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谈中国精神

今天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在这里向为了中华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英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胜利日我想谈谈中国精神。

(一)

最近一部反映抗战时期淞沪会战的电影《八佰》掀起了国人对于抗战历史的新的讨论与思考。四行仓库,一个历史课本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名词,连同那场壮怀激烈残酷血腥的大会战被每个中国人所熟知,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在日军的围困下坚守不去,挺起了中国的脊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深究那段历史,电影《八佰》评价毁誉参半,但是这场战斗及其体现出的抗战的激烈残酷与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是不容抹杀的。

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我们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一扫一百余年来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颓唐斗争史,阻止了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下降线上越陷越深。

战争胜利对中国人振奋精神是一个巨大的正向激励,精神不灭,从落后到崛起就是历史的必然。

(二)

笔者与很多人一样对金庸武侠非常着迷,尤其喜欢天龙八部这部小说,看了很多遍。这部作品有一段是少林寺扫地僧关于佛法与少林绝技关系的讲述,读来令人深思。在扫地僧看来,佛法是领悟少林绝技的基础,每一项少林绝技在展现出他的巨大威力的同时也会给修炼者和他人带来巨大危害,必须要有相应的佛法去化解武功的戾气,只有佛法越高深的人才能掌握越多的高深武艺,而佛法高深则就不会去用这些绝技和武艺去伤害他人危害社会了。

这一段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高度发达的物质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贻害无穷。所以我们既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更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人需要高度的智商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记得读研时,有一门国际战略学的课程,主讲者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老教授,教材也是老教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研究的成果而出版的著作,与市面上常见的教材在内容、体例和观点上都大相径庭。教材中有一张专门讲战略中精神的价值,提到一个事例就是美国的FM100条军令,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翻译过来就是,精神的重要胜似钢铁。

针对精神相关问题,老师还专门出本了一本专著作论述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影响。老师把精神看的很重,认为精神问题将是未来人类社会最大的危机。在工业革命开启的人类生产力大爆发几百年后,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出现大爆发,物质短缺的状况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而精神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可能成为未来阻碍人类继续进步的最大病灶,其破坏力将超过其他任何力量。

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大概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精神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需要辅之以高度的精神强度,有人测算过物质与精神的比值在1:2才是正常的状态,一旦精神失守,在与物质的较量中呈现弱势,败下阵来,那么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对社会进步的反噬与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毕业很多年,当年学习的很多知识已经扔进了大海,但是书本中的这句话却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历久弥新,每次遇到困难挫折我都回想起这句话,振奋精神,继续前进,将困难踩在脚下。

(三)

精神,一般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内在现象的名词,从古老用语“灵”到古典用语“精神”,再到启蒙时代笛卡尔用语“意识”,再到现代用语“心理” ,人们对有智动物的心理意识的认识是逐渐去神秘化的过程。当然,对人类的精神实际的心理过程和生物构造表现我们的认识还非常少,未知的领域还有很多。

古往今来,人们对精神的解释种类繁多,含义丰富。有时我们用精神指人的生命体征,如《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又如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精神还指精力活力。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赵明诚)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精神也用来形容人或物有生气,如《世说新语·言语》“周仆射” 刘孝标注引《晋纪》:“伯仁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精神还用来表示人的神情意态,如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有时精神也用来形容人精明,机警,如《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

有时也指人的自我意识,如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有时还指一种理念,如宋·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在哲学上,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尤其是对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不同理解成就了很多著名的哲学流派,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按黑格尔哲学,人类意识包含精神与思维两部分,人的精神又包含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自我意识。

精神是一个高度凝练的词汇,翻阅中国历史,有关精神的短语可以列出一长串:汉唐风韵、魏晋风流、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大寨精神、塞罕坝精神、三线精神、抗震精神承载集体的抗争;伯夷叔齐、苏武牧羊、左丘国语、史公著史、铁人精神绵延华夏的纽带。这些群体或个人展现出的独特价值从历史的尺度把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的悲欢离合连成一条精神的线条,组成了一个剪不断的坚强纽带,泽被后人警醒后人。

喜欢运动的朋友都会有些体会,对抗性竞技运动中,高手对决,到最后,双方都精疲力竭,这个时候支撑你继续奋勇拼抢的是意志,是求胜的信念,是不服输的精神。

我们这个民族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个人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逆境:自然灾害、外族入侵、内部动乱、人生沉浮、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如此种种的一次又一次的单个或叠加的冲击,仍能绵延几千年而不灭,成为世界民族之唯一,就在于民族精神的牢不可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就是精神的伟力。

(四)

那么精神从哪里来?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气度?

