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恨,才会连死都不愿遗体回家

在我的抖音里,关注的最多的是新闻,这两天被一个10岁孩子的遗书惊到了。

长大了以后才知道的事,小时候真傻总想着长大。孩子们的世界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孩童的快乐也常常被成年人所羡慕。但是,本该是享受童年的花样年纪,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有着堪比成年人的压力。

一个10岁的男孩给家人留“遗书”后,选择跳楼自杀,在“遗书”,他写道:处理好我的遗体,请别送我回家。”

原本是活蹦乱跳的年纪,怎么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呢?更何况,还会对自己的家庭怀揣这么大的敌意?

记得我10岁的时候还在找田字格最少的作业本,只为了少写作业。爸爸每天晚上的任务就是去别人家串门,9点多回来听我背课文。即使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老爸也会要求我全部背下来。那时候,在村里上学不用写试卷,也不用学各种的“技能”。也曾羡慕过城里表姐会很多东西,我见都没见过。也羡慕表姑姑可以工作自己挣钱自己花,感觉做大人真好。那时候也不懂,为什么工作的大人会羡慕我们什么都不会的小屁孩。

如今的孩子,真的很累。记得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身边的大人都在给我灌输这样的思想:考上了好的中学才能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工作才能挣到钱农民翻身把歌唱。

现在,回想90后的我们,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条件,也没有上各种的辅导班和各种的兴趣班。但是却深刻的有着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父母都很忙的体会,对家的概念好想越来越单薄。

有一种说法,孩子在家的最好时间是三天:第一天回家,父母担心你在外吃不好会做很多好吃的;第二天在家,父母宠爱着珍惜着几天不见的孩子;第三天返校,父母会开始张罗各种东西给孩子带去学校。没有争吵,没有各种对学习的计较,没有各种和别人家孩子的对比。即使有问到学习也只是唠叨几句安慰几句鼓励几句。

慢慢的,变了,父母只管挣钱,孩子只管学习。父母关心孩子最多的是成绩,然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然后,有条件的孩子没有了周末,只有穿梭在各种学习班之前“忙碌”的身影;没有条件的孩子整天活在父母抱怨中,变成了家庭的“累赘”。

10岁的孩子,他的世界里,只有在学校里的学习考试,只有在家里父母对学习的关注。似乎,孩子生而为人,只是为了学习,只是为了成绩。家庭不再是温暖的避风港,而是不能遮风也不会挡雨的落脚点。


让人不禁感慨,衣食无忧的年代,为何儿童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当今儿童的抗挫折心态是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但也让人深思,尽管孩子们享受着和平年代带来的安稳与幸福,却也实实在在承担了比从前的孩子更多的压力。自我伤害的儿童越来越多,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快乐?

压力,这个曾经成年人才用的词,放在当下孩子的身上,似乎也变得合情合理。

希望这次的事件能让家长们警醒,父母对孩子最质朴的愿望,不过是:身体健康,快乐成长,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多恨,才会连死都不愿遗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