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记忆

今年过年,甚为孤单。如日常的四个大人,两两对坐于大大的餐桌两边,对饮一瓶红酒。

早早完毕,先生早早上了场子。我和爸妈都靠在沙发上,烤火瞌睡,等春晚。

迷迷糊糊中,耳边好像听到了劈里啪啦的炮竹声,这是谁呀,这么大胆,不是严禁烟火炮竹嘛。还有这么多孩子,拿着点着的焰火在小弄里奔跑....

"小心点啊“没等我说完,又来一孩子直接撞我身上。梦,早早地惊醒了。

转过头,爸妈也在火桶里睡着了,他们的梦里是不是也有年轻时的过年记忆。

记忆中,乡下童年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就开始的。

1,村里过年的第一件事便是蒸年糕,是那种糯糯的糯米年糕。

那时候好像没有机粉机,蒸年糕的粉是用老式脚踩的石碓舂米,直至把米舂到可以用的糯米粉。

我家旁边就有一口石堆,隔壁几个生产队的人自发地早早地就排好了各自舂米的日子,今天帮你家,明天帮他家,轮到自己舂米时,自然也是多人来帮忙。

舂米,一次最少要四个人,两个人踩碓,一下一下地用劲踩下去,碓口再掉下来,冲击着碓口里的米。越有劲,速度越块,一般的大力的男人踩。

另外需要两个人在碓口处筛米粉,碓口上去的时候就快速用手下去捞一把米粉,再过筛过一遍,筛上面的继续倒进碓口舂。如从反反复复地捞米筛粉,也是一个需要体里和技巧的活,一般人是不能胜任的。需要多年筛粉的有经验,手脚灵活的女人。否则,容易被碓舂到手,那就惨了。

幸好,农村人,一年忙到头,就盼着大冬天来临,过年那一个多月忙着各种吃的,即使是这么劳累的舂米,对他们也是一种快乐。

每每睡到半夜醒来,仍听到碓房里传来快乐的笑声。

白天时,我喜欢看他们舂米,看他们手脚并用,欢快地忙碌着,而我也一下一下地在心里数着节拍。

青菜炒年糕也是我大冬天里的最爱。

那时候,腊月开始,几乎家家户户的早餐都是一大碗青菜炒年糕,加辣椒粉,带少许汤。那味道,别提有多好吃了。

因我家有个院子,朝南,阳光极好,平时大家都喜欢托碗来我家门口吃饭晒太阳。腊月开始的早上,院子里就都是青菜炒年糕的味道,一直持续到近中午。这一碗炒年糕,也足足顶两餐,中午饭都省了。

2,蒸完年糕,杀年猪,就是接下来过年大事件了,比蒸年糕更热闹。

那时候,我们村子大,但是会杀猪的师傅只有三四个,所以,杀年猪也是要一家家早早地跟杀猪师傅预定日期的。从腊月初开始,一直排到三十晚前两天,无论天晴下雨,杀猪师傅是没得休息的,有时一天要杀三四头猪。

小时候听到猪叫声,一帮孩子就都跑过去看,看得多了,不知道害怕了。

杀猪讲究的也是快准狠,几个人抓住猪,抓耳朵的抓耳朵,前脚的前脚,后脚的后脚,尾巴的尾巴,抓好一二三一喊往猪凳上一横,杀猪师傅这时候抽出尖刀,对准猪脖子处,一个猛子下去,猪血倾泻而下,猪大吼一声,不一会便疲软得不能动荡。

