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风暴中的哲学家》

这个时代毫不夸张是通过历史来扼杀我们的时代。只要你没有读过这个或者那个,关于某个历史的人物的著作或者某个观念思想的书籍,你甚至不敢以自己的名义说话。

在任何领域,都将面临这一困扰。

作者:[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六点图书
译者:汤明洁
出版年:2018
页数:336
定价:68
装帧:精装
ISBN:9787567572874

《风暴中的哲学家》一书中的哲学家:乔治康吉兰,让保罗萨特,米歇尔福柯,路易阿尔都塞,吉尔德勒兹,雅克德里达,他们在世的时候,都遭受了猛烈的批评和质疑,但这都无法阻止他们穿越“风暴”。本书中所指的“风暴”有三层意思,首先是指外部环境的剧变,比如战争侵略,比如颠覆性的革命力量等等。其次是指由社会快速发展而形成的观念矛盾,这个矛盾来自保守的古典势力所涉及的传统力量与新生力量所提出的需求和解决方式之间的矛盾。最后是指哲学家们身处其中所经历的内心的责任抉择。

环境的剧变、观念的冲突以及自身的震荡,三者组合起来的“风暴”,不仅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哲学家思想诞生的环境,更是让我们知道了哲学家所遭遇的不幸,维持身体精神批判思想是何等的艰难。反叛或者说批判精神是极为容易诞生的,但它的诞生是不是纯粹,它的诞生是不是能维持下去,它是不是能给社会带来结果,它的诞生仅仅是某种粗暴的简单化的批判。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阅读本书,会带来不是那么枯燥的结果。

本书的作者用“风暴”的比喻来描述六位哲学家,更是描述了自己。这一层隐喻,阅读完全书后,才会隐约的被感知到。作者试图挣脱哲学家的历史,用作者个人的名义和看法,阐述这些哲学家。在这个不敢以自己名义说话的时代里,在这个“匿名”的时代里,作者坦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作者这本书里所体现的哲学家思想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和正确无误,甚至说对于其思想的描述也是只言片语,这当然会成为阅读者攻击的理由。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写这本书描述这些哲学家并不一定要对六位哲学家的所有著作和理念都细致的去了解,或者说成为哲学家的复刻,如此才能书写他们。

-

所以,作者通过书写把自己置于“风暴”中,不畏惧这些困扰,用自己的名义说话,阐发自己的观点,脱离哲学家历史,脱离成为哲学家历史复刻的可能。这样的书写,必然会遭受来自传统的攻击。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在传统看来不仅仅是某个历史事件刺激下的产物,更不会是简单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但作者的写书是大胆的,作者以其哲学家的历史经历和事件作为串联,把他们的思想作为辅助,结合在一起,达成我们对哲学家的观感。

这六位哲学家都参与过“五月风暴”,这是一次法国的重大事件。这也是我当初购买这本书的原因,想看看哲学家在五月风暴中的行动。读完全书,发现这本书所涉及到的不仅是“五月风暴”那么简单。六位哲学家在面对外部环境,诸如二战,反法西斯斗争,被诋毁攻击,被关入集中营,囚禁等时刻,他们的反应,以及他们做了什么。乔治康吉兰不可思议的在战争期间,完成了他的论文答辩。路易阿尔都塞被释放后杀了妻子。拉康萨特看到法国被德侵占时的剧烈反应。这些都真实的书写了哲学家们当下的反应,以及他们之所以后来对命运有所选择。

历史是繁复多样,且独特的,然而个人的行动却揭示了这个人的自我认同,我们如何向多样性敞开,如何去定义哲学家在历史中的行动,又如何把他们的历史与思想做关联,这些值得思考和深刻。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书写哲学家们的历史,如果其目的是为了服从于市场法则,娱乐,和政治,那么这样的书写方式,会陷入无形的法西斯主义。

一种新的奴役形式。虽然依然我们面对了多样性,虽然我们依旧喧哗与骚动,虽然我们超越了激情与欲望。但我们会无形之中被它所干扰,所奴役。

-

不被奴役的方法,本书中的六位哲学家都共享了“批判性反思不容许任何预设,保持距离,逐条判断,同时,发自内心地赞同,钻进问题核心,既拥护又保持后退和警惕”这一原则,提出这一原则的康吉兰,能帮助我们警惕被调动的欲望,警惕我们所喜爱的权利,警惕我们周围事物对自身的干扰,由此我们不被奴役。

这样,我们也能尝试在“风暴”中,站立不倒。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风暴中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