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以能吃上肉为终结

因为疫情,这次春节从取消三十年夜饭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居家假期,估计这也是国人绝无仅有刻骨铭心值得入史的节日。

没有了迎来送往,许多人把提高厨艺作为消磨时间重要方式之一,毕竟过节储备都丰富,僧少肉多时间充裕可不得精雕细琢。我家做饭都是我先生的活,我和儿子品评挑剔是饭桌话题之一,从咸甜火候到程序倒正,佐料配比南北差异,借着过节先生心情好连捧带说。讲真,别说一人难称百人心,就这三口都口味各异,先生不能吃甜,儿子鱼虾螃蟹难得入口,而软糯鲜汤最得我心。分歧最大是我儿子说海参含铅太重少吃为佳,我说我问过几个厨师都说他们经理每天一只红光满面,最后达成共识对错除非化验对标。这个春节是几乎没扔东西的一年,也是真正意义上厮守团圆的一年。

这就是身处漩涡之外的人生,关注、感慨、防范的同时,祥和幸福满足。

对比强烈是上网看见诸多不易,昨天这样一段描述也是让我泪奔,找不到链接大致细节如下;武汉志愿者因为许多老年人不会网购会上门协助,其中有一对老年夫妇,男人得了老年痴呆外加癌症晚期,因为疫情终止化疗,除了认识老伴会给人介绍这是我爱人和当年结婚时老伴送的一块红色棉布手帕的记忆其他都是空白,被询问需求时说想吃肉,问及孩子为啥不帮忙并进行电话沟通,大儿子打通后说管不了我自己都吃不上肉,二儿子打了四次没人接,三儿子接通志愿者问你知道你父亲得癌症了吗?他想吃肉,三儿子说得这病神仙也没法,我试着网购下你把我爸妈地址给我,志愿者问你怎么连爸妈地址都不知道,他回答,我在上海忙的昏天黑地哪记得了这么多事。几天后,志愿者接到老妇电话说老伴死了,让联系殡仪馆的车火化并谢谢他说老伴中午吃了红烧肉,说真好吃啊。最后送别,老妇默默看着殡仪馆的车开走并没掉泪。志愿者问一个人不太安全是不是和一个孩子住一起方便照应,老妇只是拿出手机翻出一张一群穿着花红柳绿老年人的照片说,以前还出去跳广场舞因为老伴生病好久没去了。

好一幅人间真实画面,好一幕人间真实场景。

我们时不时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寻求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我们时不时在诸多文学形式中学构架,求突出,我们把人性拆开揉碎剥离出来恨不得血淋淋抖落给你以求认同,歌颂与批判、笔墨与影像其实都不如把你扔进人堆里感受一下疾苦与无助,失败与无望来的深刻。

设想下自己如果是这种境况会怎样?

人生是个选择题,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作答属于自己一份独特的考卷,答题标准与分数高下是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的。除了不可抗力事件不能驾驭,许多细节还是决定了人生走向。青编入史是成功,家庭美满也是成功,我们试着不带偏见代入理解这家人如何活成这个样子。我们泪奔是因为有时贫困会宥于贫困而限制思维不能解脱贫困,是因为有时尘世尘埃落到个人头上便是灭顶之灾,是因为每个普通人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迫改变人生走向,即使成为英雄人物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更是因为,这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某种情形下的真实缩影,即使不完全一样。不是悲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受难者,只是经历的时间不同罢了。

每个普通人的境遇合成才是真实的历史,即不曲解也不夸张滴摆在那,我们会受制于历史进程也会得益于体制构架,但有一点,命运真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只是在别人给我们的应允中努力活成了现在自己的模样。我们能做的,只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粒沙落在自己头上,不崩溃足以。

惟愿能改变别人命运的少数精英,在主宰自己和他人的决绝中,留几丝悲悯一些良知以恃众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人生以能吃上肉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