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雨·个人投资课》读书笔记

前言

目的:最正确,最轻松,也最有效率的做投资。

这个课程主要讲了三个方面:

  1. 讲历史,列数据,从中总结出投资的一般规律。
  2. 根据规律,总结投资中的原则。
  3. 根据原则,怎么实践:资产配置。

个人投资失败的最大原因:主动犯下的错误太多。缺乏的不是投资知识,而是常识,是让自己绕开错误,避开大坑的能力。

普通投资者的优势:没有业绩压力,可以选择简单的方式,不用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投资其实反直觉,我们做的事情越简单,越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越有平常心,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根据自己理解,重新调整课程的架构,建立投资原则。

  • 历史和数据

    • 多元分散(每年上涨最好的资产大概率不同)

    • 择时陷阱(短期/长期择时都很困难)

    • 宏观迷信(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不适合普通人,即使专业人士也栽跟头,不是没有用,而是太难)

    • 风险度量(很难度量,我们要直接去衡量风险的结果)

    • 海外配置(跨地域分散)

    • 指数基金(低成本,稳定预期)

    • 安全边际: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招行,平安)

    • 抄底哲学:不要去接下落的飞刀

    • 主动管理:不要迷信专业光环

    • 交易成本

    • 过度自信:运气还是能力

    • 反向复利:亏损影响很大

    • 利益错位:如何对待别人的投资建议(【分析师/客户经理】利益错位,身边人的情感因素)

    • 场外因素:突然要用钱

  • 五大原则: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 多元分散(不知道未来哪项资产上涨最好)
    • 被动为主(打败市场很难,不如投资指数获取平均回报)
    • 降低成本(个人最容易把握的一点)
    • 保持恒心(短期难以预测,应长线思考)
    • 不懂不做(把握底线)
  • 投资组合

    • 大类资产的特征
    • 永久组合
    • 全天候组合
    • 斯文森组合

市场和数据

多元分散

不管长期还是短期,预测未来什么东西上涨最快都是非常难的。

分散投资大类资产,不是分散风险,更重要的是获取回报。

择时陷阱

择时本质是对短期走势的预测。

投资市场提供的回报在时间上分别非常不均匀。在20年超过4000个交易日里,你要是错过了其中1%的交易日,这20年就白忙活了。普通投资者靠感觉择时,很可能错过市场突然出现的回报非常好的时刻,最终大幅拉低自己的投资回报。

短期预测涨跌很难,长期也一样。《大空头》里的原型迈克尔·巴里看出了危机,但提前两年多做空,差点没撑住。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做空科技股,倒在黎明前。达里奥早期创业,判断对了方向但时机不对,最终破产。——可见择时之难。

上交所2016-2019年的统计,无论机构还是散户,择时都在赔钱。

image-20200803153506573.png

实际上面对市场,最好的做法就是当个我不知道学派,谨慎于面对市场可能发生的事情。

宏观迷信

宏观经济虽然重要,但影响因素太多、太复杂,很难弄懂。

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研究宏观经济,做外汇和期货,结果亏多赚少。

罗伯特·席勒(《非理性繁荣》作者,成功预测两次市场崩盘)也反复强调,自己无法依据宏观经济指标来预测市场,更谈不上用这个指导投资赚钱。

索罗斯依靠宏观经济研究,92年做空英镑赚钱;但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在香港失败了,在俄罗斯也败了,都是遇到了市场外因素。

总结:与其把精力放在宏观经济这种重要但不可知的事情上,不如想得小一点,关注更可知的事情。比如怎样完成一个资产配置方案;购买的产品风险有多大等。

芒格曾说:宏观是我们要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

风险度量

风险概念上的模糊导致风险很难被度量。长期资本以为能量化风险,结果破产了。

不管是完美的数学公式,还是我们获取的周边信息,都不能作为我们评估风险的依据。

量化风险是我们的本能,但风险并不能被量化。所以建议是:不要去衡量风险本身,去衡量风险爆发之后的结果。

举例,我们在买入任何金融产品之前都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接下来它的价格跌一半,我能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吗?我有应对方法吗?——如果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那这笔投资最好就不要做了。

海外配置

为什么?股市的涨幅与GDP增速无关。

先锋领航的研究,一百多年,16个发达国家;20年,19个发展中国家。得出结论:人均GDP增长和这个国家的股市回报率相关性居然是零。

这个结论反直觉,背后的原因:

  • 资产的价格(地价,房价,生活成本)
  • 全球化(苹果,耐克,三星等公司的产地和利润地不一致)
  • 本土偏好
  • 财富分配不均衡(煤老板赚钱,当地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举例:中国加入世贸后,经济增速很快,但股市持续下跌;2019年经济一般,股市却上涨约40%。

我们没法用简单的方法判断出一个国家的资产是不是会升值,所以只投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点冒险的,在地理上进行资产的分散也很有必要。

买下全世界:ACWI 「贝莱德」,Total World Stock ETF(VT) 「先锋领航」

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买到伟大公司的最好机会。

买到好股票很难,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其实都是非常糟糕的公司。

从全局看:美国股市从1926年以来所有的投资回报都来自表现最好的1000只股票。这只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4%。4%的公司提供了100%的回报。1926年以来,80%的公司都消失了。

从代表性的指数看:1959-1988 四十年里,标普500 中还活在指数中的公司占15%,超过平均的只有12家,占2.4%。

选明星公司:《基业长青》中选了18家公司,一半以上跑输标普500。

结论:想挑中一只好股票是一件非常难、概率很低的事。上市公司中烂公司比好公司多得多。即使明星公司,也很难长时间保持竞争力。作为普通投资者,放弃挑选个股,选指数基金,是更明智的选择。

