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乡下做小学教师时,学生很喜欢我的课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我爱上了语文读课文和数学的计算。
语文课上,我会让孩子们边大声读边用手用力我也在空中划出多音字的读音方向。因为读的非常快,需要眼睛十分专注,读出来又能听出自己有无错误,用手臂带动小手在空中用力划过,印象就记得很深刻了。
还有语文课文学生背诵起来没兴趣,读的不够熟练,我就先把课文读熟背会,先给学生有感情地背一遍,加上表情动作,学生就会觉得很有趣,就会模仿。
能够分角色的都让进行分角色朗读,还会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时自然不能看书,我就要求所有人通篇都背会,齐背时观察聆听,看谁记得最准确最熟练,表现角色最有感觉就让谁来演哪个角色。发挥所长,学生非常自豪,有个女生本来成绩很不好,给过一次机会,她表现得出乎我们预料,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之后就更有积极性了。
我们还会一人一句,一排一段这样读。
数学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制造出钱币,在教室里进行买卖,当然是模拟的市场交易活动。自己计算出应该和应找的钱数来,相同时间,比赛口算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数学都特别好,计算能力非常扎实。
学习上下左右前后时我整体指认加随机提问,让学生指出来各个方向,还有前后左右转体小游戏,和体育结合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东西南北时让学生给其他人指路,在教室里找位置。
学习认识钟表时我让孩子们每个人都自己做了几个,学生感兴趣还做了好多升级版的。因为自己做的指针可能分针时针的相对位置不一定准确,我就拿来家里的不走的表盘做教具,旋转指针让学生辨认,学生每个人都认得又快又准。
关于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经常会以作图形式考查,尤其是几条特殊光线如何来画。
我让学生站立起来,既防止打瞌睡,也可以动作结合,加深印象。
平行光束就是两个手臂伸平举在胸前汇聚就往前指尖交触,发散就打开两臂。
初中物理课我也让学生考前自己出题,灵感都是来源于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下世纪的公民们》,那里数学老师让学生自己编习题,学生就自己坐公交车,看表记录遇到对象向开来车的时间,还发现了问题。
在做中学,玩中学。
教了高中物理后,总有很多学生说我让他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让物理变得有趣和简单,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加入很多类比,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趣,也更加便于学生记忆。
比如在学习感抗和容抗时,学生会因为名词抽象难懂、公式难记易混(并且课本没有出现公式,还是补充上去的)而迷糊,单凭自己之前的经验不能正确解释定义,我就针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进行了如下讲解。
关于电阻,同学们都清楚指的是电学原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学习容抗和感抗时,我就把这两个量和电阻定义进行类比,可以分别看成是电容和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或者说电流通过电容和电感的难易程度,数值越大说明阻碍越大,也就是说电流越不容易从中通过。
其中讲到电感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通直流阻交流。这个好理解,电感可以看成由导线绕成的多匝线圈,还是导线,对直流电毫无阻碍,相当于短路,但是对交流来说会产生自感,阻碍交流电通过。
感抗的计算公式:XL=2πfL
式中XL表示感抗,电感用L(H)表示,交流电频率用f(Hz)表示。电感越大,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电容的作用,通高频阻低频,通交流阻直流。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电容两极板之间有绝缘体隔开,对直流电来说,电容器相当于断路,所以电容阻直流。
容抗的计算公式:Xc=1/2πfc(形式与感抗相似,却恰好在分母上,可比较记忆)
式中Xc表示容抗,电容用C(F)表示,交流电频率用f(Hz)表示。
电容的决定式C=εrS/4πkd,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 而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的两极板确定时,εr确定,电容与极板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但是容抗公式中物理量电容在分母,所以容抗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反比,与两极板间距离成正比。
这两个公式相对而言并不难理解和记忆,但是电容复杂在它本身也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量,由多个可变因素共同决定,题目中通常会考察电容的各个决定因素发生变化时,判断容抗如何变化,此时学生脑子极易绕圈。很多学生不是公式记不住、记错,要么就是推倒错或用错,费半天劲儿也得不出正确结论。
我是这样让学生快速理解、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电容通交流可以这样理解,就想象交流电可以跳跃,频率越高,能量越大,越容易跳过障碍,即容抗越小;两极板间距离,设想自己就是那个要跳过这个距离(沟壑)的电流,当然跳板越大心里越踏实,感觉越容易过,即容抗越小;距离越近,越容易跳过,即容抗越小。
这样不仅绕开了本来没有要求掌握的公式,还能让学生完全不会迷糊,只听一遍就印象深刻,看到这样的题也完全不用推想半天,直接可以快速做出正确判断。
再比如我讲光电效应时,因为是下午第一节,看到有两个学生有点困,就让他们到讲台上演示光子(一个同学)撞击金属板产生光电子(另一被撞到的同学由静止到运动),并得出两者前后能量关系。还有讲两种色光频率不同,但是光速相同时,我让两个身高差距最大(腿长相差很多)的同学,在讲台上并排匀速前走,同学们可以很清晰直观地看出并理解光速(行走速度)一定,波长(步幅)与频率(步频)成反比,加深了记忆的深度。
这样引入生活经验类比的教学还有很多,我还会引入实验,有时自制教具。
比如讲发电机电动机时,我把家里的手摇发电手电筒让学生拆开看看。
学习电流周围磁场方向时,我自己用透明空塑料瓶做出教具。
即将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时,我还会在假期让学生一起看电影《地心引力》,然后一起回忆其中的场景片断,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联系教学,让本来陌生遥远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又有趣。
在讲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时,因为动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累积,功是力在空间(距离)上的积累,两者从表达内容到表达形式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我会把动能定理放一起列表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我在总结的时候还故意加进去一个“动能守恒定律”,其实是放一起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疑问,结果学生竟然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很多还“认认真真”记录下来。
我还是想等等看学生能不能积极思考,发现错误,主动找我指正。直到下一节课,还是没有人提出来,我拿出提前从电视剧《爱情公寓》里面剪辑出的荒唐可笑、让人捧腹的一段,关于“本体”的剧情播放给他们。
学生在看到那些迷信权威,不进行个人思考与判断的行为时都忍俊不禁,再问有没有觉得上节课内容有没有什么问题时,有学生才犹豫不决地提出来。
此时,相信比起学会一个知识而言,全班同学都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那就是学会独立思考。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兴趣浓厚,物理学习积极性高涨,很多学生都从不喜欢物理到爱上了物理,物理也从他们的拉分科变成提分科。我也在学生的这种变化中感觉到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成就感和极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