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沉迷手机”束手无策的家长,试试《纽约时报》的4点建议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1】专门研究了上瘾的生物学机制,发现:

环境对上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通过改变环境,就能解决人的上瘾问题。

大脑奖励回路

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一种“奖励回路”,其中有两项关键部分:一 多巴胺; 二 感受多巴胺的受体【2】。

多巴胺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其作用大致是:

当人遇见特定的事物时,脑中会产生多巴胺,这就相当于在告诉大脑:“这件事件很重要,继续做!”

当我们面对美食、性、金钱和吸食毒品时,大脑都能产生多巴胺,所以有人一吃美食,就停不下来,有人看见美女就欲罢不能,有人……

而多巴胺受体就相对冷门一点,它就像是接收多巴胺的传感器,传感器越多,这个人感受多巴胺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这个人就越容易满足。只要一点点多巴胺,这个人就能很快乐了,即他不需要更多的多巴胺,他不容上瘾。

而该受体少的人,感受多巴胺的效率就低,就不容易满足。为了让大脑快乐,他需要更多的多巴胺去弥补受体的不足。就像吃甜食,普通人一个甜筒就够了,而她则需要两个。

01 越上瘾,多巴胺受体变得越少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对毒品、酒精上瘾的人员中,多巴胺受体会明显地减少,并且在戒除很长时间后,该受体依然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这说明,大量地服食毒品或酒精会让人的多巴胺受体变少,从而为了获得相同的快乐,大脑就会命令他摄入更多的毒品或者酒精作为补偿,而更多的酒精和毒品又使多巴胺受体减少。上瘾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02 改变环境,可以改变多巴胺受体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猴子和可卡因的实验。实验中,有一批被单独关在各自笼子里的猴子,实验人员对其喂食可卡因,并且猴子对可卡因产生了依赖性。然后把这批猴子放到几个大笼子里群养,一段时间后,有的成了各自笼子里的猴王,剩余的大多数成了被统治阶级。

经过研究发现:

成了猴王的那些猴子,大脑里的多巴胺受体变多了,然后对可卡因的需求变少了,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得到了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梳毛,更多的食物。

梳毛是动物间的关爱行为

反而被统治的猴子,大脑里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了,对可卡因的需求量开始变大,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如以前了。

从猴子身上可以观察到,正面的环境让它们的多巴胺受体变多了,减少了对可卡因的依赖。而负面的环境让多巴胺受体变少了,增加了对可卡因的依赖

03 多巴胺受体的可逆性

接着,实验人员把猴子们弄回了原来的“单人间”,猴王因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梳毛、食物等待遇,它们的多巴胺受体开始减少,对可卡因的需求又开始上升。

而被统治的猴子在回到自己的“单人间”后,由于没有了被统治的压力,多巴胺受体开始恢复,对可卡因的需求开始降低。

多巴胺受体不仅可改变,并且可逆,关键在于环境的压力。

04 诱惑引发的上瘾

文章举了一个美国肥胖率的例子,1990年没有一个洲的肥胖率超过15%,而2015年,44个洲的肥胖率超过25%。这是因为高糖、高卡路里的食物变得便宜和无处不在,获得它们变得越来越容易。

对“孩子沉迷手机”束手无策的家长,试试《纽约时报》的4点建议

无处不在的高热量食品

在中国也是同样的趋势:我国肥胖发病率(依WHO的BMI≥27.5kg/m^2标准)由1993年的4.2%增加到2015年的15.7%。如今各个社区都是遍地的零食店,美团宵夜还能送货上门。

正如古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预防吃下更多的食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尽量远离这些诱惑。

小结:

该实验的种种数据表明:上瘾的决定性因素——多巴胺受体是受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也就是说戒除酒瘾,甚至是毒瘾都具有实践和科学理论上的可行性。

手机上瘾的现状

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有56.4%的未成年人玩手机游戏,有13.2%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两小时,其中男性占93%。这个数据还未计算玩社交网络、刷抖音的女孩子们,如果算上他们,我预计这个比例会超过75%

《报告》中还举了很多极端的例子:上海的黄爸爸跟调查人员说,“孩子现在虽然在上学,但是学习已经一塌糊涂,之前考试经常考90多分,现在也就能考50多。现在上课就睡觉,没有任何兴趣。我们叫他不要玩游戏,他就会发火,前段时间甚至还会动手……”

沉迷手机的危害不言而喻,很多家长都尝试过强制禁止玩手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如上面的黄爸爸的儿子甚至要和他动手了。

如何科学地让孩子远离手机?

根据这份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作以下四点的尝试:

01 因为上瘾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是越早干预越好

02 因为正面的环境可以增加多巴胺受体,所以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地给孩子创造一个正面的环境。比如更多的家庭互动:爸爸可以和孩子吐槽一下学校的食堂和公司的食堂,吐槽一下身边的同学、同事,聊一聊最近要上映的电影和自己小时候看的电影有什么区别,聊一聊各自喜欢的明星等,聊一聊自己小时候是如何被爷爷奶奶教育的。

千万不要一聊就是作业、分数等让孩子倍感压力的内容。或者周末去爬个山、打个球等户外项目等都是非常好的活动。

总之,只要家长肯主动花心思,找点共同话题和兴趣肯定是不难的。因为根据研究,人只要处于一种开心的状态,多巴胺受体就会增加,成瘾性就会降低。

03 过大的压力也会减少多巴胺受体,现在学校的课业本身就很忙,初中的孩子作业做到11点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我知道不少学生一周要上4,5种甚至更多的补习班。周一到周日的连续学习让很多孩子的压力过大,这也是促使他们对其他事物上瘾的原因之一。

现在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刚好可以缓解孩子这一问题,家长尽量少安排补习或者不安排补习

04 清除孩子身边所有的诱惑。孩子的可感知范围内不要出现有人玩游戏、刷抖音。孩子的生活范围主要就是学校和家庭,学校里自然没有什么诱惑,主要是家里的哥哥姐姐、妈妈爸爸,晚上在家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手机,手机游戏和抖音更是要禁止。把诱惑的源头切断了,孩子玩手机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

2010年底,乔布斯对《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记者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说,他的孩子从没用过iPad。Twitter的创办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给两个年幼的儿子买了数百本书,却不给他们买iPad。

对“孩子沉迷手机”束手无策的家长,试试《纽约时报》的4点建议

世界顶级智能设备和社交网络公司的创始人们,居然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设备。在中国,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化腾会不会让他的孩子玩《王者荣耀》?

总结

只要做到以上4条,我相信你的孩子从今天起就能渐渐地远离手机。

教育孩子是让无数家长头痛的难题,他们屡战屡败,似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其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复杂问题时,首先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拆解,当看到问题的本质时,距离胜利就只剩下对时间和耐心考验了。

注:

  1. 2017-7-2《What Cookies and Meth Have in Common》
  2. 学术名称:D2 receptors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孩子沉迷手机”束手无策的家长,试试《纽约时报》的4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