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笔记》十六:学种麦子

      寒露一过,即将进入冬季。在咱们安徽所在的华东地区,虽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样的农谚,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气候的逐渐变暖,大面积播种冬小麦的时间实际上已经推迟到了寒露时节。当下,乡间的庄稼人,最主要的农活就是播种冬小麦了。

      前一阶段秋高气爽,工作队走访时,来到李腰庄的李大爷家。“李大爷,现在晒麦子是做啥呢?”我好奇地问道。“不是很快就要种冬麦了嘛!提前晒晒这些麦种,好提高产量啊!”李大爷笑着对我说。播种冬小麦,还需要提前晒麦种?真是出门就能长见识啊!李大爷说,在临近播种前,看天晴好时,将麦种摊在竹席上晾晒两三天。这样,翻晒过的麦种皮儿的通透性好、发芽率高。另外,播种后,出苗又快又齐,亩产要比不晒的高出一百斤左右。原来,晒麦种也是小麦高产的一项“秘籍”啊!

      上周12号,镇里召开的周工作例会上,韩宜峰镇长重点安排了近期的土地流转及冬小麦种植工作。他说,按照咱们这里的季节、气候情况与往年惯例,在10月15号左右,最迟20号(也就是霜降之前),要号召咱们镇的土地流转大户及散户农民,把全镇的冬小麦播种完毕。是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收割,都要遵循适合的时令与季节,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则”。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祖先与前辈们在遵循大自然的规则下四季耕种,在辛勤劳作的同时总结出了很多民间谚语。比如:“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三月雨贵如油;四月雨好动锄。”“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这样的民间谚语,是庄稼人在一年四季的土地种收之间探索总结出来的“大智慧”。如今,虽然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播种与收割,但是种与收时令规则仍不会改变。村两委干部们说,有党对“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有农业机械化的帮助,现在的农民可比以前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力播种、人力收割享福多了。你知道的,不仅玉米的收割有收割机、脱粒机、打捆机帮忙,小麦的播种与收割也是早就实现机械化了。



      从村部走出,一路向北,不觉间,已经走到了李腰庄。秋日的暖阳下,被深耕后的土地裸露着深褐色的胸怀,显得格外丰盈茁壮。那一大片田地间,两个庄稼人驾驶着两台小麦播种机器,分别忙碌着。一台机器负责在行驶的过程中一边深耕土地一边施化肥,庄稼人把这个过程叫做“旋地”;另一台机器负责在行驶中把拌好农药的麦种播洒到田间,这个过程叫做“耩[jiǎng]地”。我观察到,这两台机器在田间播种的过程也是颇有规则。驾驶人员的行驶路线是先自南到北挨着顺序行驶,完成一亩地的长度深耕;再调头行驶到地头的最角落处,自东到西来回深耕两三趟,完成地头的宽度深耕。远观被深耕后的土地,一条条、一趟趟的,看着相当壮观呢!我走上前询问一位大娘,“大娘,咱种上这一亩小麦的成本需要多少钱啊?”大娘朴实的坦诚相告: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洒麦种前先旋地,一亩地费用60元;然后再耩地播种,一亩费用25元,一袋子化肥180元,一亩地用一袋吧,这样加起来,一亩地的成本就是265元。我继续和大娘聊天儿:“大娘,那旋地和耩地播种之间要间隔几天呢?”大娘笑答,那要看天气、看时间喽,如果时间急,等着用机器的农户排队,这边旋过地就能接着播种;如果时间不急,旋过地就晾晾,第二天第三天再播种也可以。原来,播种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如今,放眼望去,李腰村的8500亩土地上呈现出清一色的深褐色。在繁忙而有序的节奏中,庄稼人已经将冬小麦播种完毕。那一颗颗种子已经被嵌入了土地温暖的怀抱。冬麦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会在万物萧疏的冬季独自绽放着生命,在“雪被”下演绎着一个冬天里的绿色神话。我想“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就是说给冬小麦听的吧!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里,冬小麦也开始“返青”了。走到麦田边,似乎就能听到小麦拔节的声音:劈啪,劈啪……仿佛令蜷缩了一冬的庄稼人心潮澎湃、血管贲张。夏季的骄阳炙烤下,麦子扬花儿了,那一片片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摄人心魄、馥郁谷香的麦子,便完成了她走向成熟的厚重与辉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派笔记》十六:学种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