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湖边走过,阵阵凉风吹过,拂过多年来的疑惑。
我只是个异乡人,从遥远的广州出发,骑行十数日,来到此地,终于还是和你见了一面。
洞庭湖,一个藏在教科书里面的老朋友,听说湖边特别美,听说八百里湖水风光无限,一切都是听说,书上说。
今天我来到了你的面前,正如千百年来,千万人一样,来到这里,与你相见,然后有人最终定居此地,和你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带着一身谜一样的人生;也有人暂居此处,他们是文人墨客,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是行旅于此的侠客,你也是一样的包容着他们,数年后,他们离去,有人折返,也有人再也不曾回来...
我只是一个过客,是你匆匆一面的过客,甚至还没来得及到湖边捧一把湖水亲近。因为我相信,所有的遗憾,都是为了将来的不期而遇。
教科书上说的,洞庭湖很美是真的,也许是真的很美,也有可能是大家都说很美才美,更有可能是因为如此,你是带着美的期待前往,更觉得美的自然。
我看着那湖天一色的远方,在波涛翻滚当中,有很多现代的游船在游荡着,时不时还传出来一些汽笛声。
当远古的呼唤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现代化的产品和越来越商业化的街市,所有人都在引此为豪,确实应该,对么?
一个城市的竞争,早已经不像是千年以前的那种凭着文化底蕴来吸引众多文人,而是在全国几乎统一的GDP的维度下进行,自然而然产生了相当多的超级大城市,也有岳阳这样的增长相对乏力的城市。
我从一线城市出发,来到了岳阳这座古城,面对着了无差别的街道和车辆,突然也感到了一种无可奈何。
半个月前,许嵩新专辑出来了,里面有一首歌叫做《重复重复》,他这是在用音乐的形式讽刺着这个时代,当我们都在重复着所有的过去,没有丝毫这个时代的特色,不知道后人会不会嘲笑我们的无趣呢?
洞庭湖已经看过了太多的离别与相遇,想必才有这样的吞吐长江之势气吧!
我从此处走过,将来还有机会回来,就算是我们的初次见面,一个微笑了然。
洞庭湖旁,便是让岳阳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这样一座楼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五朝修缮改变,基奠着千百年来的文人之心,最终被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彻底成为中国文坛历史上举足轻重境地。
其实,中国大地上的名楼相当多,但至于能够如此收到文人的追捧,岳阳楼算是名列前茅的一座。
在《岳阳楼记》中,楼为文,文为楼,两者早已合二为一,成为了文楼的象征。这样的场景,似乎在现在还没有见过。
我知道,岳阳楼的历史,所以心生向往,骑行千里来到此地,只为了走在当年李白、杜甫、范仲淹、滕子京站的城楼,看一看这千年无恙的洞庭湖。
七年前,我背诵《岳阳楼记》,读到那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突然豁然开朗,解决了多年以来为争所困的心结,从此之后,我更加相信一种不约而至的坚持。
不因为外物本身的好坏和自己的遭遇而欣喜或者悲伤,这需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够真正办到?更加重要的,应该是这样一种心境,能够让相当多的人心生艳羡。
不是因为很多人缺乏太多,恰恰是拥有了太多,才让他们难以摆脱,他们既为己所困,又无法彻底离开,所以才会有现代人这么多的焦虑。
七年之后,我决定从广州骑行去北京,这本身就是一件超越了现阶段和未来的一个决定,说出口是一种震撼,能够做到则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一次重塑。
今年听到一种说法,说是七年之内,一个人就会换了身上所有的细胞,也就是说你就不再是七年前的自己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其实每个人七年就是一辈子了。
我想了想,这样说来,我的人生已经过了三小辈子了:
第一小辈子懵懵懂懂,还不知世事;
第二小辈子年少轻狂,多是在无理取闹当中度过;
第三小辈子,恰逢我的人生转折点,我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也就是过去七年的成长;
第四小辈子,从去年我21岁生日开始,虽然还没有过完一年,但足以见得我可以将它过得波澜壮阔。
人生不是只有一辈子,而是很多个七年的一小辈子组成。我信奉这样的说法,所以在第四辈子的时候,我把第三辈子在书上看到的但是还没有做过的事情都做一遍,也不枉青春一场。
岳阳楼,只是这一小辈子当中的一个开始和象征,也标志着我正在走向一个人文和人生的新阶段。
一路上,有很多人在赞叹,我们的旅程多么地酷炫,能够在年轻时候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梦想,这本身是很酷,同时也是一种对抗命运的勇气所在。
生命的本义,也许是那种不安于现状,也许是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也许是那种只能被毁灭无法被打倒的气魄。
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选择了安逸,选择了不费吹灰之力,选择了安乐窝死宅肥,不过,总是会有人一直走在路上,总会有人用青春年华,探寻世界和生命的真义。
登斯楼也,喟叹古今。此番骑行,实乃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