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7.26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能看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
孔子又说:“善人,我是看不到的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盈,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

感悟:

孔子在这两段话中提到了四类人:圣人、君子、善人(可以理解为仁人)以及有恒者。

圣人和仁人都是非常高境界的人,孔子他说他从未见到过。

他也评价过自己还达不到圣和仁的境界。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圣人和仁人的标准是非常高的。

我们可以见到的是君子和有恒者。

对于君子,孔子提出了很多标准,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

对于有恒者,孔子提出的是: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我认为这里讲的是:要理解“无有、虚盈、约泰”的对立与统一性。

比如孔子说的“贫而乐”就是没有钱,但有感知快乐的能力,这里的无和有就是相对的。

我们常说要修炼自己,为什么要修炼自己呢?

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为什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认为变得更好是我们为人做事的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动力,我们会过一天是一天,当我们回顾这一年甚至这一生的收获时,我们收获到什么呢?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去世时,我们什么都带不走,除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那么怎么样修炼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呢?

我认为答案就是无限向君子和有恒者的方向靠拢。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欢迎积极留言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7.26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