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层?

孔子小时候就开始玩弄礼器,并且,玩的还非常认真,说明他对礼是非常感兴趣的!

孔子进入鲁太祖的庙里,也就祭祀西周时期出名的文武周公的庙!他都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有个人听到了,回答他说:“是礼也!”孔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先来介绍一下他的家庭背景,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的父亲曾经在邹国做过官,而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基本上都没人注重,所以孔子才这样问,他并不是真的不懂,所以这里的鄹(邹)人之子,指的就是孔子,也就是说,孔子的父亲和孔子是有礼的人!那么由此,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件事情可能发生于孔子自述中的哪个年龄段?应该是三十而立,为什么?因为刚才我们分析过,为什么孔子要问那个问题(往前看),也就是说,孔子是懂礼仪的,所以他是三十立于礼!

季孙氏是鲁三家中的其中一家,那个时候的鲁国真的就是这个…我们还是先放一放吧,孔子对着季孙氏说:“八佾舞于庭,难道你忍心吗?这谁会忍心!”我们来分析一下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鲁国是周朝最后的礼仪之国,那个时候,分三个祭祀的舞蹈,八佾舞,是给君王用的,六佾舞是给诸侯用的,四佾舞是用来给大夫使用,季孙氏是属于大夫,而他却用了君王的八佾舞!由此,我们推测一下,鲁国的政治局面如何?简直就是大夫当政,毫无王法,君王反而没有任何的权利!由此我们可以孔子是一个悲佛背负到大道众人,并且是一个君子一样懂得礼乐的孔子!

子夏问孔子:“画一个女子的笑栋女画一个女子的美丽的眼睛,这个算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子夏再问:“那这算理吗?”孔子上来直接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商(子夏字)也,我终于能够跟你讨论《诗经》了!因为你启发了我!”

通过子夏与老师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礼不光是要外在中展现,也要把它延续到内在的精神之上!

现在我们可以解答题目中的问题了,礼为什么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的层面呢?,那如果停留在外在层面,也就不知道中国历史上,会有多少礼崩乐坏的现象出现了!而停留在内在的层面,那么我们离精神上的家园又近了一步,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中寻求“道”的意义的路也进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