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和春游真的可以在同一天吗?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淮南子·天文训》

今天是清明,没有特殊安排。窝在家里刷朋友圈,人群两拨,各表一支:扫墓v.s.春游。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在我们的印象里,清明那绝对是个很严肃的节日,不然为什么我们会说:新年快乐,三八快乐,五一快乐,端午快乐,十一快乐,唯独不会说清明快乐呢?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选择在清明开心的踏青春游,这是否有违和感呢?

查了一下余世存的《时间之书》,来理一理答案。

特别的封面~

首先,清明节我们为什么要扫墓呢?

有一种说法,说这是因为古人迷信,认为人的灵魂就像大自然里的生物一样,到了春天的时候会比较活跃。所以,到了清明的时候,如果不扫墓,祖先的灵魂会不安,会给家里人托梦。但对于这种迷信传说,很多人持保留意见。

其实,古时扫墓,主要是表达对家庭的尊崇、对祖先的感恩,其中有庄重、有责任、有仪式感。祭祀行为就是提醒人们应该有所节制、有所敬畏,也是对自己的礼数、功德、功业进行自省的过程。

此外,扫墓还和古人的土葬习俗有关。土葬的坟墓一般离人们住所很远,但又需要定期维护,那什么时候维护最好呢?就是春天。春水融化容易进入棺木,动物冬眠初醒容易在坟墓周围打洞,种子萌发容易破坏墓地。春天扫墓就可以有效的防漏水、防打洞、防杂草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观念上的敬畏感和现实中的“三防”形成了春季扫墓的古老传统。可最早,扫墓不是在清明节,而是在“寒食节”。

寒食节源于禁火,一般以冬至为起点,大约持续105天,结束于清明节前一两天,期间人们只能以冷食度日。所以才有韦庄诗云: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除了禁火冷食,寒食节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扫坟墓。在唐代,不论士人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踪、慎终追远的节日,由于清明节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常将扫墓延至清明。逐渐的,人们就把怀旧悼亡的寒食节和求新护生的清明节逐渐联系到一起,《中华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因此,人们就把扫墓的时间定在了清明。

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理顺了清明节扫墓,那这天为什么还要春游呢?

首先,春天是一年中最适合玩的季节。清明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跟着舒展起来。一年的辛苦,在一冬的困顿后,最适宜在春季找到慰藉。

其次,古时的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逐渐消亡。但上巳节清洁自身、郊外踏青、男欢女爱、曲水流觞等内容,寒食节祭祖、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却一直留存于民间,逐渐全被合并到了清明。

最重要的是,想玩也要有时间。清明假期就吻合了客观需求。从宋代开始,官府就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脑力劳动的优势由此体现!)2009年后,沿用太学制,调休三天。

适合、融合、吻合,清明春游由此而来。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风吹,敬颂春祺。你,在干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扫墓和春游真的可以在同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