猪血在乡下是好东西,每家都会拿给盆子在下面接猪血,猪血热气腾腾,流到盆里,盆要不停的晃动,以免结块。

猪血接完,立马拿到厨房,放到加盐的干净的水里,等到猪血结块,便可以做菜吃了。

白天杀完猪,晚上吃杀猪饭,是腊月每天上演的年味。堪比做客,做客只能吃两三天,吃杀猪饭,可以持续整个腊月。

现在想来,吃杀猪饭,应该也是上天对辛苦的一年的村民,最好的犒赏。

3,都说干干净净过大年,腊月初八和腊月二十四,是村里固定的打扬尘的日子。看似简单的大扫除,其实很有看点。

小时候我也期盼着初八打扬尘的日子。妈妈几天前就坎来了小竹子,带着很多竹叶的水竹枝,扎好了扬尘把。扬尘把的柄足足有两米多高。

到了初八,我们帮忙着把家里房间里,厨房里,所有的东西,能帮得动的所有东西都帮到院子里。

我喜欢看爸妈结婚时的箱子里,那些旧衣服,绸缎被面,还有毛主席像章,都一一晒在院子里。

还有一些瓶瓶罐罐,腌菜坛子,装猪油糕,豆腐乳的青花坛子,上厅的时钟,瓷器帽筒等等,就知道花花绿绿的很好看。

家里房间里,空空如也了,便可以举起扬尘把,从天花板一直刷到地面。

吊扇,日光灯,被刷的摇摇晃晃,大片的灰也从这些上面飞下来。木楼梯上,楼梯弄里更是很多灰,所以一年一次的打扬尘,在农村是家家户户比须做的事。

打扬尘那天,我也喜欢去各家各户院子里去看别人家的东西。

只有在打扬尘的时候,家家能看不能看的东西,都帮在外面晒,都是些平时极少见到的东西。

隔壁太奶奶家的三寸金莲,是我印象最深的。

红绿相间的缎面绣花鞋面,还有一颗小玛瑙镶嵌在鞋尖旁边,尤为显眼。小鞋子拿在手上,只有我的小手的手掌一般大小。

太奶奶正好也脱了鞋子,在太阳地里晒脚。只见两只脚除大拇指外,其他几个脚趾都被压在了脚板下,已经与脚板在一个平面上。

太奶奶的小脚,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裹小脚的脚。我现在仍记得隔壁太奶奶那慈祥白净的面容。因小时候家境好,一直过的是大小姐的生活,老了还是很精致优雅。

4,贴春联,过大年。

记得小时候是没有卖对联的。对联都是现写的。

爸爸是老师,在村里算是少数几个有文化的读书人里最受尊重的一个。所以全村写春联这事就只能麻烦我爸爸了。

我们村子是大村,有八个生产队,几千户人家。大约从腊月二十开始,大家就买了红纸来到我家,交给爸爸写对联,一张红纸可写两幅对联,一般都是买两张红纸的多。收下红纸后,爸爸就在纸后面写上人家的名字和几幅,以免弄乱。

写对联是爸爸一个人,可是忙的却是我们一家人。

爸爸先把所有的大张红纸都裁好合适的大小,再折出七个字或是多个字的宽度印子,这样字才不会写歪。

开始写对联时,我和弟弟就忙了,轮流帮忙牵对联,爸爸写一个字,我们往上拖一个字,以保证爸爸每个字都写得既快又好。

全村的对联确实太多了,不帮忙,不写快些真来不及。

写完一只还要帮忙拿到院子里晒,用石头压着,还要一幅幅地摆好,不能放乱了,

遇到阴天或者下雨,就要上火桶里烘,不及时烘干墨迹,家里根本摆不下那么多。

过年前的那几天,不断地有人来拿写好的对联,又有人拿红纸来写。家里家外穿梭不停。

最辛苦的还是爸爸,一直站着写,一写就是一整天,腰酸背痛是肯定的。

必须要说一下,爸爸写对联全是义务的,全家老小,忙的还不亦乐乎。

5,过年啦。

农谚说“真忙摘茶叶,假忙三十夜”,一个腊月就这样在忙着吃喝玩中过了,三十晚终于来了。

三十的早餐我们叫“吃茶”。桌上摆满大小盘子糕点,泡好每人一杯茶。就开始吃糕点,吃到一半,接着上煮鸡蛋和粽子,或者还有蒸的肉丝糕萝卜糕。

吃好早茶,大人们就开始忙着三十晚的菜了。家里所有大小风炉子,不锈钢锅等都用上了。

还好三十夜的午餐简单,喝粥。喝粥也是村里多年传承下来的习惯。酸辣椒炒煎豆干,腌菜炒冬笋,是最好的下粥菜。

熬一锅浓浓的粥,多放些水,快熟时,舀出一些米汤备用(贴春联用)。

粥喝完,家家户户就开始贴春联。

我们孩子就忙着洗澡换新衣服了。

小时候的过年,无论大人和小孩,几乎都要买至少一件新衣服,有钱的人,从头到脚甚至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当然新鞋子是不用买的,是统一的妈妈做的布鞋。

洗完澡,换上新衣服的孩子们,就开始各家各户串门玩了。

从下午一两,年夜饭就开始了,这第一声鞭炮也拉开了新年的大幕。

鞭炮一响,烧饭的大人们就开始心急了,都要赶早吃饭似的,鞭炮一家接一家响给不停。有远有近,要是隔壁的年夜饭炮竹响了,厨房里的妈妈就更急了。

慌忙叮咚地要我们帮忙帮菜上桌,崔着爸爸早点摆好炮竹,点好香烟,只等她一声令下,放!

于是我们家的年夜饭也开始了。

三十晚要放几次鞭炮。吃饭放鞭炮,发灯(家里所有的灯打开)放鞭炮,半夜12点辞旧迎新放鞭炮。初一早上开门放鞭炮。

大人们一般要等着三十夜晚饭后,收拾好厨房里的碗筷,才洗澡换新衣服。

于是,正义初一的早上,吃完茶,走出去,全村都是新的。新的年,新的春联,新的衣服,新的笑容,新的希望。

这是我对过年的最美好记忆。

感恩,自己曾经有过这么快乐的过年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