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最近在研读怪诞行为学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往往抵挡不了免费的诱惑从而去花费更多的钱或者做出一些不太理性的实验。提起“免费”这个话题少有人对它感到陌生甚至有人“深受其害”,因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就存在着许多的“免费的陷阱”。拿我个人而言,我大约是在一周前从超市购买了两大盒(12小盒装)伊利的酸奶,我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在购物的时候喜欢买一些生产日期比较近的东西。所以一开始当我看到生产日期已经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抵制的。但是经济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这种“免费的营销”手段让我们放弃内心的抵触进行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于是在买一赠一的诱惑下,我乖乖的卸下了心里防线,但是这个导致的结果是,本来只能在一周时间消费掉一盒酸奶的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剩下的一盒酸奶度过了保质期。

       这种“免费”的赠品,多多少少都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困扰着或者说是干扰到我们的选择,比如购物满一定金额就能使用满减券亦或是享受包邮的服务。于是就有心细的人对此展开了研究,来揭示免费的诱惑竟是如此之大,竟然能影响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MIT的高材生做出理智的选择。他们做出研究的第一个实验是在万圣节的晚上,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到达之际,小孩子们总是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小鬼怪到邻居要讨要糖果吃,他们上门总会说“不招待就使坏”。刚开始的时候,实验者们当小孩上门的时候会先给他们提供三小块好时之吻巧克力(在当地比较便宜),然后实验者会给他们一个选择————拿一块好时之吻换一小块份士力架(较好时之吻贵更数倍且分量更沉)和拿两块好时之吻换一大块士力架。所有到场的小孩子都选择了后者,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当然这只是试验中的参照部分。另一部分的儿童,却面临着另外一个选择————免费拿一小块士力架或者拿两块好时之吻换一块大的士力架,在这个实验部分的儿童,绝大多数人都抵挡不了免费的诱惑而放弃了更加划算和精明的选择(选择两小换一大)。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虑,小孩子心智又不是很成熟,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研究员又在MIT校园内开展了另外一次实验,这次实验的对象是MIT里面的高材生们。实验者们选择在校园内摆摊的方式,出售两种巧克力(每人限购一块)———单价15美分瑞士莲松露牛奶巧克力球(原价50美分)和单价1美分的好时之吻(原价5美分)。实验进行中的时候,大约7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瑞士莲巧克力,这也是非常符合MIT高材生的思维逻辑。但是当研究员把两种巧克力的价格分别下调一美分的时候(即瑞士莲价格49美分,好时之吻免费),这些高材生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免费的好时之吻。

       看完笔者的研究,我开始反思到我之前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我都有做过类似上文中那种走进免费的陷阱中的行为。但是可笑的是,即使我现在知道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但是我可能还会在日后生活中潜意识的走入这样的消费陷阱。不过这种行为导向型的诱饵也并不一定就是商家用来促销的工具,有时候要是能应用到政府的治理当中,也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改变。比如现在国家实行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就给博物馆增加了许多的流量,很多对历史和文物没有兴趣的人也会在方便或者空闲的时间和朋友家人去逛一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