通常我们讲一种精神,那么我们基本都是以一种积极褒义的眼光来看待精神。精神代表了我们群体或者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一面。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情复杂、问题交织、仍处在闯关爬坡阶段,同时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球同此凉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重要价值追求。所以我们的精神气度既应该包含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优秀传统精神,也要展现我们在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和需要的开拓创新的价值追求,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展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博大胸怀。

精神的传承需要言传身教,更要亲身实践,历史背景、环境条件、认知水平、精神境界的差异会导致精神传承过程中的耗损,历经千百年传承的去粗取精百炼成钢的过程,剩下的就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精华。

精神需要培育,需要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我们有历史精神的丰富遗产,有世界文明的吸收融合,有伟大复兴的丰富实践,这些都是当代民族与个体精神的重要源泉。

尊老爱幼、和睦乡里的孝慈文化,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乡土情怀,为国为民、守土有责的家国担当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存,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当代最突出的精神特质。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为伟大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引发并实现了"中国精神"的新转变,将"中国精神"的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这就是中国智慧、中国气概、中国现象、中国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我们常说我们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世界的繁荣发展和五彩缤纷有赖于各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各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力量。文明之间交流碰撞才能产生出不断前进的新力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造我们当代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五)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终极归属感与荣誉感,使中国人为了祖国的腾飞,成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基本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必须传承的。我们需要弘扬那种让中国人自强、自信的国民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它可以涵盖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勇敢、爱国主义、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以及自由、平等、博爱;是中华民族现代的勇敢、坚强、正义、敢于担当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是勇敢、执著、奉献,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善良、热爱、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觉自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的自信、自觉、自强、自豪的民族性格,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个精神家园。

(六)

奋斗的时代需要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这样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一马当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是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任劳任怨、勤恳实干、勇敢自信、刻苦认真,是爱憎分明、自觉自愿、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这样的时代精神是引领中国摆脱亡国灭种危机,洗刷百年耻辱,丢掉一穷二白帽子,实现从站起来到从富起来在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这样的时代精神是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个体的集合,他们中的优秀代表组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精神的大写意,无论是铁人精神、大寨精神,还是红旗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都是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

“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这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大写意。无论是小岗精神、华西村精神,还是深圳精神、浦东精神都是激励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竭精神动力。

“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这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写意。无论是焦裕禄精神、许振超精神,还是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激励我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有力道德支撑。

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张志新、蒋筑英、罗健夫、张海迪、邓稼先、鲁冠球、孔繁森、任长霞、许振超、王顺友、方永刚、吴大观他们虽然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这些全部都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在迎接挑战中彰显、升华和创新,学会坚强、自信、友爱、奉献,正是“中国精神”新的代表。依靠“中国精神”我们取得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依靠”中国精神”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依靠“中国精神”,我们成功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精神”越来越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强大动力。

(七)

民族精神是个体精神的高度凝练。中国精神需要通过个体来具体化。海事精神理应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忠诚于党,严格执法,服务人民,就是海南海事精神的底色。

三保一维护的使命,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宗旨,航行安全、水域清洁、服务交通、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忠诚履职、甘于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和崇德尚法、爱岗敬业、严明高效、清正廉洁职业道德海南海事精神的核心。

扎根海南,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里,海南海事也有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贸港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防治污染、交通强国建设中,海南海事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从五零服务到全省通办,从污染排放控制到碧海行动,从定点扶贫到消费扶贫,从西沙海事起步到扎根三沙热土,这写都是海南海事在特定时代的担当,也体现了海南海事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千百年守海,如今大不同。AIS、VTS、无人机、海巡船艇、执法单兵装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海南海事治理中的应用,这些已经深深的融进海事人的日常,伴随着现代化监管手段的运用,海南海事人越来越有国际视野、大局意识,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的意识正逐步增强。专业、高效、创新、国际化这样符号已经成为海南海事人的自觉追求,这是新时代的海南海事精神必备要素。

(八)

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特别是美国围堵打压,以中国精神保持战略定力,以中国精神凝聚奋发向上攻坚突围的蓬勃伟力,才是应对复杂局面的正确态度。中国人民具有面对逆境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传统和光辉历史,越是逆境越能激发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的潜能。

翻开地图,中国的国土面积、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度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当年建国时一穷二白的一手烂牌废牌,在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与高超的操作之后,变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一边倒格局。

所以,无论现今世界格局如何复杂,我们都能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化解。秘密武器就在于几十年励精图治积累的强大硬实力和千百年大浪淘沙传承的伟大精神的结合。我们常说中国是不可能从外部被打倒的,能打到我们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以只要有内部的团结统一局面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保证内部的稳定,那么我们在面对世界变局时就有了定盘星。

精神不能空转,他需要落地,所以需要让无数个体有稳定的工作、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需要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与实现这个蓝图的政策支撑,每一个人就能在追梦中将中国精神与自身命运转变相结合,然后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力量。

坚守信念,传承精神,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也是集体行稳致远的精神源动力。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在未来道路上,“中国精神”就像一盏灯,这是个体的明灯,也是民族的灯塔。

你可能感兴趣的:(胜利日谈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