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商学院-大数据杀熟

1.价格歧视是什么? 互联网杀熟真的存在吗?

价格歧视,是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这叫:三级歧视),针对不同采购量的消费者(这叫:二级歧视),甚至针对每个不同的消费者(这叫:一级歧视),生产的"差别定价策略"。

一级歧视(看人下菜-同样的东西,不同人购买是不同的!)

案例一:

一天,某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Rick,收到一封邮件,说他们研究出一种算法,能99%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购买意愿,根据这个算法,你可以给不想买的人更大折扣,吸引他下单,同时不用把折扣(打双引号的)"浪费"在忠实顾客身上。他们保证,用了这套算法,营收至少能提高5%。

Rick没有抵挡得住诱惑,和这家公司签了约,利用让不想买的、刁钻的客户少付钱,忠实的、不在乎钱的客户多付钱的"选择性促销"方式,让在线销售收入,三个月提高了13.52%。

案例二:

你有没有在批发市场买过东西?你问:"这双鞋子多少钱?"售货员用0.5秒打量你一眼,把你的衣服牌子、首饰价格,贫富气质,输入大脑,开始计算,给你报了个价。然后,你们开始讨价还价。最后,每个人买到这双鞋子的价格,就是不一样。你妈去买,几乎一定比你便宜。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案例三:

某研究者曾对一个著名的购物网站做了项测试。他先在一台电脑上,浏览奢侈品,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只看便宜商品。两周后,研究者用两台电脑同时在被测试网站买同一款耳机。结果,经常看奢侈品的富人,看到的耳机价格,是另一个人的四倍。

案例四:

在中国也有某著名旅游网站,利用互联网对个人的了解,实施"一级价格歧视"。你在网上搜索机票信息,它会显示各种折扣。你不停地刷,不停地刷。然后,他就知道你很着急,于是悄悄隐藏了低折扣的机票。你再刷,便宜的机票越来越少。

案例五:

我在结婚挑选家具的时候,跟卖家具得朋友一起吃饭,他跟我说了一个价格歧视的真实案例,他在北京某地卖家具,有一次明星刘某某去了他那里买家具,刘某某看上了一个床,那个床上的标签定价是1万5千元,结果我那个朋友忙走过去说这是谁把标签放错了,这个床15万,整整多了一个零啊!那个朋友跟我说,明星都不差钱,如果你的定价低了,她还嫌便宜呢!

案例六:

刚发泄完对某出行网站的不满,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其实我们也是一级价格歧视者。有些客户非常难缠,我们就会主动给一个低价,有些客户又大方付费又及时,我们给的价格也不低。这也是一种人性吧,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案例七:

价格歧视在保险行业体现最为明显,今天煜全老师的课里就讲到美国一家网络保险公司通过Health IQ 测试来区分人群,开出不同的保险价格。 第一、当你在 Health IQ 上达到了“精英等级”时,你的保费就能减少4%,以美国30年的人寿保险来说,这相当于便宜了差不多1万块人民币; 第二、如果用户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说,你每个星期跑16公里以上或者骑行80公里以上,你的保费还可以再有4%的折扣; 第三、如果你积极参加铁人三项赛等项目,经过 Health IQ 的审核后,甚至能获得高达25%的折扣。

案例八:

上周打车,滴滴给了我10块钱的专车优惠券,高兴的不得了,花了40块钱坐了奥迪A8,感觉捡了大便宜。 过两天再打车,发现首页怎么又是专车?再一滑,原来快车只要13块钱,真是捡了我的大便宜。

案例九:

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从正反二方面来看,一级价格歧视,对于用户来说是违反商业道德的,但对于商家来说又是不违反。存在即合理,从它被发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一矛盾体一定被用户所不容,被商家所追捧。 有一次在家点外卖,由于自己和妻子手机内都安装了某外卖平台软件,妻子是其VIP用户,而我是普通用户。平时都是使用自己手机来点菜,但那天却阴差阳错地想着妻子是VIP,运费这块有补助,而我就得自己出,故使用妻子手机下单,发现价格要比平时贵好多,同一个地址,同一个软件,同一个商家,为什么普通用户还比VIP便宜,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各种投诉截图发朋友圈,都鸟无音讯,学了今天的内容才知道这叫做一级价格歧视。 你是VIP用户也就意味着你是他们的忠诚客户不易流失,可以适当的提高价格,而针对普通用户往往都是哪家便宜去哪家,所以需要用价格优势来吸引你使用。而商家可以用这一方式获得更高的回报收益。 这真是印证了当我是用户时痛恨,而当我成为商家时却喜欢的策略。

案例十:

