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张读书#1000/41 小提琴手的故事

【我见】

        有一位小提琴家对自己能否继续演奏小提琴的才能心存疑惑,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能否实现成为艺术大师的宏伟目标,为此她心事重重。一次她有幸与一位大师级的小提琴家相遇,年轻的小姑娘问:“您是否愿意听我演奏一曲,然后告诉我我有没有成为艺术大师的才能?”大师回应道:“如果我听了你的演奏,然后告诉你你不具备这项才能,你会怎么做?”姑娘回答:“我非常看重您的评价,因此我不会再表演。”大师说:“如果你会因为我所说的而放弃,那么显然你不具备成为艺术大师所需的条件。”

【我思1】

        大师的意思是说,若把权威的评价当做对自己的唯一评判标准甚至是行动指南,显然是无法成功的。艺术方面如此,生活亦然。科学家霍金小时候若是听信了老师们认为他”不会有出息“的判断,就不会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被人称为“疯子”,爱迪生曾被老师称为“低能儿”,爱因斯坦也被老师称为“笨学生”,但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与生俱来的天赋, 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不听别人的意见,是不是又会陷入固执和自以为是呢?在《哲学的慰藉》一书中,阿兰·德波顿总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智慧,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我们对他们的反对意见给予多少重视,应取决于他们论证方法是否健全”。即使是权威,也有出错的时候。即便是普通人,也有珠玉之见。不以人废言,而是关注其说法的逻辑性,再做出自己的判断,才是上上之策。

【我思2】

        这则故事反映了我们思想中的一个思维误区:必须先明确回报,再投入。姑娘在开始一项事业前,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够成为艺术大师才愿意去努力,这就像必须确定能结婚再去谈恋爱,能考上清华北大再去读书一样,极其荒谬。

        但这样的想法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比如现在知识付费很火,有的人学一门课程就问“能让我赚多少钱”?媒体也推波助澜,类似“30天,让你月入百万”噱头层出不穷。深究其背后逻辑,是这样的:世界是单线程按钮。我若按A,则必然产生B,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若努力,必然会成为艺术大师。我若报一门课程,则必然导向月入百万的结果。至于天赋,机遇,个人努力,时代趋势需求,统统视而不见。这种把希望寄托在单项事物上,忽视错综复杂现实的简单思维,又怎能迈向成功呢?

        路上人走出来的,再睿智的人都无法精确预测未来。脚踏实地,抬头看天,脚下看路,如此,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一张读书#1000/41 小提琴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