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现象之我的感受

今天和几位同行友人聚会,我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朋友郊游的视频,因此引发出很敏感话题的讨论—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一词的流行,肇始于2013年5月,那时金价大跌,大城市的金饰柜台挤满了大妈,货架也被一扫而空。一出手多达几百吨黄金。那时有媒体在报道中就抛出了“中国大妈”的叫法,大呼“中国大妈”力量巨大,几可与华尔街博弈、抗衡。大妈也因此带着中国的印记迅速在国际爆红,连华尔街也刮目相看。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金价的持续阴跌,那时入市的大妈们悉数被套。按照目前金价的点位,套牢超过20%。此后,大妈们出手有所收敛,也因此带来了一段“中国大妈笑话”。

之后,随着广场舞扰民在大江南北遭到舆论的纷纷指摘,大妈与“自私”关联起来,核心问题是:“不顾别人感受,只顾自己挥洒”,舆论偏向同情被骚扰者。

大妈的现象无处不在,越走越远:火车通道上的集体舞、五颜六色的丝巾(世界上有两种丝巾。一种是奥黛丽•赫本的丝巾,一种是中国大妈的丝巾)、拍照时喜欢摆出青春活泼的POSE、群体式的喧哗等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来这只是对一个社会群体的笼统称呼,并无褒贬之意,但是现在俨然成了一个贬义色彩浓厚的词语,这究竟是为什么?

又为什么只有“中国大妈”,没有“越南大妈、柬埔寨大妈、巴黎大妈、日本大妈”。

我想这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一日千里息息相关。

中国大妈在她们年轻的时代,正是中国贫穷,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除了想如何填饱肚子,其他均不用想,也没有条件去想,更谈不上什么打扮,旅游,聚会,跳舞唱歌,就连拍一张彩色照片也是多么的奢侈。

改革开放后,中国强大了,百姓富裕了,更多的中国大妈可以走出家门了,她们与时间赛跑,要夺回(潜意识)年轻时没有得到的东西,包括青春和少女心。

所以说“中国大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所出现的特殊的产物,是中国独有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缺位下,她们为了谋求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所作出的自发努力。但是这种努力,由于文化变迁的缺位,加上自发的方式缺乏科学性,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中国式大妈之所以被贴标签,还有就是源于她们的行为,可以说没有最折腾只有更折腾,大妈喜欢折腾,但是,无论怎么折腾,却始终无法达到内心真正的需求点,只能以不断的折腾掩盖内心真正的缺失和落寞!

一个内心真正满足幸福的人,一定是安静的,而一个内心饥渴的人,一定是折腾的。当然,正常人也不可能完全安静,通常是偶尔折腾下,满足了便安静了。

常态化的折腾,只能说明你折腾的内容没有覆盖到你的真正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自我觉察和自觉觉他!这是一门功课,很难的功课。

我也渐渐步入大妈的年纪,但我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持一份自我觉察的觉悟,不可以成为标签式大妈人物,可能这也是源自我无法苟同被标签化的大妈行为。

当然,需要多加一段说明:面对“中国大妈”现象,我无意,也不能光指责我们的大妈们,大妈们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群落,她们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大氛围中,时至今日,我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责任,因为社会道德已经出现问题了,审美已经没了底线。提高国民的素养和道德水准,机缘之迫切,由此可见一斑。

大妈是我们的“半壁中半壁”,这个群落遍及千家万户,其能量和榜样效应,自然不可低估。因此,多多提点一下我们的大妈,关心下我们的大妈形象,爱护我们的大妈,似乎就不是多余的了。

以此文章告诫自己,提醒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大妈”现象之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