1.区别定价,看人下菜碟,还是充分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的消费场景 2.移动互联网一个神创新,叫:售后评价,购物点评,利用“UGC”(用户产生内容)来消除这种区别定价的神逻辑。 3.哪些商品或者服务是用户评价消除不了的呢? 老师案例中的刷屏买机票,旅游网站利用人性的弱点和时间紧迫程度料定你很着急,时间不等人,买机票赶路的人是没有时间刷评论区的。 4.可替代性+时效性+线下有效容量这几个因素可能会做出有效的区别定价。 a.先说可替代性,同样的航空公司,同样的飞机,同样的舱位,同样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我买一个月之后的机票,李磊买明早九点的机票。 为什么一个月之后的机票折扣很低?而明天早上九点钟的机票很贵? 因为我有三十天的时间来想足够的替代性方案,大不了第二十九天的时候买张高铁票也能及时到达。但李磊明早9点钟几乎没有可替代性方案,而延误的后果很严重。 b.时效性+线下有效容量:案例一,今晚跟女朋友想去看电影,还有十分钟大片开映,而且只剩下两个座位,就算我知道半小时前别人是55元每张票,而我们是60元每张票,我们也得去看,为什么?商品时效性。今天不看,万一明天下架了呢?为省10块钱,空留遗憾在心头! 案例二:春节回家,大年二十九了,买不到票,我跟女朋友只能选择拼车,58同城上刷啊刷,终于看到一辆顺风车,顺时顺路还顺风,只有两个座位,我跟女朋友刚刚好。司机师傅给出的每座票价是500元,两人一共1100元。我再一刷屏,回顾一下历史价格,好作为讨价还价的心理锚点,天啊!同样的目的地,顺时顺路还顺风,昨天每座票价才450元,这才睡一觉,两张票合计就涨了100元。司机师傅来了一个神回应:年还是要过的,你们这大包小包的,不可能因为这100块钱掉头回去吧?毕竟这一年只有一个年三十儿啊!

2.什么是二级歧视,它的核心又是什么?

"二级价格歧视","按量定价",就普遍得多,也花样百出得多。

正常的二级歧视,就是买的越多越便宜,比如说:团购,拼团,优惠券等等

什么叫"逆向二级价格歧视"?

逆向二级歧视(买的越多价格越贵)

你平常交电费吗?你知道居民电费,白天贵,晚上便宜吗?你知道?很好。这叫"峰谷定价",鼓励大家晚上用电。但是你知道,同样在白天,居民电费也是"阶梯定价"的吗?

在某市,居民电费分三档:

1) 每月用电260度以内,每度0.617元;

2) 每月用电260-400度,每度0.667元,涨了5分钱;

3) 每月用电400度以上,每度0.917元,居然大涨了50%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鼓励大家节省能源吗?当然有这个原因。但一套别墅,再怎么省电,都不可能省到一居室的水平。供电局这么定价,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能源,而是让住大房子的,也就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为同样一度电,付出更多钱。

每户用电260度,400度,和400度以上,相当于把住户粗略地分为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富裕型因为房子大,再省电也比温饱型用电多,但他们有钱啊,那就让他们多付点。

"买得越多价格越贵"这种"高级定价策略",其实一直被很多高手悄悄使用。

某移动运营商,提供上网流量包月服务。每月3G流量59元,平均每G 19.67元,如果购买每月4G呢?89元,每G 22.25元。是的,你没看错,"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为什么?因为每月能用4G流量的人,是有钱人,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可以多收他们一些钱。

案例一:

来解决之前说的租借玩具不还的问题呢?你可以这样设计价格体系:

1、 每次出借玩具,需一周归还,收费100元;

2、 延期到两周归还,收费300元;

3、 延期到一个月归还,收费1000元。

4、 归还后,如果无人排队,可以再次借走同样的玩具。

如果某个孩子特别喜欢一个玩具,支付能力强的家长想让孩子玩一个月,他会对1000元的价格并不在意。但是如果孩子不是那么喜欢,却因为懒而不还,1000元就会变为心理上的"延期罚金",催促家长尽快归还。这就是用"买得越多价格越贵"的方法,让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支付更高的费用。

案例二:

我们在业务中会采取二级价格歧视,不过采取的是先付后退的方式,以此来激励用户扩大购买量,其实这就是“返点”制度。比如说,A、B、C三个用户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报价都是单价1000美元,到了月底,我们计算购买总量,A是80个、B是40个、C是15个。根据事前的约定,超过20个返购买总额的1%,超过50个返购买总额的3%,这样我们就会按总金额的97%、99%和100%给三个客户开账单,也就是给了他们打了不同的折扣。这种先付后退的制度,一定程序上可以刺激客户尽量把货集中到一家公司,同时也鼓励他为了跨越某个“门槛”而努力增加购买量。返点制度在代理企业普遍存在,原来的机票代理公司,据说主要的盈利就是返点。

