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20年,只为“桃花源”

这是台湾著名剧作家赖声川为其舞台剧“暗恋桃花源”所总结的一句话。这部剧本是1986年3月3日,由赖声川构思和领导集体即兴创作的一部作品,由李立群、金士杰、丁乃竺、顾宝明、刘静敏等11人在台北南海路的国立艺术馆演出,轰动一时,至今仍经久不衰。甚至可与《茶馆》和《雷雨》相提并论。

全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空旷的剧场里,一个剧团在排练《暗恋》——一位关于台北老人回忆1948年在上海的一段凄美爱情的舞台剧。抗战胜利后,江滨柳在上海与云之帆结婚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这对情侣却因战争而失散。江滨柳到了台湾在十年之后娶妻生子,但几十年来心中一直无法忘怀年轻时的那段美好的爱情,直到江住院后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云之帆的启示,几天之后,云之帆来到医院,原来她也一直生活在台湾。事变境迁,两位老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来感慨岁月无常。。。。。这时,当演员们正演得起劲儿的时候,另外一个剧团来到剧场,打断了《暗恋》的演出,他们说这场地是他们订来排一个古装闹剧《桃花源》的,这部戏非常大胆地改变了陶渊明经典“乌托邦”作品:无能渔夫老陶的老婆春花与房东袁老板两情相悦,老陶一气之下划船去了河的上游,碰到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绝境“桃花源”,老陶在里面住了一阵因为想念妻子,决定回去带妻子一起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


两个剧团在一个舞台上相撞,一片混乱,又找不到管理员,只有你抢我多这片小小的场地,一会儿是《暗恋》的演出,一会儿是《桃花源》,渐渐地,所有冲突与矛盾相互融合,两部戏同场同时演出。。。。。。这便寓示了“在混乱中找到和谐”这一主题,而之所以会选择“两个剧团争夺一个剧场”和“戏中戏”的表演形式,主要灵感来自于台湾的混乱环境。当时的台湾剧场管理不得其法,也没有对剧场的尊重——晚会、音乐会、毕业典礼都往里面塞,剧场秩序杂乱无章,所以说,赖声川想到“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题材,打算把常人所谓的“喜剧”和“悲剧”借两个剧团的排演,同时呈现在一个舞台上,这种“企图心”源于赖声川在柏克莱写论文时对希腊悲剧和及日本能剧的特别兴趣。赖声川说:“其实我们已经太习惯“干扰”了,它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常态。”所以,“干扰”成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动力,《暗恋桃花源》中有这个干扰,那个干扰,每次干扰都不太一样。《暗恋》中的导演会造成干扰,演员自己会造成干扰,外界也会造成干扰,干扰创造了剧中的视觉,美学上的“拼贴”手法和切割画面,像一个不断堆积起来的拼图,许多答案也在留白处。

如果说《暗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病房里回忆过往情事,那么《桃花源》便是讲人类潜在的内心欲望,一个是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一个是对平凡生活的解读。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领悟到其共同性,即活在当下,不追究过去,不期望未来,这也是桃花源。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但愿有机会看到现场版的这部舞台剧,相信那时会更令我获益匪浅、感受颇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恋”20年,只为“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