安全边际

招行 2007-2017 公司年化增长率15%,但股价十年才回本。类似的还有平安。原因是:好公司没有好价格。

价格这个因素对整个市场也有效:纳斯达克2000年创下高点,16年后才回去。

怎么判断价格高低?大部分时间不知道。那怎么买?——给自己留出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不是择时,择时是预测未来的涨跌;而以安全边际心态买入的人是等待价值回归,至于什么时候不知道。

芒格说:预测一件事会不会发生,永远比预测一件事什么时候发生,要简单得多。

抄底哲学

比尔·米勒(连续15年战胜标普500)他在2008年抄底花旗银行,五折后抄底,结果又跌了96%。

接飞刀失败的原因:不知道价值回归是什么时候。

结论:最好不要抄底。无数华尔街精英有血的教训。即使要抄底,也要抄市场的底(宽基指数),而不是个股。

主动管理

不要盲信专业的光环。美国市场已经有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指数更好。

国内呢?国内的主动基金没有确定性,基金经理变换频繁。过去业绩好的基金规模快速扩大,业绩表现就回归平均了。

与其相信自己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如买被动复制市场的基金,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过度自信

怎么知道自己赚钱是能力还是运气?不容易,有方法。

事前:写下投资逻辑

事后:及时止损,少量投入,验证自己的逻辑,想清楚了再回来。

反向复利

亏损50%需要上涨 100% 才能弥补损失。盈亏的比例严重不对等。

博取短时间内不合理高回报的本质都是在和概率作对。和概率作对,一次两次还可能侥幸赢,时间一长,输是必然的结局。亏损对我们的长期回报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场外因素

考虑清楚钱多久不用,如果长期的钱,短期要用,即使亏损也不得不退出。

五大原则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投资反直觉,不是越难的事回报越大。市场不会根据你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来给与你回报。

投资的原则就那么几条,但是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因为绝大多数原则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它是反人性的。想要坚持它们本身就是一个门槛。

投资不容易,坚持原则又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怎么做?

答案是:比起依靠自己的自律能力,远离诱惑本身要重要得多。比如,计划制定者和执行者分离,老公定买入和卖出计划,老婆来执行。关闭股票账户,买卖都通过场外渠道,减少查看频率,远离噪声和各种买卖诱惑。

五大原则:

  • 多元分散(概率思维,用多元降低失败概率)
  • 被动为主(打败市场很难,不如投资指数获取平均回报。国内的情况是自己只能理解指数)
  • 降低成本(个人最容易把握的一点)
  • 保持恒心(短期难以预测,应长线思考)
  • 不懂不做(守住自己的能力圈)

投资组合构建

投资组合的目的:

  1. 降低回撤的情况下,获取长期回报。
  2. 大类资产配置对波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大卫·斯文森说,我们在市场上本质都是在做三件事:资产配置(战略)、产品选择(战术)、市场择时。

组合的波动性,九成由资产配置决定。择时和产品选择都可以忽略不计。资产配置决定的是90%以上的波动幅度,而不是收益本身。

具体的投资组合列举了

永久组合

股、债、现金、黄金均分。

全天候组合

美国大盘股:18%;
美国小盘股:3%;
其他发达国家股票:6%;
新兴市场国家股票:3%;
十年期美国债券:15%;
三十年期美国债券:40%;
大宗商品:7.5%;
黄金:7.5%。

4610404-068d5bbdd57c5609.png

包括30%的股票、55%的政策债券、7.5%的黄金以及7.5%的大宗商品。它包含的股票比例高于永久组合,相对更激进一些。

根据《全球资产配置》这本书中测算的全天候策略组合在1973-2013年间的历史业绩情况,主要数据如下:

年化回报:9.5%
最大回撤:14.59%

相较于比较基准60/40组合策略,同时期的表现如下:

年化回报:9.76%
最大回撤:29.69%

而同时期永久组合的表现如下:

年化回报:8.15%
最大回撤:12.42%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天候策略组合的业绩表现与60/40组合接近,而波动幅度或者最大回撤比例却大幅降低。同时,与永久组合相比,全天候策略的收益又明显高于永久组合的1%-1.5%,整体收益偏好。

斯文森组合

美国大盘股:20% ;
其他发达国家股票:20% ;
新兴市场国家股票:10% ;
三十年期美国债券:15% ;
通胀保护债券:15% ;
房地产信托基金:20% 。

这个组合的表现收益相对较高,就是波动性较大,这跟组合中大比例投资股票有关。

总结

对于投资策略来说,我们首先要知道最重要的常识、公理、第一性原理——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投资策略永远都管用

上面的组合,在美国70年代的时候,表现也很糟糕。

所以,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策略,然后坚持下去。

问答

Q: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投资原则?

A:有一个基准,在此基础上提高。如果没有,你就只能看市场脸色,投资之路很难走。有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和判断标准,才有机会在长期的修正和迭代中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才能赚到自己该赚的钱。

如果有了别人买XX赚得更多的心态,往往会把自己心态搞崩溃,最终一地鸡毛。

Q:投资,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

A:对于大师,画画是艺术;对于画匠,画画是技术,投资也一样。

有技术就能让一个人活得不错,而正规的训练,好的老师,加上刻意练习,你就能掌握技术。对于个人投资,不断学习加上对人性的把握,你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市场回报,达到这个层面之前的都是技术。

但你要再提高几个点的年化回报,成为投资大师的水平,那就是艺术层面的事儿了。

Q:总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

A:投资到最后,最大的障碍往往是自己。不要逃避自己在投资上的“缺陷”。在所有的资产里分出5%,做一些疯狂的事,满足自己的偏好。这样即使全亏掉也不会太难过,还能保证绝大部分资金的安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潇雨·个人投资课》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