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春风社《论语》第64集笔记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在《诗经》里有这样几句话‘一个人笑起来太好看了,眼睛非常有神、灵动,面颊的笑容和眼睛的灵动所呈现出来的美丽称之为绚’老师这三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像画画这件事情一定要先找到白纸、素描纸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子夏问:“‘素以为绚兮’与‘绘事后素’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说我们的“礼”应该往后放?”孔子说:“子夏呀,你真是大大的启发了我,咱们俩可以聊聊《诗经》这个事了。”

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倩,笑的很漂亮;盼,眼睛很美,有光;素以为绚兮,最好的画,都是在最素的白布上面画出来的。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最好的一个状态,所以看一个人的时候,就是看她的笑,她的眼睛,她的整个的面部以及身形所呈现出来,是不是这种素的状态,达到这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状态,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美人。

一个男人经历的这个风吹雨打越多,饱经沧桑,这是一个男人的魅力所在,如果说一个男人没经历过事或者说偶尔碰见一点小挫折,不管是家庭变故也好,创业失败也好,感情上挫折也好,就成了霜打了个茄子,这个不是真正的男人。

没有经历过事的,比方说从小生活就很家庭环境很优渥,父母对你照顾的很好,也不差钱,感情也很顺利,一谈初恋,谈完以后谈了十几年,然后就结婚了,结婚以后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然后子孙四世同堂,过完一生,这也不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一定是饱经沧桑的,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从挫折打击当中百炼成钢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男人。

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有魅力的女孩子?那么孔子在和子夏的对话当中,子夏所引用的这一句《诗经》当中的诗,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你的笑是一种巧笑,而不是一种奸笑、冷笑、哼笑、蔑视的笑、居高临下的笑,也不是一种谄媚的笑,而是是一种巧笑,巧笑是很灵动的,通过你的七窍玲珑心,所产生出来的极其单纯的,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感知之后,所自然呈现出来的微笑的状态,这就称之为巧笑。不是狂浪的大笑,也不是敏敏嘴的微笑,巧笑是学不来的,大家能够理解这个火候吗?

你要一学,你就学成了这个东施效颦了,学的都是那种非常职业的笑。巧笑是不经意间的那种感觉,回眸一笑百媚生。而能做出巧笑的女孩,必须是那个素人。何为素人?就是“素以为绚兮”的那个素人,就是那张白纸。只有你的精神、思想、灵魂、精力像一张白纸一样,你才能笑的那么的天真烂漫,才那么的美,那么的巧,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女孩子的最美的状态。一个女人最美的状态不是出走半生,而是压根没有出走。

男人的饱经沧桑,男人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挫折磨难、各种各样的打击,所以才有一句鸡汤叫“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但是我们要注意这句话讲的是男人,女孩子不要轻易往自己身上对号入座。一个男人出走半生,经历那么多风吹雨打之后,依然不改赤子之心,就是虽然精神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之后,但他的心还是保持着那颗初心,所以叫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苏东坡的那首《定风波》当中所说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你的来路上,经历了很多的风吹雨打、雨打竹林的泥泞的道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并没有做出那种轻胜马的状态,但是你觉得路很难走,雨打的眼睛都睁不开。那是你在中间泥泞的道路上的状态,但是等真正走过去之后再回头望的时候,你曾经的道路不过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一种赤子之心的状态,这是一个男人最高级的标准。

那么一个女人不是“出走半生,归来依然还是少年”,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她压根没有出走过,她永远都是一个极其单纯的一张白纸,就是不需要出走,不需要见世面,永远保持她那颗单纯巧笑美目,保持她那个素,这就是女人最佳的状态。

女人最有魅力的状态,就是不管她经历还是没经历,始终都是白纸一张,所以这就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意思。

二、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把《诗经》的这几句话联系到了孔子所讲的礼仪制度方面的问题。孔子说“绘事后素”,其实“素以为绚兮”与“绘事后素”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才能画最美的画,所以我们做人上也是这样,首先你的心得是一张白纸,在这个白纸上才能够给你架构更多的知识,如果你这张底层的底色,本身就有问题,这事就麻烦了。

“绘”就是画画的意思,孔子说画画这件事情一定要先找到白纸、素描纸上才能绘画。

子夏说“礼后乎?”子夏说“素以为绚兮”与“绘事后素”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说我们的“礼”应该往后放?

子夏这个人很聪明,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对一个女孩子的评价,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孔子所说的画画,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上,然后就把他提炼到了关于孔子所讲的“礼”的问题上。

子夏所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宣讲的、所传播的大道当中的关于礼仪的问题,不论是男女老幼一概遵从于“礼”。

我们现在讲的“礼”是不是就相当于绘画,而这个画前面是不是应该还有一个白色的背景,这就是“绘事后素”的意思。子夏把他上升到了“礼”的这个高度,也就是说“礼”的最终构建,应该是给哪些人构建。子夏所提到的这个东西大大的启发了孔子,孔子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说这个“子夏呀,你真是大大的启发了我,咱们俩可以聊聊《诗经》这个事了。”因为子夏这个人非常有悟性而且启发了我,启发的就是说关于“礼”到底在我们人性当中应当居于哪一层。

我们现在有很多礼仪的培训班,但是礼仪的培训班并解决不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礼仪的核心仍然是外化的东西,“礼”是末,而本是心。很多人特别不理解,孔子到处宣传这个“礼”到底有什么作用,包括所说的克己复礼等等。“礼”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规范我们的日常的言行。

