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焦虑我学习,别人学习我焦虑

      最近看了一个《奇葩说》的短视频:一个拥有三个学位的清华博士问高晓松,从事哪类职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

        “我觉得你应该当总理”,高晓松对此十分愤慨地说,“什么是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你一个名校生没有胸怀天下,通过一些行为去让国家和民族更相信真理,却……”

        接着也坦言自己经常被邀请去清华北大演讲分享,每次讲完之后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们还是问“老师,你觉得我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这类的问题。

        古典老师也在演讲中的分享过自己遇到的一个没有主见的名校生

古典老师

    名校生对未来都如此焦虑迷茫,更别提那些非名校无背景的普通年轻人,面对现实而表现出的无奈与焦灼。

武志红老师

      从一个历史角度来分析,这一代人家里面的breadwinner(当家做主的人)主要还是70后和80后,可中国1979年才恢复高考,中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读书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很多胆大的人都下海经商财富自由甚至大富大贵。

    当这些人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领导着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什么是这样的?我辛辛苦苦读书十几年为什么还是就业难?

        其实,面临例如就业和婚姻问题这类人生的宏大问题,都是没有最佳答案的。

    小问题才有答案,大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只有一些原则可以参考

     

一:认清理想和实力

    科斯定律:谁用的好归谁。如果你很了解并热爱某一行业,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那下一步你就应该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方面可以要考证考研,经验方面可以实习甚至先就业,这些本质都是“学习”。

    有很多那些单纯的谈梦想和情怀的人,三随(随便,随大流,随惯性),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浓缩成一句话“你问我以后想干什么,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以后想变得很牛逼”

    对于他们,我只想说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理性地面对现实。现实是不会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的。

  二:多接触社会和生活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反过来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年轻人现在还是很迷茫自己想做什么,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为何不结合自己的现状,考虑下“什么是我不喜欢的”呢?

    先把自己定下来,在生活中去奉献自己的社会价值,慢慢地去寻找自我价值。

    说到底,焦虑还是“害怕失去”,怕错过各种机会和好处,但能力不够的时候,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成功。所以说,焦虑本身就是无能的贪婪,毫无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人焦虑我学习,别人学习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