毁;也有人说,苏拉当时身体已经不行了,他觉得自己可能无法再胜任高强度工作(辞职1年以后就去世了);还有人说,苏拉搞的改革本来就是要维护传统共和制度,他不想自己本人破坏这个传统制度,所以主动下台(就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那样)。
无论如何,苏拉忽然“跳出了”权利场,对他来说看似是个轻松愉悦的决定。那时的苏拉将近59岁了,可能一生的经历已经让他尝到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浏览过了从人生最底层到最高峰的各种风景。所以他回顾一生,发现一切“不过如此”,因而没了奋斗的“兴致”。
大概是这样吧,毕竟他还有什么没经历过呢?
苏拉大约是在60岁的时候去世的,死在了舒适惬意的别墅里。据说去世前的那一年,他经常在别墅里欢歌笑语,吃喝玩乐,偶尔也会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
原本,他可能以为自己会死在战场上或者权谋暗杀中,而且会很惨。因为他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很多无辜的人都惨死在了他的手里,理应会遭受报应。
可结果呢?一个“暴君”、“杀人狂”、“野心家”却能“得以善终”。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所以,很多人对此非常疑惑。
苏拉死前就给自己准备好了“墓志铭”,上面写道:
“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太多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太多伤害——但我都加倍的回敬了他们!”
由此看来,即使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苏拉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反而一切坦荡荡。
真是绝世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