“礼”在其后而心在其前,孔子推行礼原因是通过外在的东西去规范人内心的东西,也就是说孔子做的一件事是通过以外入内的一种治疗,类似中医的外敷。比方说喷点云南白药、贴个膏药、抹点红花油等这些都属于“礼”的范围。“礼”就是一个外敷的药,而再往里人的心就是白纸,这就得内服了,光靠外敷就没用了。

比方说《佛经》“云何降服其心”,《道德经》《圣经》这些都是内服的药。孔子明明知道理是外敷的膏药,但为什么还要讲“礼”?原因是通过外敷也能治病。

南怀锦先生说“佛心道骨儒表”儒家是规范一个人外在的言行,“佛、道”是治愈我们内心的。周老师称“礼”为外敷,“佛、道”为内服。

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医治我们这些迷茫的人类,比方说跌打损伤了,光喝内服的汤药也不行,不如抹点红花油、喷个云南白药来的更快。孔子一生所致力于做的事情就是做规范我们人类跌打损伤,需要外敷的治疗方案,是主攻于外科的。而我们这个佛家释迦牟尼、道家老子、圣经犹太的先知们,他们是主抓的是内科,是治心病的。

《金刚经》开头就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开头就直接问你最根本的问题。怎么能降服住人那个心,应该喝哪种药?须菩提这一问,他就属于心内科。所以儒释道在这个角度上就区分开了。

孔子也是一个全科大夫,但是他针对当时的情况,主要做的是外科的事。春秋战国时期外科缺大夫,正好轮到孔子值班,就把孔子到外科了。

如果再过几百年之后孔子再出生的话,孔子也许就从外科又调到心内科去了,又开始治心病去了。《大学》《中庸》等这些都是孔子的弟子和后代所写的,很多就已经从外敷开始进入到内服,进入到如何治心治本的问题。

《吠陀经》讲世间的真理只有一个,而圣人们用不同的语言来解释它。孔子有儒家的语言,老子有道家的语言,悉达多王子有佛家的语言。所以圣人们之间,无上无下,无高无低,他们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假如我们众生说道家更高明,或者佛家更高明,都是错的。他们都很高明,他们在高明程度上是一样的,他们讲的也都是一个事。所以《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

子夏所问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一个内科大夫与一个外科大夫的问题。孔子说我们现在是在给他贴膏药治外面的事,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得喝汤药。孔子非常了解他所讲的“礼”在治愈一个人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他知道自己当天、当年、这一生,其实是被上天安排在值班外科。他现在就是干这个事,他也知道外科是不能包治百病的。很多东西是需要内科医生来做的,而我现在的外科能做什么,我就先把你外伤给你清理了,但并不等于你心脏没问题,所以该去心内科还得去心内科。孔子在这讲的“绘事后素”实际上就讲了“礼”和心的关系。

心就是佛家讲的自性,如果一个人心干净了,你外在的“礼”才能真正与其配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孔子把人的心不是比喻成画笔,而是比喻成了一张白纸。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东西都能在你的心上来画。需要按“礼”来画,按照世间的规矩来行事。

很多人是学传统文化,学岔劈了,把我们真正的我们的周“礼”完全的照搬过来,穿着长袍子,戴着很高的帽子,迈着四方步,这不是学的“礼”,这是学的末而没有学本。历史是不能倒流的,历史会不断的前进,“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们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讲的“礼”也不等同于周公之礼。

习总书记讲“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和精华,而去其糟迫”糟迫就是已经过时的东西,比方说“礼”当中的婚礼,在我们过去结婚是有六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礼缺一不可,否则在法律上是不承认这个婚姻的有效性的。所以我们才有一句话简单的总结古代的六礼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现在社会并不会把整套六礼全部拿过来,那叫糟粕.我们不能抱着过去的观念来衡量今天,我们也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衡量过去。

“礼”的本质是心的外化,所以在心之后才能有“礼”,如果一个人的心很肮脏的话,“礼”搞的再完备,最终所这个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不是一个君子,心不诚一概都是没有用的。通过规范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同样能够起到治心的作用,往往有时候还起很大的作用比方说熏香,好的熏香,当你闻见那个味,就能让你身心平静,就能安抚你的精神。好多同学说“老师,我就喜欢去寺院”其实我能理解你想去寺院的那种感觉,实际上感觉也很重要,也能治你的心。实际上这和“礼”的作用是一样的。

现在周老师女儿马上中考了,自己说学习压力很大,老怕考不好。孔子讲要先学礼后学文,所以周老师跟女儿说“没事,有爸爸在啥也别担心,考好考坏你都是爸爸的好闺女,这点跟你考好考坏没关系,所以不要担心。退一万步想爸爸有生之年养着你都没有问题,所以不要有压力,你就是放松自己,不要去想结果,你考就得了,沉着应战,轻松上场。”

“礼”所起到的作用,就像“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孩子是在干末端的学文的那个事,前面的东西都是“礼”,如果一个人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即使行没有余力了,实在是学不了课本上的东西,那他不但是个人,还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个受社会尊重的人,是个性格健全的人。因为他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对朋友讲信用,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好,一体同悲。有一颗大爱之心,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此时这个人还用非得去抱着书本一遍遍的刷题吗?始终和那些品德、品行良好的人站到一起,他已经具备了文所不能表达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了君子之风。

春风社《论语》开密讲读点击可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春风社《论语》第64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