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也是艺术 会说话是智慧

说话也是艺术 会说话是智慧

作者:觉者看世界

多数时候,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往往被视为一种出众的能力,似乎这样的人总是更受欢迎,不管在哪里都能混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于是,越来越的人喜欢高谈阔论,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有的人说话,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却会让人敬而远之。

孔子曰: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言语可以是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千年尘封的冰霜;言语也可以是犀利的刀锋,能把人伤得体无完肤。

诗人海涅也说过:言语之力可以把侏儒变成巨无霸,还可以把巨无霸彻底打败。

由此可见,言语的力量实在是不容小觑。会说话这种能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那么怎么说话才算是智慧的说话呢?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在人际交往中,中国有句古话叫“看破不说破”,道破了少言、寡言的智慧。

作家海明威曾说过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古人在发表言论方面是非常谨慎的,一定要以此为戒!

“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话,说的越多失败越多。从黄帝的时候起就有这种说法,人性这个东西真是有意思。我们现在常说的“言多必失”,也就出自于此。为什么?因为说什么都不对,甚至不能轻易夸人。

你不能只夸其中一个人,只要你夸了任何一个人,其他人都会觉得你在批评自己。夸人都这样,骂人就更糟糕了。我如果骂一个人真不懂事,大家就会觉得我在指桑骂槐地说他。最近就是这样,我只要批评了一些人,哪怕是古人,都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在说他。这是人性。所以要“无多言,言多必败”。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的确,言不在多,希言则贵。

埃尔温·斯特里马说:“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便善于沉默,谁没有这些,谁便只好夸夸其谈。”

真正的强者惜字如金,只有弱者才废话连篇。在许多情况下,不说是另一种力量与存在,是更强大笃定与底气。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无多事,多事多患。”不要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多一事必然多一份祸患。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其他的时候尽量低调,尽量不张扬。这是老子和黄帝告诉我的。“无多事”就是安分守己,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要管本分之外的事情,因为“多事多祸患”。

《孔子家语》中专门记录了《金人铭》,说明孔子很重视这篇文章,甚至把它作为一种家传文化来教育子女和弟子,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也吃了一惊。黄帝把这么好的东西刻在金人背后,希望它能留下来,能让后人看到,这份心意让人觉得非常温馨,但也让人感慨和遗憾!

纪伯伦说:“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灵魂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语,才是一种大智慧。

因为,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将这些智慧融入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单纯地求知?幸好其中有一个老子,幸好老子留下了《道德经》,这或许也可以算是《金人铭》的另一种传承。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快乐安稳的时候更要警惕,不该做的不要做,学会杜绝一些日后会让你后悔的事情。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不要认为多说话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多说话引起的祸患正在形成,只是你还没发现罢了。在古代中国,很多人甚至会因为话语间得罪了小人,就招来满门抄斩的灭族之祸。

这样的事,在中国历史上实在太多了,现在也有很多。很多人说了不该说的话之后,都招来了不吉祥的后果。这就是“勿谓何伤”,不要觉得你不会受到伤害,“其祸将长”,其实祸患已经形成了。所以,既不要多说话,也不要多管闲事。

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言人隐私。

别人向我们倾诉时,往往是带着情绪的,可能并不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然而有些人不考虑后果,快人快语,误把别人一时的情绪当结论,转身传出去。最怕的是说到得意处,还用错了词,让人会错意,变成一段谣言。

听了别人的私事,不去乱传。坚守住自己,做一个“瓶子”一样的人——口子小,肚量大——方能收获更多信赖。

孔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从道上刚听见传言,转身在路上就开始跟别人说,捕风捉影,飞短流长。

这世界上的许多伪信息就是这么传播开来的。孔子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所需要的作风。《战国策》中有句话说:弗知而言为不智。

意思是不确定,不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就信口开河或者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力,辨别力,判断力,这种行为是不明智的,愚蠢的。

《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社会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制造谣言,传播谣言,这体现的是人的品质、修养和辨别力不够,也会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无事生非。

所以遇事要多些怀疑,对还没发生的事,绝不可胡说。

另一个启示就是不要招惹小人,如果你得罪了小人,他开始找你麻烦,你就会永远不得安稳。我们不说别的,很多人的前程都是坏在什么人手上?女人和小人。几乎都是这样。有时候说话不注意,或者行为上过火了一些,甚至只是因为一个耳光、笑了一下,小人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语言很重要。

黄帝确实老奸巨猾,对人性的把握非常准确,真是了不起。

不过,西方人肯定会觉得中国人很奇怪,为什么一直让人少说话,他们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要展示自己,因为西方社会不会迫害张扬的人——其实说不定。西方社会照样把耶稣送上了十字架,把苏格拉底判了死刑,把布鲁诺给烧死了。所以,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只要有人类,就是这样,就要遵循黄帝和老子总结出的这些规律,因为人性是不分民族、血统和地域的。

有句话叫:“把无谓的胜利留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会说话。”

