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必须学会的《软技能》

程序员往往一心扑在编程技术上面,学习编程语言,算法,网络,自己子领域相关的知识等等。这非常正确,也是作为coder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姑且称之为“硬技能”吧。《软技能》这本书除此之外,强调了一些对于提高自己竞争力,获得更好生活的非技术性的技巧。对于处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应届生来说,读一读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其他行业的应届生都有用,并不限于程序员。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从“术”这个层面展开,以软件开发从业者为载体,讲授的是方法论的东西。所以对于任何行业的工作者来说,道理都是相通的。

整体上看,作者讲了以下几个主题:程序员的职业选择,自我营销的重要性,如何学习,如何做到专注,学会理财,保持健康,以及精神力量。内容比较杂,但是确实写的不错,翻译也很到位,一看就是老实人发自肺腑的感悟,真实易懂。

大道理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总有一些点会引发你的思考,事实上,能把其中一两个点落实在生活中,就会有很大改变。

我这里就谈两点吧,首先是保持专业性

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分工与合作。由于工程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必然需要人员的相互协作,也就导致了专业分工。作为新手程序员,或者各行各业的职场新人来说,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专业性,这无疑是未来在职场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

当然,肯定也有朋友说职场政治,人情世故这些也很重要,甚至升职加薪也不是完全看你的技术水平,能力大小。我承认说的有道理,但是作为个体来说,保持自己在专业上的领先定位无疑是加分项。对于程序员来说,专业上的理解和熟练程度,甚至是吃饭的手艺。

这里的专业性还不仅仅是我会编程别人不会,作者强调的是对专业内某一细分领域的钻研和理解。很简单的例子,现在AI很热。就我观察,从18届毕业生开始,求职算法相关工作的北邮同学数量就持续高涨。具体比例我不是HR不太清楚,但是看到北邮街头巷尾一个个CNN,NLP的讨论,我想算法工程师供应数量肯定很多。那么在企业,算法的需求量有这么大嘛?算法对于这些企业究竟是必不可少,还是锦上添花?退一万步讲,算法确实很缺,那么是不是所有同学都适合这个方向,或者说是否具备在人群中突围的专业能力,这个值得面临选择同学的思考。

换句话说,在求职大军中突围,在职场中快速提升,至少对于互联网中的程序员来说,自己的专业性必须很重要。我还可以继续外延一下,创造一个新词,叫子领域首位原则。何为子领域首位原则,我以为就是在某个有价值的小领域内,要做到范围内的最好。比如说在工作的小组内,你可以是在技术领域独领风骚首屈一指,也可以是对业务场景+技术结合的做好,还可以是协同组织+演讲汇报做的最到位,总之在某个方面,你是首先被大家想到的人选,这就是自己的竞争力。

木桶效应大家都听说过,我倒是认为在人才选拔上,遵循的更多是“反木桶原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搜。

其次是自我营销

营销这个词,往往会让我们联想一些不好的回忆,欺诈,假货。但是专业人士看来,这是商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老板来说,这才是赚钱的中枢,是打通产品到用户的最后一道环节。所以营销本没有问题,自我营销也没有错。

根据上面的描述,保持自己的专业性后,如果影响力范围只是身边寥寥数人,对于自己和所有人来说都是损失。有意识的保持一定曝光,对于程序员来说,写自己的博客,拍视频,参加演讲等,都是自我营销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向互联网上upload自己的数据,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营销手段。会帮助自己获得潜在的更好的工作机会,一定的经济收入,行业内的认可度,对知识的真正融会贯通,以及最重要的,是自我成就感的满足。

我们每天消费很多网上别人的数据,很少有意愿去产生数据让他人消费。也许是因为害羞,没时间,也许是压根没这个意识。保持自己专业性的同时,如果能通过媒介记录和传播自己的所学,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然也要承认,这种连续性的,不可捏造的,中高质量文字,视频记录,对于任何一个生产者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能做到,那也是自己区别与他人的地方。尤其是这种记录,不光光是自己情绪感悟的记录,如果能是更一般性的知识总结,对其他人来说会更有价值的。那么这种记录无疑就是巨大宝库,同时也是最好的营销手段,自然会有人找你合作。

作者还有其他丰富的观点,鉴于大家也不太喜欢成功学,我就不多说了。总之,《软技能》这本书还是一本很有料的“鸡汤文学”,我看到了作者的满满诚意,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可以从中有所思有所悟。

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必须学会的《软技能》)