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激将法,父母用得爽,孩子很受伤

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话迫使对方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


家庭教育中,父母习惯性地用“激将法”来教育孩子,期望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实现父母心中的目标。

现实往往相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愈战愈勇的孩子,也就是承受住激将法的孩子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在激将法的打击下,一败涂地,再也没有“出战”勇气和欲望了。

激将法,没有激起孩子的勇气,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父母用“激将法”给孩子贴上了许多负面标签。

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懒;

成绩不好,就是学习不努力;懒得动脑筋,懒得做练习——懒;

课本、练习册、纸笔堆在书桌上,乱糟糟——懒;

简单的题目又出错了,订正过的题目又错了——笨;

不会的题目,讲解一遍不会,再讲一遍仍然不会——笨;

遇见长辈不打招呼,见面不说话——没礼貌;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总是把孩子的某一行为归结为某一负面品行,贴上标签。这种以贬低、责骂的方式来督促和激励孩子上进的话语,对孩子来说,他能接收到的,只是父母对自己的不良评判,是父母对自己的厌烦和拒绝。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为信任的人,也是最亲近的人,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不能辨别其中包含的“激励”成分的,他收到的是父母直接表露的信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又懒又笨又没礼貌”。

长此以往,自信没了,同时对父母的信任也没了,自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任何事情。

自我保护本能让孩子躲避父母的“激将法”

相较于父母,孩子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人的本能又促使孩子要躲避和逃避父母的教育方式。一旦碰到此情此景,孩子自然的反应就是龟缩成一团,掩耳盗铃充耳不闻,最后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愿意与外界发生任何接触。

本能的反应不会瞬间发生,更不会慢慢消退,它讲成为孩子处理外界事物的一条准则,或者说他只会和自己对话,再不愿意与别人对话,更不可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露给任何人,即使父母也是一样。


总以为孩子的成长如同自己想的那样

总以为刺激就能进步,教训才能成长;责骂能消除自满,贬损会戒骄戒躁;然而,孩子终究是孩子,他的认知和心性并没有成年人那样的坚韧心理,更不具备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阅历和能力。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孩子。刺激产生动力,那不过是父母想象中孩子成长的因素。

即使父母肩负教育重任,焦虑之情充满全身,经久不衰的“刺激大法”终究不再适用于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并非是父母要攻克的一种“孩童碉堡”,需要配置重火力去搞定他,而是父母的担当,靠的是宽容、接纳和认同。

平等地对话,真诚地交流更容易和孩子产生情感共享,成长需要的是正向的鼓励和肯定,而非狂风暴雨般的“刺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22 激将法,父母用得爽,孩子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