和人相处,不在说话上争高低,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修养。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不要认为多说话不会有什么残害,你的祸患就要像熊熊大火那样烧光你的一切了。

许多时候,人的祸患都是言语招来的。好几年前,若你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刺激了某个小人,当时的不愉快就会一直埋在他的心里,他会永远盯着你,看你什么时候出错,一旦你出错了,被他抓住了把柄,他就会趁机报复你,让你万劫不复。所有大的祸患,都源于小人。因为得罪小人太容易了,就是几句话的事。你不可能占他的老婆,不可能夺他的财产,但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他的心。如果你伤害的人是君子,他就算多么疼痛也不会加害你,而且不会永远记住你对他的伤害,但小人不是这样,小人的心里充满了类似的事情,他们放不下,也过不去,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所以,古人提醒我们,要“敬小人如敬父母”。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意思是做一件事之前先深入思考几遍再做决定。我觉得说话又何尝不应该“三思而后说”呢?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一时失口,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追悔不已;只有这样才能说出有用,有意义的话,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你说话长脑子过脑子的好印象;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才能使自己养成说话前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敏于事,慎于言”的这一修身标准。

有句谚语说:说话前请先把你的舌头绕三圈。所以说,三思而后说,我们才能说出理性,明智的话。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不要认为没有人听到你的话,你说话的时候,天妖就在窥视着你。黄帝的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天”是老天爷,“妖”是妖精、神鬼。中国有一句老话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跟“天妖伺人”的意思非常相近。老祖宗认为,就算你只是在自言自语,也不要觉得别人听不见。永远记住,人在做,天在看。你看不见的存在永远在身旁监督着你。

你一定要注意,有些人仅仅说了一些不恭敬的话,就会立刻发生不吉祥的事情——有的时候,你说的只要不是好话,就会出问题。因为,虽然看起来周围没有人,只有我们这些人,但事实上有很多“人”——他们不是人类,而是暗物质、暗能量之类的存在,也就是黄帝所说的“天妖”,他们可以阅读我们的意识,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如果你说的是好话,当然没关系,如果你说的话不好听,他们就会生气。一旦生气,他们就会给你找麻烦。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说不恭敬的话,永远要有敬畏,不要拿不能开玩笑的东西来开玩笑。

所以,不但不能多跟别人说话,连自言自语也要小心。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慎独。儒家要求我们在没人的时候也要恭敬、自律,就像有人在监督你一样,要常保一颗恭敬之心。类似于儒家所说的“诚意正心”,诚意正心是儒家的基本功课。

俗话说: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有想法在心里反复吞吐几遍,思考几次,再决定说不说出口,才是一种成长。脾气来了,福气就走了。逞一时之快,出言不逊,用嘴巴伤人是最愚蠢的行为,就如同往别人心中钉钉子,即使你以后把钉子拔出来了,那个洞却是永远存在的,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永远难以抚平的……

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为厉害。我们用了几年学习说,却要用一生来学习不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说明真正智慧的人从来不多说话。

对于老子这句话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动用之妙,存乎一心。

老子一直认为言语是很浅薄的东西,一方面因为很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像老子所讲的“道”就不是用语言能够描述清楚的;另一方面,怀才的人就像怀孕,时候到了想遮掩都掩不住,无须用太多的语言去表现自己的才华,更无须靠语言掩盖自己的浅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说话是一门学问,说得不多不少是一种功夫。为人处世有时候很难,很多时候,装糊涂也是必须的,有些事情,你说了没用,多说无益,说了反而会得罪人,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立身处世,需要懂得少言、寡言的智慧。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糊涂不是无知,更不是无能。做人”难得糊涂“,装糊涂有时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对一个人的涵养、自控力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管住自己的嘴,还需要抑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最高级的”装糊涂“就是“心照不宣”,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

“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智慧,有时候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你必须这样做。打比方说,你偶然知道了你不该知道的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你必须要缄口不言,这时候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所以,“看破不说破”有时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说了不该说的话给自己带来麻烦,追悔莫及,也有很多人由于做到了”看破不说破“保全了自己。

不说,可以明哲保身,

不说,体现了一个人涵养,

不说,体现了一个人对自身表现欲望的克制能力,

不说,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慈悲,还是处世的良方和增进感情的秘方,

不说,是一种大度,事情的真假,时间会给最好的回答。

《菜根谭》中说:“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在说话上,这告诉我们要懂得一些门道、把握一点分寸,才能做到初见让人喜欢,长久不让人讨厌。智慧的人,能做到圆融。不意气用事,不盲目,不妄语,不轻言。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选衣服,选行业,选朋友,同样地,说话也需要选择,我们要选择那些确知的,善意的,正能量的话而说,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和做法。

所以,你只管好好做人,学会适时闭嘴,做到言默有道!

让我们择善而言,三思而言,平和而言,不断历练自身,不断反思自身,不断提高自身,做一个慎思谨言,口吐莲花的智者吧!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话也是艺术 会说话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