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入选了福布斯杂志必读的成长书,作者是伊迪斯·伊娃·埃格尔,她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尚在人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1944年16岁的伊迪斯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此经历了8个月非人的折磨。 1978年,他取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教授。埃格尔博士参加过奥普拉的脱口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节目,他的自传拥抱可能获得比尔盖茨的推荐。
2020年,比尔盖茨在其官方微博上推荐了最值得阅读的5本书,第一本就是埃格尔博士的《拥抱可能》,他的推荐理由是:“独特的身世背景,给予了他惊人的洞察力。我想现在很多人都可以从他关于如何应对困境的建议中找到安慰。” 这本书的主旨是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精神劳碌,学习一些能力,能够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
01 匈牙利谚语:“你在烛光下,总能找到的最黑暗的影子”
古代谚语总说:“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可见,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并不会让人满意。苦难是人生的常态,作者希望大家摆脱“受害者心态的牢笼”和“未解决悲伤型牢笼”。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心智的僵化状态,困在过去,困在痛苦中,如果总是在思量自己的失败和损失,总是在头脑中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成为受害者也许是一种意外,但选择继续当受害者,则是因为这种身份,让我们得到了不作为的许可。
当人们表现出受害者心态时,就把所有的责任和谴责都抛给了别人,受害者心态仿佛是一种盾牌,但其实是一种假象。当意外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将自己想成事情之中的受害者而忽略了事实,但也许未必是如此。 悲伤不仅是一次性的痛苦,悲伤会成为生活和关系中的一部分。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掌控已经发生的事情,可是我们却希望自己能够掌控。 作者给出的应对方法是,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以平和的胸襟应对。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喜欢发生的事情,但是当你停止对抗和抵触,你就获得了更多的经历和想象力。
另一个方法是学会面对孤独。孤独是让人们恐惧的,不过当你学会爱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享受孤独,可以写下你自己想要获得的成就,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伴侣。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转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件意外的事情发生在那个时候,活在当下,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疗愈伤痛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在这段时间里做的事情。
02 自卑与自负:两种对立的人格,2个自我评价的陷阱
自卑的人容易陷入“自我忽视型牢笼” 被抛弃是人类最早的恐惧之一,因此我们早早学会了,如何获得别人的关注,别人的喜爱,别人的认可。我们选择做某件事情或成为某种人,只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被别人爱,把自己的生活全部交给别人,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在一个或某个版本中,而应认识到,我们的内心不应该受到条框的限制,遵从自己的直觉和愿望。 忽视自我也就是需求别人,有时候我们会对需求别人上瘾,有时候则会沉迷于被需求的感觉,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
但如果以长期牺牲自己为代价,或一直充当一名帮助的别人的殉道者,我们就会积攒很多怨气。 当你获得自由,你需要为真实的自己担负起责任来,你需要找回那部分不得不放弃的自我。打破旧有的习惯,每天标记自己工作的时间,给自己一些爱的关怀。
而自负的人则会陷入“僵化思维性牢笼”。 我们中的很多人,活着是为了证明什么?我们沉迷于追求别人的一句赞美,可是如果我们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足够好,就会陷入某种不切实际之中,根本无法得到自己追求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你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圣人。你不必向别人证明你存在的价值,欣然接受自己拥有的东西,为自己的不完美和完整而庆祝,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放弃对完美的无休止追求。
没有人能在批评中成长。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不去批评别人,大多数人也可以不去批评自己,因此我们能远离不切实际的期待,同时也远离因这些,无法因这些期待无法得到的满足,而产生的愤怒。 自己发挥更多的想象力,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继续前进,而不会毫无头绪的原地打转,温柔的拥抱,温柔的拥抱自己,看到他人的本来面目,合作而不是控制。
03 对内:管理好情绪,是一切的基础
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负面情绪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需要避免以下几个牢笼:
怨恨
每一种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有所得就会有所失。你不可能回到一段关系开始的阶段,变的愤怒、失望和疏离之前,你可以做的事情比这更有意义,那就是重新开始。 如果问题不是你造成的,你就不必为他的指责和愤怒负责,把问题还给他,不必要为了他的指责和愤怒而负责,请停止拯救他,那是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只有你能决定一段关系是在消耗你,还是在滋养你。 尽可能让自己活得充实,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有力量的人,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答案,改变你的步伐,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
秘密
诚实是从对自己说真话开始,欺骗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当我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秘密,否认自己的经历,不肯承认自己的遭遇或者假装没事儿,来保守秘密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疗愈自己。 否认自己的经历,不肯承认自己的遭遇,或者假装没事,来保守秘密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疗愈自己,也无法从遭遇中真正走出来。
无论出于什么缘故,秘密都是具有伤害性的,保守秘密会形成一种耻辱的氛围,这种羞耻感,也是所有成瘾的根源。 内疚和羞耻 愧疚和羞耻感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离开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可以从自己身上感受到被珍惜的感觉,也可以学着珍惜自己,有时候我们会对不是由自己导致,或选择且完全无法掌控的事情产生内疚。
用善待自己,替代羞耻感,让你与自己的对话中带有这样肯定的语气:“是的,我能是的,我会是的,我可以爱自己,是让自己变得更完整,更健康更快乐。”这不是自恋,你关注的东西,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恐惧
能否释放自己内心的恐惧,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们可以选择,用生命中多少时间沉溺于恐惧之中,恐惧感经常利用最无情、最具煽动性,却又最持久的两个字。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你永远不知道外界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你也无法预测谁会对你造成伤害,可是,恐惧与爱不能共存,生活也不必总是由恐惧主导,如果经历过创伤或背叛,我们就不太容易消除对再次被伤害的恐惧。 我告诉过你,你会后悔的;我告诉过你,你这样做太冒险了;我告诉过你,结果不会好的。我们不愿意让自己的预感落空,我们总是心怀恐惧,总是时刻保持警惕,以为就可以保护自己。
可是恐惧往往会发展出一种无情的循环模式,恐惧也是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从恐惧的威胁下,保护自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学会爱自己、宽恕自己,不要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痛苦惩罚自己。 绝望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绝望的种子,人总能找到可以做的事情,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丧失了什么,而是关注你还拥有什么和肩负着什么?希望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黑暗和痛苦,同时希望也告诉我们,只有在今天幸存下来,明天才可以获得自由。
不让自己气馁是需要勇气的,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逃避 去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选择逃避,并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用不去感受情绪的方式保护自己,或是别人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假装自己已经克服了过去的恐惧,但其实在内心深处,一部分仍然困在那里。 当我们习惯否认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就很难识别自己的感受,无法面对,不愿意表达。感受自己才能治愈自己,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
04 对外:放下武断的评判,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评判型牢笼, 我们天生就具有爱的能力,只是习惯了恨,放弃偏执就意味着,要从自己开始放下判断,在遇到那些激怒和激怒或冒犯你的人时,询问自己他想要教给我们什么?
不宽恕性牢笼, 选择宽恕不是为了曾经伤害过我们的那个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宽恕让我们不再是过去经历的受害者或囚徒。也不再让我们,背负着只能容纳痛苦的重担。宽恕不是把某个人,赶出我们的感情世界,而是学会放下。 只要你说我无法原谅某人,你的精力就花费在和自己对抗,而不是为自己而活,也没有充分的享受生活,对仇恨的释然和宽恕并不容易做到,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结语
作者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暴行,纳粹杀害了近600万犹太人。她成为了幸存者,50岁的时候拿到了心理学博士,现在是一位94岁的老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和治疗工作已有40多年。 通过对12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讲解和梳理,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自我疗愈的方法,还可以用一种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这个世界,对待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