案例三:

北京地铁的票价政策就体现了二级价格歧视原理,既有正向歧视,也有逆向歧视。 地铁公司规定:每自然月内,乘客使用同一张一卡通卡乘坐轨道交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8折优惠;满150元后,从下一次乘车时给予5折优惠;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不再享受打折优惠。 一般情况下,乘客坐地铁出行次数越多,票价越便宜。但超过400元/月地铁费的,基本不是普通乘客,可能是快递营运人员之类,占用社会公共资源,也就没必要给予优惠了。

案例四:

正向二级价格歧视适用于大多数产品,买的越多越便宜,而逆向二级价格歧视是买的越多,反而价格越贵,只有你的产品处于垄断地位时才能使用,就像水、电、煤等都是掌握在国家手里,无替代品,你不得不为此付费使用,其次通过这种方式,能区分出低中高等收入人群,让富裕人群交更多的费用,来分摊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用电使用成本。平时大家交税也是按照你的收入比例来,工资越高税收越严格,而低收入人群是不需要缴纳税费等,都符合逆向二级价格歧视。 前些年家里想要买个车,去4S一问才知道,看中的这款车没有货,当时4S给出,当场提现车加价1万,等待3个月加价5000元,再等6个价原价提车,这应该也是应用了二级价格歧视原理。

3.价格歧视的天敌是什么?

一价定律,是价格歧视的天敌。学完价格歧视和一价定律,你有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方法,所有的招式,都有制衡之法;再厉害的打法,七步之内,必有解药。这就是商业之美。

案例一:

假设某品牌,"歧视"中国有钱人喜欢买奢侈品,想让中国人多付钱,所以选择了"法国100欧元,中国3000人民币"的定价策略。那么,你可以做什么?如果你有足够的商业敏锐度,你可以:1) 用800元人民币,换成100欧元,在法国购入该商品;2) 把商品合法带入中国,然后以3000元卖掉,从而获利2200元。今天很多"奢侈品代购跨境电商",就在做完全一样的事情。这样的代购越来越多,会导致中国奢侈品的价格下降,法国奢侈品的价格上升。最终这件商品在法国和中国,甚至全球的价格,趋于一致。

案例二:

打个比方。你想把一件商品,用5元卖给"穷人",10元卖给"富人",那就一定会有对商业敏感的穷人,用5元买来商品,然后用9元,8元,7元,甚至5.1元卖给富人,从中获利,使你的"价格歧视"落空,最终导致,你不得不卖给穷人和富人,都是一个价。这就是"一价定律"。

案例三:

在美国,不少洗衣店都"歧视"女士,洗女士衬衫,比洗男士衬衫贵。为什么?因为她们的衣服通常比男士贵,所以更舍得在洗衣上花钱。但其实,洗女士衬衫和男士衬衫的成本是一样的。看到这样的"歧视"现象,你应该大喜过望。太好了!利用"一价定律"创业的机会来了!然后,开家洗衣店,在门口贴上:女士衬衣不额外收费,立刻就能吸引大量女性客户。

案例四:

很多餐厅,经常让穷人排队领当月优惠券,让时间宝贵、不愿意排队的富人付原价。看到这样的"歧视"现象,你应该大喜过望。太好了!利用"一价定律"创业的机会来了!然后,做个"优惠券交易网站",让穷人可以把优惠券,卖给富人。这样,不管什么人去餐厅吃饭,都是一样的价钱。

案例五:

北京的公司A生产一种商品,在北京卖20万元一套,而在广州卖25万元一套。广州的公司B要买这样的商品,这就套利的机会了。我和北京的公司A签订一个合同,以20万元一套的价格向它购买10套,总共货款是200万元。在同一时刻,我和广州的公司B签订一个合同,以24万元一套的价格卖给它10套,总共货款是240万元。我让公司B把240万元货款中的200万元汇入公司A的银行账户,剩余的40万元汇入我个人的银行账户,同时,我要公司A将我向它购买的10套产品直接发送到广州的公司B。这样,我自己没花一分钱,却赚了40万元。这就是常说的“空手套白狼”。

案例六:

无论怎么惊心设计套路,一切商业规律背后都有可能有其缝隙或者漏洞 。黄牛正是利用这些缝隙的创业者。 有次去旅游,想去当地的水上公园玩,在网上查了一下门票138元一位,刚要停车去买票,被几位当地的人拦了下来,问我们要不要票120一张。我有些惊讶,就问他们为什么你们的票那么便宜?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他告诉我说放心吧,我们专门有人在网上拼团抢票,给你们的票绝对没问题,你要是不放心等验票通过了在给我钱也行。 那里有不平等,那里就有机会 ,天下没有破解不了的招数。

