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准备》【美国】黛安娜·塔文纳

《准备》

前言:疫情当下,工作难寻,不由的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基于这个疑惑,开始拜读《准备》这本书。其核心思想是“我们究竟应该让孩子怎样走上社会,他才算是做好了准备?”


正文:

作者黛安娜·塔文纳是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她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管理和政策硕士学位。她大学毕业后一直都投身教育事业,二十年间,在加州各地的城市和郊区公立学校做过老师、管理者和校长。作为萨米特公立学校的联合创办者和首席执行官,黛安娜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办学理念。这本书开篇就写着:献给所有的孩子。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并且能够快乐地拥有掌握幸福的能力。

在美国加州,有一群家长,他们就对社区里的高中很不满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企业求贤若渴,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没办法胜任那些工作。有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选修特定的课程,就错了上理想大学的机会。这群家长成立了一个社区高中基金会,决定自己运营一所高中。这所学校,就是萨米特中学。他们邀请了塔文纳来当他们校长。塔文纳获得了一个机会,把心中的教育蓝图变成现实。她坚持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改变孩子,帮助这些孩子变得更好、更幸福。教育的本质不在于面试他们,不在于筛选出来好的孩子放在一起。

书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模式都还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流水线教育。在当时的情形下,大家对于教育的要求是:“你能够长时间地工作,能够坐得住,能够忍耐,然后能够记住一些操作细节,并且能够读懂操作指南,会一些简单的数学,就够了。”基于这种模式,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基本就在生产线上干活,做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但是当代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是多元且复杂的,我们需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比较高的情商。这些东西才是今天大家对于教育的需求。但是我们的教育依然延续了五六十年代的教法,把大家培养成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状态,因此必须得改变我们教育的结构。基于此背景,萨米特高中要求的是,我们要能够制作出很多基于现实生活的课题,即孩子们学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来自于你要解决你自己身边的问题。

作者指出,我们需要分清是让孩子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还是让孩子通过教育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一个家长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他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你使多大的劲儿都没用。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最多把孩子逼迫得假装在学习,最多把孩子逼迫得能够考上大学,让我们感到满意,但我们没法把孩子们逼到爱学习。一个人如果不爱学习,即时上了大学,毕业后照样不学习。因此书中所述的这个准备,是一个终身的准备,不是面子的问题。

在萨米特中学,有一个很有趣的迎新仪式,叫“戳气球”。老师会让每个孩子手里拿一只气球、一支铅笔,然后大家围成一个圈,做这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分钟之后,谁的气球还没被戳破,谁就会得到一份礼物。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到处跑着去扎别人的气球,整间屋子里充满了笑声、尖叫声和气球的爆裂声。最后,所有的气球都戳破了,没有人赢。“戳气球”这个游戏就是想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在残酷的竞争中,最后很可能没有赢家。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合作,每个人都是赢家。这个游戏展现的正是美国传统教育中学生所面临的局面。

相比之下,萨米纳中学提倡的是一种合作文化:学生齐心协力,互相支持,视彼此为队友。如果孩子高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谁都讨厌他,那这个孩子所受的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很多学霸在走上社会以后并不成功,原因就是学霸一辈子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强就够了,他不需要跟别人合作。但在这个社会上,能够令我们成功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竞争的能力,而是合作的能力。换句话说,这个社会考量我们能不能够团结很多人,能不能够跟很多人在一起非常开心地合作。但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独立、是不要跟别人合作。


结语:长大成人是我们的必修课。它不应该是一道窄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它应该是一个路口,孩子们可以手拉手一起走到这里,面前是更宽广的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NO.140《准备》【美国】黛安娜·塔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