案例七:

想到那句经典的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几天刚发生的网约车大战中,高德地图加入了进来,滴滴和美团还都在收取每笔交易费用的佣金,而且晚上10点后的价格还更高。而高德地图这次直接来个0佣金,0服务费。彻底改变了商业模式,从价格歧视,直接干到了一价定律。 还有销售酸奶的商家,随着酸奶越接近有效期,价格越便宜,有钱人喝最新鲜的,穷人喝快过期的。这也崔生了一个生意,专门卖临期酸奶的。这个有点价格歧视到一价定律的意思。

案例八:

再厉害的打法,七步之内必有解药。这一句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针对不同的消费领域都有相应的解决之法。快消品,大宗商品,刚需,低频商品都能在商业逻辑上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回到今天的一价定律,在供应商谈判中,针对价格的讨论会更有效率。

4.关于三级价格歧视,核心是什么?

(让有钱人多花钱)

三级价格歧视"研究的"类",其实只有一个:"有钱,并愿意多花钱的人",让他们多付钱。

有钱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 宁愿花钱不愿花时间。

第二、 想要那就现在要,绝不等待。

第三、 无法忍受低品质。

第四、 希望一切尽在掌控。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天啊,有钱人真倒霉,到处受人歧视。是的,也许你觉得商业世界歧视穷人,但其实商业世界更加歧视有钱人。也许有人觉得,做有钱人看来也不好啊,还会被歧视。我还是多花点时间吧,这样可以少花钱。

那是因为你的时间还不贵。如果有一天,你的时间贵到宁愿花钱,也不愿意多花一分钟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宝贵”。

案例一:

把润总今天所讲的歧视有钱人的方法倒过来看,那就是说有钱人的特点是:珍惜时间胜过金钱,绝不等待,只要最好,掌控一切。这不就是富人思维吗。所以说,虽然会被歧视,但是想要变有钱,就要按照这个思维来行事才对。 说到歧视有钱人的其他方法,我觉得还有一点是满足虚荣。爱马仕的包包,全球限量款,不但贵,还买不到。想要,那就花更多的钱,成为VIP会员吧。

案例二:

在国外买很多电子产品时,有一种价格优惠策略叫做“邮寄回扣”,就是说买完东西后把收据、反馈卡、回扣申请表等物品整理好并寄回厂家,厂家就会以支票的形式返赠多少多少钱。返赠的金额少则几十刀,多则一百多刀,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事实上,申请回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寄回厂家的东西少了任何一样都不行。因此,回了家后真正认真整理回扣申请资料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要不就是嫌手续麻烦不弄了,要不就是放着放着就忘了。只有对价格特别敏感,真正在乎回扣的消费者才会花精力去申请回扣。高端消费者和低端消费者就这样区别了开来。

案例三:

有钱人,用钱买时间。没钱人,用时间买钱。 这背后就是对价值的判断,怎么才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充足的休息,舒适的环境。 在北京下班挤地铁,住在5环外,虽然房租便宜,但是每天都要花好多时间在路上,遇到高峰期,还等排队,心情也不好,影响整天的工作,其实算下来并不划算,不如住的近一点,省下的时间,可以学习,提升认知,创造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案例四:

我们该怎么运用三级价格歧视呢? 一:暴龙太阳镜折后550元,但450元也是可以卖的,那怎么办呢,如果运用一级价格歧视有失公允,也影响信誉,那么就可以运用三级价格歧视,550卖给你,可以集赞,一个赞一元钱,100元封顶,有钱人自然不会太在乎,但对价格敏感的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好的促销方式 二:典型的是卖菜的商贩,一个菜分成三个等级,一级的10元一斤,二级的8元一斤,处理的5元一斤,有钱人自然就会买10元一斤的 三:三级价格歧视设计好了,应该对商家很有用,既能最大限度的促成销售,又能最大程度的多赚钱。

案例五:

我遇到一种,不知道算不算。 前段时间从网上给孩子买了个玩具,然后卖家就加了我的微信,经常给我推送“亲,今天有免费玩具领取,感兴趣吗?”有次我闲来没事,就想看看他们这个所谓的“刷单”是咋回事。后来她又给我推送这样的信息,我直接回绝了。 写完这段话,我又回顾了下文章,发现它应该属于“宁愿花钱也不愿花时间”这个特征的。因为卖家通过这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可以很轻松的识别出哪些人有大把时间,哪些人有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分钟商学院-大数据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